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銀獎得主 紐約歸來談廚技大賽心得

專訪2011年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川菜銀獎獲得者陳依春

人氣 2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袁麗澳洲悉尼報導)9月23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的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決賽現場,來自澳洲的川菜選手陳依春經過激烈的比賽,最終獲得了川菜銀獎。由於川菜金獎、銅獎是空缺,他成為前三名中的唯一川菜獲獎者。在他回到澳洲後,大紀元記者再次採訪了陳依春先生,在與他的交談中,可以感受到比賽的場景,並分享到他的廚藝心得。


川菜銀獎陳依春作品 荔枝魷魚卷(攝影: 愛德華 / 大紀元)


川菜銀獎陳依春作品 辣子雞丁(攝影: 愛德華 / 大紀元)

川菜銀獎陳依春作品 魚香鳳脯絲(攝影: 愛德華 / 大紀元)

高水準競技 時代廣場再現中國傳統廚藝

記者:非常感謝再次接受大紀元的採訪,也祝賀你獲得了川菜銀獎,這次決賽你都做了哪些菜呢?

陳依春:我做了荔枝魷魚卷、魚香鳳脯絲還有辣子雞丁。

記者:決賽中得到了川菜銀獎,評委給你的評語是甚麼呢?

陳依春:對我來講就是在菜的成形上面要多下功夫,評委說在所有的參賽人員中,我做菜的味調得是特別準的,但外觀上還需要美觀一點吧。這個美觀要求是要切得成形,還有裝盤得成型,配料得成形,是講這個美觀。講究菜的美觀與雕刻的美觀是兩回事,這是講菜的自然成型,講的是自然的美。

比如切的雞絲每一條不均勻,都可能產生這種情況,要求每一條雞絲都是一樣粗,一樣長短,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是要達到這樣一個標準,也就是刀功要提高。以前的刀功是非常好的,在海外有間斷了,沒有去練,我做菜時切的東西比較少,自然在刀功這方面就慢慢地比較弱了,是需要提高。

比賽是很公平的,比如:川菜裡也分金、銀、銅獎,所有的參賽人員如果你在參賽當中技術能夠達到金獎的水平,就頒發金獎給你;達到銀獎水平就頒發銀獎給你。如果沒有人達到金獎的水平,那個位置就是空缺的,我對評委的評語是心服口服的,確實是非常公正的。

記者:這樣一個中國傳統廚藝比賽是在紐約的時代廣場舉行的,品嚐的人們也來自全世界各地,好像參賽的不只是有中國人,還有西方人?所以這個比賽就不僅僅是一個針對中國人的,每個人都有機會站在這個世界的舞台上,對吧?

陳依春:比賽是全世界各地來的廚師參加的中國廚藝大賽,就好像外國人就不能說中文,中國人就不能說英文,不是這樣的。同樣一個道理,不能說外國人就不能做中國菜,或者中國人就不能做西餐,不是的。大會要求是做中國菜,只要符合大會要求,沒有超出大會要求範圍之外都可以參加。

這次參賽的就有一個美國當地的西人,因為從事做川菜很多年了,他就報名參加了,很有勇氣的。能跟那麼多華裔高手同台比賽,這個人確實很有勇氣,飲食文化也是全人類的,也不只是中國人的或者西方人的,在烹調大賽裡也還是第一次有西人參加。

記者:也就是說新唐人全球華人廚藝大賽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一個平台,展示自己廚藝。從這一點上來講也是公平的、具有包容性的。

陳依春:中國菜主要有五大菜系,廚師每天烹調出這麼多的菜,這個客人也不止是中國人,也是有西方客人在裡面,各個民族的人都有,這種飲食文化應該是流傳給全人類的,就是說,這是屬於全人類的。大家都有資格去參加,都有資格去品嚐這個菜,也就是說,你要有興趣可以去學做中國菜。你能學到的話這也是學到一種文化、一種承傳。

記者:就是要讓中國傳統的廚藝在世界真正的去發揚光大?

陳依春:對,因為很多現在在西方國家的人都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中國菜,你到很多餐館去吃飯,很多中國菜都是經過改良的,不是傳統的中國菜。談到中國菜就是那種甜甜酸酸的,其實不是,那只是滄海一粟。中國菜是很博大精深的,而且每個菜系的要求也都不一樣,所以說我這次參加完比賽也是開眼界的。因為有這麼多同行,而且有不同菜系參加,我就知道自己的菜繫在中國食品文化中,我瞭解的還是太少太少。真的參加這個比賽是大開眼界,真的有助於提高自己烹飪技術水平,參加這個大賽是非常有意義的。

記者:在這個比賽過程中,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甚麼?

