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止惡揚善 武術大賽評委論武德

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中)與其他四位評委在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上。陳弘(右一)﹑ 鄒增華(右二)﹑劉正(左二)﹑楊龍飛(左一)。(攝影﹕戴兵/大紀元)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新唐人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於2011年12月8日,在曼哈頓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體育館(Baruch College Arc Arene)開賽,大賽評委主席李有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武德的重要。

習武是為了止惡揚善

李有甫說,武術追根溯源,從產生的時候就是止惡揚善。「從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看,最早有記載的就是黃帝戰蚩尤。蚩尤作亂,黃帝就教導人民練習干戈,就是早期的槍法,然後帶領軍隊與蚩尤在阪泉大戰,之後又戰於涿鹿之野,兩次大戰把蚩尤徹底打敗。但是他並不是用這個去侵略別人,或做不好的事情,他目的就是制止惡的東西。

後來道家的老子也講,「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擁有軍隊、武力但不動用,就是為了止惡揚善。」

武術產生的根源是「德」

「這個武德是從道德來的。」李有甫說,古代聖賢向廣成子、黃帝、老子尋求道,道就是探索自然和宇宙的規律,這個規律他們知道多少,他們就按這個規律去做事,包括對各種生命都愛護,讓它良性循環,這是人的德,「按道德的規律去做事,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平臺,也是人類發展的基礎。

武術講武德,一語就概括了,就是止惡揚善。知道怎麼樣分清善惡,怎麼樣去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事要制止,就很清楚了,這就是武德。武術在發展當中,技術的發展、藝術性的增強、養生內涵的提高,這都使我們武術越來越燦爛輝煌。」

李有甫說,以前的人講言傳身教,新唐人大賽明確提出武德,這對現代社會道德的提升將有很大的好處。

青少年從小習武的好處

「年輕人有好勝心,練武的人呢有爭鬥性,但是練了很多年,他能吃苦,默默無聞地練下去,他就發現師父很重要,高手並不打人。

一個練武術的人去打一個不練武的人,那不就像去幼兒園打小孩一樣嗎?你練武術這麼多年了,人家什麼都沒有練,在打人的技術上,你就是一個大人,他就是一個小孩,你怎麼能去傷害他呢?武術是幹什麼的?止惡揚善,能夠不傷害就盡量不傷害,我們傳統文化裡講點到為止,讓他口服心服,不用去動刀兵傷害他。

武術對不同的個性也是因材施教。小孩多動,內經就講小孩是「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小孩就好走、好跑。到二十歲就猛跑了, 故好趨﹔針對年輕人這個特點,就要他練多動的,跑、跳,讓他練長拳、外家拳比較好,體弱的或老年人就練的慢一些,比如八卦、太極、形意或站樁,或氣功,健身又對道德有提高的這些功法,這就是因材施教。」

李有甫說,因材施教是從入手的方法考慮,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到最後他就能靜下來,將武德修為融入生活,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君子。

「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

「人把什麼看做苦,他不一定是苦,這和人的認識有關。」李有甫說,他以前站樁站到學校那個床都爬不上去,走路一瘸一拐都還堅持,結果不知不覺中早把關節炎練好了。

「那時老師就教基本功,這個很考驗,看不出什麼成果或提高的樣子,就是讓你練,你能不能不怕苦,這就是對心性的一種考驗。想打人的人,性格不好的人,或品行不端的人,他老想去學那個打人的招,師父看出來也不教你,他就讓你吃苦,看你能不能練出來,真正一心想練好的人,他就會認真去練,這樣他反而能提高。

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苦中有甜,苦盡甘來,練到一定的程度,你覺得明白了很多,其實身體的這種苦啊,他也能夠讓人明白很多事情,他思考問題的方式不一樣了。

說句通俗的,練武術能提高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注意力,使人變得堅強,做事情有始有終,能夠始終如一,這都是吃苦練出來的,練武術的人你一練就是一輩子,你能不能練下去?這鍛鍊的就是一個人的品質,並不是單一的,很多好的東西是從練武的吃苦中來的,我們說人上人是什麼,不是說當什麼官了,或者地位升高了,不是這樣的,人上人是你的境界提高了,應該是這麼理解。

這個人能吃苦中苦,他做什麼事能夠有始有終,他不就是一個成功的人嗎?道德品質提高了,武術造詣也提高了,練武術不是五大三粗,很凶的樣子,不是,武術是很有文化內涵的,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裡面,他講止惡揚善,既有武又能夠不用武,這都是很高深的辯証的內涵在裡面。」

習武多年 體悟人生更高境界

「其實人生無非就是苦和樂」李有甫說,武術卻讓他明白人生還有更高的境界,人的吃苦、提高、道德的修養,一句話都是德的提高,武功高強也是德,是人吃苦換來的,這個德代表了一切,「所以我總結說人類符合道的一切方法、一切行為都是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