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發生了金融危機。記得嗎? 以前曾經發生過,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去年。
金融危機。大夥兒的話題總離不開這個,但只是不知所以然地閒聊,也拿不出解決辦法,甚至連眼睛都不知該往哪兒看,在在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就要分崩離析了。
然而,我們周遭的事物似乎始終待在原處,像是動也沒動過。
我是個記者:我覺得自己彷彿面對一個因為再也無法掌握所以難以理解的事實,甚至不知該如何訴諸文字。僅餘的「危機」二字似乎轉眼間也和股市行情一樣貶值。
於是我決定前往一個與我毫無關聯的法國城市,匿名尋找工作。這想法很簡單。
在我之前已有許多記者做過同樣的事,而且技巧高明:有位美國白人記者扮成黑人,有位德國金髮記者扮成土耳其人,有位年輕法國記者化身遊民,有位中產階級女性變成窮人,而我必須將這些拋諸腦後。
我呢,已經下定決心見機行事。不知道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才是令我感興趣的。
康城(Caen)似乎是理想之選:既不太北邊也不太南邊,既不太小也不太大,而且離巴黎又不太遠,對我而言這應該是個優點。
我只回過兩次家,來去匆匆,因為康城那邊有太多事要做。我租了一間附家具的房間。
我保留了我的身分、姓名、證件,但只帶著一張通過高中會考的業士文憑去登記失業。
我自稱剛剛和同居二十多年的男人分手,由於這段時間都由他供養,所以無法提出任何工作證明。
我把頭髮染成金色,眼鏡再也沒有拿下,也沒有領取任何補助。
只有極少數幾人留意到我的名字,而且態度相當篤定而堅持,其中包括一名安置輔導員、某電話就業中心的人事主管、某清潔公司的老闆。
我否認自己是記者,反駁說只是同名,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只有一次,有個就業服務中心的年輕女子很有技巧地拆穿了我,我請她保密,她照做了。我所遇到的男男女女,絕大多數都沒有提出疑問。
我打定主意要在尋求有了結果那天,也就是取得長期工作合約那天罷手。
本書敘述的正是這段追尋歷程,從二○○九年二月至七月,持續了大約六個月。書中的人名與公司名稱,我都刻意加以變更了。
在康城,我還留著那間附家具的雅房。今年冬天我回到那兒寫了這本書。
二○一○年元月,巴黎@(待續)
摘編自 《資深記者化身底層階級180天》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