陳依春: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真的要按照傳統的做法去做,按照傳統烹調方法去做。他體現的是本身食品的文化,如果你偏離傳統去做的話,在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你可能就走的不正,都可能把這種傳統的飲食文化本質給丟掉了。其實不管千變萬化,就應該在食品的本質上這條路上走,變化一些新的菜品或新的口味,但是都不要離開食品的本質這個宗旨。

原汁原味的菜品 回歸正統中國菜

記者:您是專業人士了,我想請問如何才能達到菜的原汁原味呢?

陳依春:一個是不要破壞他本身的營養成分,再一個就是要體現他本身這個菜的原材料的本味,你如果添加了許多不必要的一些大辣,大麻的話,也會破壞菜本質上的原汁原味。

記者:能不能用一個菜給打個比方呢?

陳依春:比方說,這個宮保雞丁有的餐館就有少辣、中辣、大辣的做法。實質上這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做出來的菜譜。有的人確實喜歡吃辣的,有的人喜歡吃不辣,但是真的要達到那種本身的配合,不管是麻也好,甜酸也好,你要完全達到這個菜的一種平衡,辣而不燥,辣而不辛,才能達到菜本身的一種平和。即使要辣也是要把其他的味綜合到一起,不是特別的強調這個辣。在吃辣的過程中也要吃到本身原材料的本味,達到五味調和,不是說我要超辣就全部辣,一切辣味把其他味兒全部壓住了。

記者:五味是指哪五味?如何達到五味調和呢?

陳依春:川菜烹飪以鹹、甜、麻、辣、酸為五味;中國藥物學以酸、苦、甘、辛、鹹為五味;辭書以甜、酸、苦、辣、鹹為五味。做菜時講的是「五味調和百味鮮」。比如宮保雞丁這個菜,他那個味道是非常豐富的,宮保雞丁要加辣椒、加花椒,它有一點兒辣而不燥,麻也不是過分麻,讓人失去味覺。裡面也有甜酸,還有薑蔥蒜,這些個你都能品嚐到的,他完全達到一種中和、平和,把這五味調和的話,是真能體現出來他原始的本味。在其他菜系裡面,因為辣和花椒是沒有的,那麼主要是體現原材料本質的味兒,就是烹調方法要求不一樣。主要是五味調和,吃出本味,但是又能夠嚐到每一種原材料每一種調味的滋味。

記者:那麼你覺得為甚麼要回歸正統的飲食文化呢?

陳依春:因為現在很多食品都不正常了。比方說,國內有很多食品都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有一些有毒的食品,用飼料培育出來的蔬菜,給動物吃的飼料里加了生長劑,這些都是不正常的食品,而且在烹調過程中也有這個情況,過分的強調超辣、大辣,或者強調一些感官刺激,比方說辣椒放的太多的話,你可能就腸胃受不了。還有使用化學材料勾兌出的調味品,不僅沒有營養,還對身體有害的。所以說這回參加大賽真的是這樣,你如果是加了味精、雞精或者加了其它的就不是本身原材料帶來的一些鮮味,都屬於違規的,不是正統的烹調方法。倒退一百年、二百年,以前是沒有這些產品的。我們是講傳統的做法,講用食物本身的原材料來做的,沒有任何添加劑。

人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營養、保持機體和人體健康。如果只是片面的強調口味刺激、感官刺激,實際上對自己的身體已經產生了一個破壞作用。只有恢復到傳統的做法,以本來的原材料,本身天然的調味料或者配料製作出來的菜才是真正傳統的正統的菜品。

期待明年更多同行參加「廚藝大賽」

記者:明年你還會去參加比賽嗎?

陳依春:從我個人的願望來講我還是願意去參加的。因為這個也是對自己烹調技術的一個昇華,但我也想更多的專業人員能夠來參加。很多專業人員你在參賽的過程中,你會發覺你真正會學到很多東西,就希望更多的人去參加這個大賽。

記者:那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就有更多的人與你競爭,甚至還會有人超越你呢?

陳依春:這個是正常的,一山比一山高嘛。但是更多人參加的話有個好處,就是你能更快的提高自己。不是說好像我參加了我就非要拿那個獎,那個拿獎不是目的,參加比賽本身就是提高。就像那個運動員一樣,他這回參加了奧林匹克運動會,他不是說我明年就不參加、或是後年就不參加,他每年都參加的,只要他有那個體力、有那個精力,他年齡允許的話,他都可以參加的。我們參加那個比賽也是同樣的道理,就是你都可以參加的,就是一種參與吧。這種參與可以說是因為自己喜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同時,也是自己個人提升的一個好機會。

記者:非常感謝你接受大紀元的採訪,也預祝你能夠在下一屆比賽中取得更好成績。

陳依春:不客氣。謝謝!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川菜金獎得主:時代廣場展廚技 一生難得
台灣廚技好手  躍紐約國際擂台
20年川菜大廚:考的是真功夫
魯菜選手: 廚藝即為藝術的展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