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綠色經濟 澳洲通過碳稅法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23日訊】澳洲工黨政府的清潔能源法案在11月8日聯邦參議院的最終投票表決中以36票對32票獲得通過。總理吉拉德將此稱為是「澳洲下一代的勝利」。

11月8日,澳洲碳稅法案在聯邦參議院以36票對32票最終獲得通過,並將於2012年7月1日開始生效。至此碳稅之爭終於畫下一個休止符。總理吉拉德(Julia Eileen Gillard)稱這是「澳洲下一代的勝利」,「創造了歷史」。但敗北的反對黨誓言,如果在下次大選中獲勝就一定會廢除碳稅。

從全球減排碳來看,澳大利亞這一新法案走在世界的前端,目前只有少數國家的部分地區實行碳稅。碳稅是以減少二氧化碳(CO2)的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氣、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徵收的一種稅。

澳洲碳排放目標

澳大利亞80%的發電依賴煤炭,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也是發達國家中人均污染排放最大的國家。澳洲的碳排放目標第一階段是向500家排放大戶增收排放稅,即碳稅。

按照方案,徵收碳稅對像為電力、交通、工業和礦業等高碳排放企業,這些企業占澳大利亞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到2015年碳稅計劃將過渡到排放交易計劃,那將是第二階段;政府希望到2050年削減80%的碳污染。

近10年來,環保和全球氣候對生態的影響一直是澳洲執政者和專家們的關注點,早在2002年,何華德政府就因拒簽《京都議定書》而大失人心;2007年大選,工黨領袖陸克文憑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王牌,擊敗執政11年的兩黨聯盟;如今儘管工黨易首,吉拉德以少數政府主掌大局,絕對需要綠黨以及獨立議員的支持,吉拉德的「碳稅」立法使其贏得「綠色政府」美名的同時,也加固了與重要盟友綠黨的關係。

總理吉拉德在法案通過後說,「今天我們創造了歷史。經過這些年的分歧和爭論,澳洲人終於做了我們該做的。」

綠黨領袖布朗(Bob Brown)則表示,這對澳洲人和70億地球人口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他說:「我們今天在這裡進行的是立法……是為人類的未來和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生物而抑制氣候變化這個大剋星。」

反對者擔心:影響競爭力

一項政策出臺,有贏家也有輸家,反對者擔心已經下滑的澳洲經濟會由於碳稅再遭悶棍,反對黨警告,碳稅可能以減少澳大利亞國家競爭力為代價。受到衝擊的體系包括礦業、製造業、能源業、建築業、航空業、零售業。

以煤炭為例,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反對黨自然資源事務發言人麥克法蘭(Ian Macfarlane)說﹕「碳稅會搞垮澳洲的煤炭企業,並將導致高排放企業關閉。由於缺乏全球統一的廢氣交易系統,這些高排放企業將被挪到海外。」此舉將會導致本國資金外流,阻礙經濟發展,削弱外商投資意願,損害國家競爭力;而工會擔心碳稅將增加企業成本,進而導致工人失業。

澳洲人普遍相信,海外一些還未施行碳稅政策的國家必然會加大出口力度,擠壓澳洲本地企業的生存空間,這將對澳洲經濟發展蒙上一層陰影。碳稅法案的通過,只是事情的開始,政府還必須有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護本地工業。

今年7月,超過1000人在悉尼市中心商業區集會,反對聯邦政府的碳稅計劃。集會者多為50歲以上的長者。他們所持橫幅針對的具體目標是總理吉拉德,有的寫著「不要碳稅」,有的寫著「吉拉德撒謊」,還有的要求「(吉拉德)立刻辭職!」工黨的支持率也跌新低谷。

生活成本或全面上漲

對民眾而言,最關心的是碳稅會不會使物價升高,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電費的增加已經是顯而易見的,儘管政府給予大部分家庭一些補貼,但是很多生活用品的加價也在悄悄進行,因為生產端的成本增加了,這些費用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就像維省工商業僱主聯合會表示,小生意將成為聯邦政府碳稅的輸家,碳稅將使許多小生意感到苦澀。「大多數家庭和一些大型企業都將獲得補償,但小生意卻不會獲得任何補償,還必須承擔由此帶來的電力成本。」 而小生意成本的增加,不言而喻地會落在消費者身上。

西澳洲長巴內特(Colin Barnett)表示,碳稅將給全國各地的澳洲家庭,尤其是西澳家庭,帶來巨大影響。「我們預計,由於這個新的稅收,西澳的電費將上漲8%,即每年每戶家庭要多交約115元。」

選民的抉擇

對於徵收碳稅的法案,吉拉德稱,這是最公平也是最廉價的減少環境污染方式,同時也是構建清潔能源經濟最有效的方法。碳稅可以推動替代能源的使用;徵收碳稅的收入還可用於資助環保項目或節能減排技術。

在反對黨如果上臺就會廢除碳稅的誓言下,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吉拉德把球踢給了普通選民:你願為高尚的減排事業作出微小的損失,還是要為一己的私利反對碳稅?

一名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說,他感到有些「糾結」,既擔心碳稅會導致生活成本增加,又不願看到無度的溫室氣體排放最終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有人說碳稅是一把雙刃刀,在倡導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也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拖累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傷害,政府應當研究出有效的方案,既保持經濟發展,又達到碳的減排效果。◇

本文轉自250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2/10101.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碳稅將推動學校學費上漲
碳稅造成澳洲礦業負擔重 令投資商卻步
澳總理敦促年輕人要做「理想主義者」
數以千計墨爾本居民迎接女王旋風訪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