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雕琢話「如意」

方林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9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如意」曾是防身器物,戰爭中也用以代麾作指揮,及佛僧講經是備忘的工具,但更多的是被古人視為吉祥之物。延至清代,小小的「如意」已是集清宮禮儀、陳設賞玩為一體的珍奇用物。

如意的始源和發展

如意,在梵語中稱作「阿那律」。據研究,佛教於漢朝傳入中國時,「阿那律」作為佛教徒的必備佛具之一也隨之引入中國。其時,中國已有和「阿那律」形制相似的器物,且有「如意」之名,所以「阿那律」就被譯稱作如意。在佛教中,僧人講經時多持如意以記文於柄端,以備遺忘。

如意一詞,最早可能為中國民間使用的「爪杖」之雅稱。早在中國東周年間,便已有了如意的雛形。據北宋釋道誠的《釋氏要覽》記載:「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歸》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

最早的如意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就記載孫權曾發掘出秦始皇使用過的一柄白玉如意。

後來,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兼有爪杖和笏的功用,並逐漸從實用品轉為供人們欣賞和收藏、表示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一種藝術珍玩和饋贈之物。

如意作為中國常見的一種傳統工藝品,一般由首、柄兩部分組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唐代則發展為柄身扁平,柄首彎曲呈三瓣卷雲式,或為靈芝形、心字形及團花形的造型。其中,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求福禳災等美好願望的貴重禮品。

明、清兩代,如意發展到鼎盛時期。據説,僅十八世紀的清宮裏可能就收有「如意」十幾萬柄,凡皇帝所到之處,「如意」都是最重要的擺設。明清時期的如意,在基本造型上沒有太大改變,但在整體設計中加強了細部的揣摩。其中,清代如意的用料巧妙,裝飾、工藝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如意的選材的裝飾

如意的材質選用也極為多種多樣,各色玉石、金、銀、銅、鐵、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應有盡有,故有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類別。

其中玉如意就分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瑪瑙、珊瑚等。「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為最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製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嵌在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

清代還創造出有首、中、尾的三鑲、五鑲形式的如意。其中有一種少見的如意,就是在玉如意的柄首,先按圖樣琢出槽子,然後用五顏六色的寶石嵌進去,這種做法十分費工,故而難得。

如意的裝飾手法也異彩紛呈,尤其是配以各種「中國結」,如盤長結、銅錢結、蝴蝶結、喜結、壽結等,不僅有和諧的視覺效果,也增添了如意的韻味。

史載每逢皇帝舉行萬壽慶典時,王公大臣都要進獻如意,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立後、選妃時,若將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著她將成為皇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明代稱為「補服」。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