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思清韻教學隨筆】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晨思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中國的古老典籍《樂記》曰:「德者, 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 」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音樂教育教學探索之路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領受著古聖先賢的智慧,我在音樂課堂上,以中華傳統道德教材《弟子規》吟唱作為音樂課程教材之一。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形象思維活躍,我就從〈入則孝〉的「父母呼應勿緩」 開始,把《弟子規》的幾個章節編排成生動、優美的動作,教學生邊吟唱邊表演,學生在「樂學」之中更深入的理解了經典的內涵。在他們誦讀經典時,常以《蓮花頌》、《明思》等鋼琴曲創設清新、高雅的氛圍,平和、優美的旋律作為誦讀的陪襯音樂 ,孩子們沉浸其中自然樂意親近經典。

我還嘗試著在音樂課堂上教唱了系列的孝親與感恩歌曲,培養孩子們擁有一顆孝心、感恩的心。以前許多學生深受影視媒體及身邊家長的影響,喜歡唱流行歌曲,或聽很刺激的搖滾音樂、重金屬音樂,其實那樣只會使他們的性情變得更加躁動不安。學唱經典和孝親、感恩歌曲,在幼小的心田紮下傳統的根,讓經典與純善純美的歌曲一同滋養孩子的心靈,相信他日定能結出累累的善果。

清音琅琅伴書香。音樂課與經典吟唱相契合,帶給學生的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吟唱經典,如清泉滋潤學子的心田,如清風滌蕩校園。通過音樂寓教於樂,潤物細無聲 ,能逐漸使孩子的心靈得以淨化,讓他們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受到了良好的道德 教育。別小看了每個孩子的影響力,這對於每個學生家庭的和諧,整體社會風氣的改善,也將會有所裨益。正如孔老夫子所言:「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香港油畫界元老陳海鷹以繪畫肖像畫著稱,曾被譽為世界最出色的三位肖像畫家之一。93歲高齡的他強調習畫之人要尊師重道、重視個人修為。他非常欣賞新唐人「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恢復古典正統的寫實技法,相信能夠吸引真正的藝術家參賽。
  • 第一次擔任高年級導師,又遇到班上男學生大多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對讀書也沒有興趣,下課時常因遊戲發生磨擦就口出惡言、互相爭吵甚至打架的事件層出不窮,處理起來簡直身心俱疲。一日有緣讀了「大紀元時報」的教育園地版啟思故事,心想:孩子最喜歡聽故事,何不拿來試試看?
  • 在幼稚園工作多年,深刻感到家人對孩子正向成長的期待,但是家長卻疏於使用生活中易得的教養資源。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學前機構幼稚園是第二位老師,但它的功能不是家庭教育所能替代的,所以教師與家長教養觀念的交流和合作相當重要。
  • 快樂的學習是童年生命體驗中的陶醉與享受,也是有效且有價值的學習。
  • 擔任教職近三十年,每一年所帶的班級都有不同的特質,每個孩子也都展現了不同的自我,他們用各種方式,讓我學會生命中重要的課程,那是課堂上、教授們所無法提供的課程。
  • 〈大紀元記者于婉蘋台灣基隆報導〉朱奶奶每星期三的下午,都會來到仙洞國小教小朋友們寫書法,12年來從不間斷。朱湘怡是基隆市仙洞國小的退休教師,民國40年從香港來到臺灣,早期在軍聞社服務,結婚後才從事教書的工作;到仙洞教書30年從未離開。
  • 文章寫作與閱讀,就像文化內涵的編碼與解碼一般。文章承傳文化內涵,作者寫作就如同編輯文化密碼一般,將其領悟到的文化內涵,隱含文章中;而讀者透過閱讀,解碼文章含意,進而掌握整體文化內涵。只要留心觀察,我們生活周遭處處隱含文化密碼。
  • 王老師喜歡在教室中讓孩子閱讀《大紀元時報》,也喜歡帶孩子走出戶外,用腳閱讀家鄉。閱讀大紀元,透過古人在報紙中演出的精采歷史,讓孩子學習重德行善的道理;孩子在家鄉巡禮的戶外教學,能觸摸在地曾經上演的故事,讓他們真實感受祖先給他們的啟示。
  •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4日電)台灣首府大學數位遊戲設計系教師張逸中,彙整10多年的教學心得與經驗,自行編寫電腦程式設計參考書,希望改善市售工具書多不適合引導學生學習的情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