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的造型演變

徐翊鈞
font print 人氣: 733
【字號】    
   標籤: tags:

龍作為傳統的造型題材,在觀念上隨著時代的變遷仍充份保留了發展的餘地,並與現實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聯繫,這點也是龍紋可以綿延數千年的重要因素。

而龍的造型上也因應各個時期的文化背景而有所演變,從各個時期的龍紋來看,龍的演變,先秦以前和漢以後的形像是一個風格的分水嶺,誠如袁德星先生(藝術家楚戈)所言:「大致來說在史前的美術作品是龍紋的初現,殷商至西周是繁榮的階段,漢至六朝是龍圖統一的階段,唐宋以後是龍的定型階段。」

龍紋的演變是漸進的,大致來說,在商周以前,龍紋造型較為抽像,兩漢至隋唐漸漸趨於具體與寫實,到了宋代之後朝向規範化後的龍紋形式。

殷墟出土的玉器中,與龍有關的至少有龍紋璧、龍紋玉玦、龍鳳玉珮以及立體雕刻的玉龍等各種樣式,商周玉器上的龍紋,大都作蛇軀,身上甚至琢有象徵性的曲線鱗紋,龍的頭上有旦角。

商周以來的龍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風格開始改變。戰國的龍紋特別強調動態與曲線的運用,有的螭龍甚至做獸頭,並且出現象徵性的雲卷鱗紋,看起來更為優雅,不似早期帶有樣式化的嚴肅造型。

漢代時,在道仙思想影響下,龍的形象益加豐富,出神入化,變化莫測。漢代長沙馬王堆西漢帛畫上的龍紋,作張口吐舌,身上除了鱗片,還有羽翼以及四隻長了銳爪的獸足。受陰陽五行學說盛行影響,漢代也流行「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並繪。

魏晉南北朝時期,畫像磚、石刻、壁畫、織物上,佛教寺窟中也出現各種龍紋的裝飾。江蘇丹陽胡橋出土的南齊磚畫「羽人戲龍圖」,是南北朝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龍紋。從造型來看,龍角分歧有如鹿角,口中有利齒,足似鷹隼,有銳利之爪,像一隻奔馳之龍。

龍的前方有羽人前導,羽人手執仙草與香爐,衣裳與身上的羽翼,亦隨風飄起,上方有飛天,四周有流雲與花卉,似為天上情景。完全反映出魏晉時期注重氣韻表現的精神內涵。

魏晉的龍紋一方面受到道家神仙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與佛教結合。羽人是神仙思想的化身,飛天的出現是受到佛教的影響。

隋唐以來,龍紋的造型,逐漸有了固定的結構,除了龍首、龍身、龍尾有一定樣式外,龍角、龍鬚、龍爪、背鰭等也逐漸定型。此外漢代龍身上的羽翼,到魏晉時期仍然存在,隋唐以後,漸漸變形為飄羽,生長在頭部與四肢,龍不再似獸,鱗片更為細密,並且特別強調背鰭。和商周以前「龍蛇不分」的觀念相去甚遠。

一般而言,隋唐的龍紋,饒有氣勢。宋龍的結構與氣勢,仍然保留某些唐風但卻與元代以後的龍紋差異較為明顯。身體的結構與神韻頗似唐龍,尤其是誇張的造型,具有雷霆萬鈞之勢。

另外宋代著名的畫家像董羽、陳容、牧溪等,皆擅畫龍,在水墨淋漓之中,神龍活現。宋代的文人則以釋道精神來畫龍,特別是道教的影響相當明顯。

元代以後的龍紋造型,不再強調龍在生物學上所應具有的肌體感,更適合於作為裝飾之用。因此在造形上,逐漸走向形式主義,各種器物上的龍紋,也更為注重形式的表現。常見的題材包括:龍鳳紋、雲龍紋、纏枝花卉龍紋、卷草龍紋與雙龍奪珠等。

明清之際,不僅許多與皇室有關的器物都以龍紋作為裝飾。宮廷、寺宇等亦大量採用龍紋來裝飾,像北京故宮皇城宮牆上便使用琉璃燒製的瓷磚來嵌飾「九龍壁」與各種龍紋壁飾,更能彰顯出帝王宮室建築的華麗與莊嚴之相。

「九龍壁」以琉璃嵌飾九條不同姿態的龍,各具神采,這些龍紋的造型,由於材料的特性以及嵌於宮牆上,其影響至為深遠。事實上,從明清以來,許多裝飾紋樣都是這樣保存下來的,數百年來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這也是龍紋逐漸走向形式化的主要原因。

清代的龍紋大都與帝王有關,皇帝所穿袍服上的龍紋,除了按照古代天子冕服的定制以「十二章」中各種紋飾之外,最常見的是「正龍」(龍首為正面),此外還有「九龍紋」與「團龍紋」等多種龍紋裝飾。

不過,相較於過去的龍紋,清代帝王袞服上的各種龍紋,大都繡成十分嚴峻的神態,且多為五爪。至於民間的龍紋,限制十分嚴格,不得使用五爪,只有在一般建築或石刻、木雕上面,較常見的是卷草龍紋和螭龍。

中國龍在中國人的社會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當今中國人似乎已經遺忘龍是從哪裏來的,龍為什麼會出現。喚回文化記憶,龍不應該只是一個圖案和符號,牠是中國神傳文化中很重要的瑞獸,啟示著人如果按照神的旨意在生活,就會成就一個輝煌璀璨的盛世。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瓷上的花紋圖案樣來源於中華民族的歷代文化,也代表著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藝術。其構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東西,都融合在一起了。
  • 「龍」的地位,在中國和西方為何會有如此的天壤之別呢?這個問題,在我的心中,有著極大的疑問和困惑,也就是我想要投入研究的動機。
  • 龍,一種看似虛幻的生物,在人世間卻有相當真實的呈現方式。從遠古的玉飾、陶器,到生活中的工藝、建築、服飾,龍文化已烙印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當中。然而受現代實證科學影響,龍成了遠古的神話傳說與祥瑞的象徵圖騰。
  • 古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才能成其大事。選對了黃道吉日,就能占有...
  •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不管在書畫或雕刻等物品中,處處可見鳳文化的蹤跡。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禽,是吉祥富貴的圖騰,與龍構成了龍鳳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不僅是祥瑞的徵兆,也是權力至高無上的表徵,就像龍是帝王的象徵,鳳是后妃的符瑞。
  • 從鳳凰的習性來看,不啄食活蟲,不踐踏生草,不群居,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飛則百鳥從之,只有在君道清明,太平聖世之時,鳳凰才會飛臨世間,而這些都足以說明鳳凰是極具靈性且聖潔的。
  • 黃帝的正妃嫘祖,她也仿照黃帝製作龍圖騰的作法,把餘下的各部落的圖騰,精心挑選,組成了一對非常漂亮的大鳥。後來,造字的倉頡把這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雄的取名為鳳,雌的取名為凰,合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中國鳳凰的由來。
  • 在稗官野史、民間傳奇中的龍行與龍事,玄妙之處,更是多采多姿,清朝梁章鉅的《浪跡叢談》裏,匯錄了這麼兩則有關「龍神」贈「雲」回報的記載…
  • 中國自古傳說掌管雨的是龍,而在現代實證科學當道的年代,卻出現愈來愈多關於龍與下雨相關的奇聞軼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