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買比打便宜 中國在台買媒體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1月11日訊】(玉山周報專題報導 /葉尚青)在「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的前提下,購買媒體成了中國(中共)「三戰」策略中重要的一環,而台灣媒體在利之所趨下,也自甘成為「紅」媒體,或是成為中國置入性行銷的媒介。

中國(中共)對台統戰謀略是以商逼政,購買媒體,強烈實行「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的策略。台灣監察院糾正陸委會,放任中國官方常以「專輯」方式,在我國(台灣)報章刊登大篇幅廣告,違反現行法規,而最近128 位教授聯合聲明反對政府置入性行銷,可是都沒有幾家媒體重視這些事,反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可以看出來中國提出「三戰」架構,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政治鬥爭中,購買媒體扮演重要的一環。

台灣媒體唯利是圖,在有錢可賺下,成為所謂的「紅報」,也無所謂,只要可以幫助媒體增加收入,根本沒有考量到這些廣告背後造成的政治效益。

最近媒體正極力促成陸委會召開會議,朝有限度的開放目標前進,讓中國的置入性行銷合法化。

《 整合行銷成業務鍊 》

中國以前省級單位購買台灣媒體的廣告,通常都是由省級直接編列預算,一通電話打來報社廣告部詢價,依照牌價打個折或是多送版面而成交,但這幾年的趨勢,是由中國相關單位統籌規劃,如統戰部門、胡錦濤嫡系的共青團(主管對台灣事務的最高負責人令計畫,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就是共青團出身)、中央台辦、省台辦、各省、台聯會等單位編列預算,直接購買台灣的媒體廣告,這塊大餅夠大,形成了「整合行銷」模式的業務鍊。

中時傳媒集團就有多個單位在搶食中國各單位的廣告預算,其中以時報國際布局最廣,業務及整合的足跡遍布各省,人員有當地聘用的,也有台灣過去的,而聯合報系及東森也都有這樣的單位及人員深耕中國當地,其中在電子媒體圈以東森布局最久也最深,人脈不亞於旺旺集團的中時傳媒,甚至早期有些省級單位只知道東森不知道中時的現象。

其實媒體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廣告收入,這樣的廣告業務布局策略無可厚非,因為中國有錢了,就打著大廣告主的架勢,來台灣做「置入性行銷」。有人說,現在台灣媒體的最大的廣告主是馬政府,可是假以時日,最大的廣告主會是中共,其將結合中國政府以及國營企業、民間企業,來台灣買媒體,目的是一兼二顧,一方面在台灣招商,吸引資金,把台灣資源吸乾,另一方面,當然也想把中國的產品賣進台灣,當中國廉價物品席捲台灣時,台灣產業更加生存不易,各行各業都要依賴中國的資源與市場。

一名知情人士說,中國的策略是大小通吃,不只是檯面上的大媒體,花了時間及人力去耕耘,就是中小型媒體,中共也不會放過,只要是親中的媒體,就算是只剩下一個社長兼總編輯兼記者,1 年給個5 萬或8 萬人民幣加個全程接待,不會成為問題。


近來台灣常常舉辦各項研討會,邀請中國企業家及高官來台灣,藉以尋找更多的交流機會。(玉山週報攝影林敬原)


《 中資挹注頹勢媒體 》

在中國賺了大錢的旺旺集團蔡衍明,花了100 億買下中時傳媒,除了一圓他的經營媒體事業大夢之外,也令他晉升成為「文化人」的身分,以及在政經界的影響力。負責管理媒體事業的兒子蔡紹中也接了余建新遺留在海基會的董事職務,有人形容說蔡家算盤打得精,這筆交易應該是穩賺不賠,以前企業想要接觸中共各省委書記或是省長並非簡單,現在旺旺集團透過中時媒體的影響力,在神旺飯店3 天1 小宴5 天1 大宴,席間兩岸高層跟領導舉杯暢飲好不快樂,這是大媒體集團的寫照。

而有一些苦撐經營不下去的政論性周刊,這幾年陸續活過來,以前中共是透過民間企業的力量或是設置港資及所謂的英屬維京群島、法屬開曼群島來購買媒體,包裝成整合行銷公司或是投資公司,現在乾脆不必,舉辦兩岸媒體交流,高層對高層,直接給廣告或是給錢買時段、版面。這些媒體冠冕堂皇的對外表示,自許是公正的媒體,絕對不會跟中共談合作,結果是讓中共協調台資企業挹注資金,讓這些媒體活了起來。

