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神韻成了我們家一年一度的節日。

王華:不能不看神韻的五大理由

2011年01月03日 | 14:21 PM

【大紀元2011年01月03日訊】又是一年辭舊迎新的日子。從四年前開始,我們全家和幾家朋友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慶祝項目,那就是觀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幾年下來都有了一種「爆竹聲聲辭舊歲,總把神韻當新生」的奇妙感受。那天在街頭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我向他推薦神韻,他說工作忙,經濟不景氣,抽時間去看這麼高檔的演出,是否有點太奢侈不現實了。我就笑著幫他分析歸納了幾點不得不看神韻演出的理由,他聽後樂呵呵的買票去了。

人類為甚麼要有節日呢?在忙碌了一年之後,無論哪個民族哪個地區,人們都會選定一天來輕鬆慶祝一番,這是人性的必然需求。人不是機器,不能永遠不知疲倦的幹活,人也不是神仙,不能永遠保持恆定的最佳心態。在逝去的歲月裡我們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努力生活,我們會遭遇各種挑戰,各種困難和各種生活情況。有時我們雖然成功了,但贏得很辛苦,總覺得體力腦力的透支,需要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修整,有時我們失敗了,更需要一種充電修補過程。所以我們必須給自己一個節日,給家人一個節日活動,否則,平淡無味的幾天過去之後,我們依然感到身心疲憊。

如何讓自己和家人快樂呢?在大陸過過苦日子的中年人或老年人,我們大多想到的是吃些好吃的。的確,節日的美食必不可少,不過在營養過剩的現代社會,吃得過於豐盛並不是件好事。君不見很多中國同胞也開始向西方人那樣大腹便便了。

人除了物質享受外,還有精神追求這片更加廣闊的天地。從節日的功效來說,讓人精神上得到修整和調節,這才是最重要的。西方人過節喜歡去旅遊渡假,去拜訪親朋好友,或去歌劇院、音樂廳、舞廳,最簡單的也要去幾次電影院,而海外華人走親訪友的機會相對而言比較少,花那麼多錢去旅遊也不太現實,平時又忙於工作,各種娛樂機會比較少,這更需要我們精心安排全家人的節日活動。

特別是家裏有孩子的華人家庭,若雙親都是華裔,孩子很可能生活在兩個世界中:學校是片完全西化的天地,各種思潮培養、侵襲著孩子,而家裏卻是另一番中國世界,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很多觀念都大不相同,這種「雙語雙世界」的成長環境,有很多益處,但也有其弊端:孩子可能沒有文化歸屬感:我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加拿大人?英國人?法國人?「中國文化」對ABC(America Born Chinese)式的黃皮白心的香蕉人到底意味著甚麼?孩子不願回大陸看望爺爺、姥爺,看不起大陸的親戚朋友,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家血脈傳承的中斷?這不可怕嗎?這對得起祖宗嗎?

過去幾年我們家看神韻,全家人看完都覺得心花怒放,興高采烈,因為神韻是全球最高水平的藝術團隊,是絕對世界一流的演出,無論是舞蹈,音樂,服裝還是天幕,真是美得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就說那個唱歌時的天幕吧,我們全家一致認為,哪怕能在天幕那樣的地方呆一天也覺得幸福啊。能看到這樣美妙的節目,真是全身每個細胞都覺得煥然一新,整個人好像被甚麼洗過一樣,很舒坦透亮,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

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年因為咳嗽不敢去戲院,最後在我們的鼓勵下她來了,結果看完演出她的咳嗽就好了。神韻能治病,這是很多人的親身體會。比如2008年台南的林采芳,她看神韻後其乳癌細胞竟然消失了,而她媽媽原本堵塞的腦血管也暢通了。中醫認為人是「三分病、七分精神」,很多病痛是由「無明」的心理因素導致的,人要是能明白真相,消除恐懼擔憂的心理,人就容易好病。

我每看一次神韻,對人生就多一層理解,對生活就多一份期待,孩子收穫更多。神韻展現的是真正純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文化傳承都非常重要。現在兒子開始喜歡學中文了,他的西方朋友們也喜歡神韻,說這才是真正中國的藝術。神韻觀眾席上都是西方主流社會的精英們,能跟這樣優秀的人同台看演出,孩子覺得臉上有光,對國內家人也親近了很多。

這些都還是最初級的感受。古時候人們過年時總是要祈求神靈的保佑,世界上哪有比得到神靈的庇護更幸福的事呢?就好比孩子找到母親一樣,能有神仙保佑自己,這樣的人最幸福。神韻是歌頌神讚美神的,神韻帶給觀眾的也都是神的祝福,這樣珍貴的機緣是千載萬載也難遇的呀!怎麼能錯過呢?

簡單的說,看神韻至少有5大好處:1,是給自己和家人的最好禮物。每次看神韻都成了我們全家一年一度的真正節日了。2,是淨化心靈,給人希望和力量的加油站,3,是傳承中華血脈的文化食糧。4,是增強免疫力、恢復健康的契機,5,是融入西方中上流社會的結合點。其實神韻的好處哪是一兩張紙能說得清的呢,我覺得用盡我的語言,我也表達不出神韻對我的震撼,還是大家自己去體驗吧!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