在中國賺了大錢的企業,回台買媒體,成了企業經營的一環,其中有商業考量,也有政治因素,但對員工來說,本來已經奄奄一息的工作,一下子活了起來,心裡很複雜,媒體從業人員在酒酣耳熱之際,對著中國人員一杯一杯勸酒,應該是心有千千結,因為他們以前不曾想過,有一天會拿著中共的錢來罵台灣,即有記者當著擔任駐美特派回台的同仁面說,現在駐美特派的位階,已經不如駐北京特派了(俗稱駐京辦),媚中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 台媒看中廣告商機 》

中共花大錢從四面八方大買台灣媒體及廣告,已經形成了另一波媒體併購及廣告業務鏈,就是所謂的廣告商機,有利可圖,中共中央部會以及省級或縣市單位,從自己找台灣媒體聯繫,到台灣媒體駐中國各點的業務人員或特派開發業務,現在也進化到中國廣告業務人員或是中國媒體記者,甚至媒體高層(高級記者或是黨職的記者)也在跑單幫了,自己接案子。

這種形成的業務鏈型態,產生了仲介人制度,中國以一筆整合行銷的預算大餅給了仲介人,仲介人找台灣媒體的廣告部或是負責接待兩岸媒體的台灣媒體人員,做所謂的媒體包裝置入提案,然後仲介人再回去兜售給中共官方或是企業,一旦成案就完成交易;雖然台灣媒體跟這些人是利益共生的關係,不過卻是互相算計,台灣方面強烈要求看到錢才發稿。

在這樣型態的演變下,中國省長或是某些領導位高權重,專訪本來就不用錢,台灣媒體還搶破頭拉關係,但卻要編大筆預算來做行銷,這就是利益共生,有錢大家一起賺,所謂回扣制度才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有人說,兩岸都在做置入性行銷,有時台灣也會買中國媒體的廣告,不用大驚小怪,其實這種論點並不太對,中國的媒體都是國家的,經營不下去,倒閉也時有所聞,但畢竟是國營事業轉型,所以會聽上級的命令行事,為了統戰台灣,賠錢的事都要去做,反觀台灣對中國的置入性行銷,只是達到商業影響,根本做不到政治成效,中國拿錢給台灣媒體,反過頭來修理台灣,只見到媒體極力稱讚中國,對台灣卻百般唱衰,兩岸的置入性行銷,基本上出發點就很不一樣。

中國不但花錢買台灣的新聞置入,也同時把媒體交流的利益給了台灣媒體,常常舉辦兩岸媒體交流、兩岸各式各樣的論壇,除了消化預算外就是統戰。台灣的媒體集團舉辦大型高峰會,還要把企劃案提前幾個月送到北京的國台辦報告,向中共交心,得到批可後才風風光光的舉辦,然後透過論壇的方式邀請中國企業家及高官來台灣走走,到處參訪;有人會說兩岸舉辦講座或是論壇很普遍,現在翻開報紙跟新聞很多啊,許多金融企業家或是製造業的企業家都懶得參加了,吃飯都吃怕了,鴻海郭台銘也曾經抱怨過。就是因為論壇或是峰會以及飯局太多,所以台灣媒體也紛紛往大陸去挖掘金礦,尋找可銷售的有力人士來台參訪或參加論壇。

《 有計畫全面性統戰 》

中共對台灣媒體的統戰,可說是有計畫及全面性,去年7 月某傳媒集團,邀請中國前中央級金融行長來台參加論壇,光是打著這位前行長的名號,台灣媒體就可以跟金控老闆打電話要求他們贊助,同時為這些金控老闆安排跟中國有力人士同台談話甚至同桌吃飯,開闢商機拉近關係。中共釋放資源給台灣媒體,背後有濃厚的統戰意圖,在中國「三戰齊發」的策略下,台灣媒體全面性向中國傾斜,一點也不會太奇怪。

文章轉載自《玉山周報》:買比打便宜 中國在台買媒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