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緘死守邕州

翔風

人氣 8

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追求邊功。沈起認為交阯可取,禁止邊境貿易,徵召邊境壯丁,舉行邊境軍事演習,積極進行備戰。交阯不甘坐以待斃,大規模擴軍準備先下手為強。皇城使蘇緘出任邕州知州,打探到確實情報後寫緊急信報告沈起,沈起不以為意。劉彝接替沈起後,蘇緘又寫信給劉彝,請求停止戰爭準備,緩和邊境局勢,劉彝不聽,反而移文斥責蘇緘阻撓決策,命令他不得隨便說話。劉彝拒絕交阯的上表,交阯外交努力失敗後更加疑懼。熙寧八年交阯發動突然襲擊,接連攻陷欽州、廉州,攻破邕州四砦,宋朝軍民死者數十萬。

蘇緘得知交阯大軍壓境後,清點州兵共計二千八百人,召集幕僚與邕州的人才授予方略、撥給部隊,讓他們分區防守。百姓惶恐震驚,想出城逃難,蘇緘將官庫和自己私人的錢物全部拿出來示眾說:「我方兵械完備、儲備不缺。如今賊軍已逼近城池,我們應該固守等待外援。如果一人舉足,則群心動搖。希望你們聽我的話,否則誰敢逃跑我就不客氣。」有大校翟績偷偷逃出,蘇緘將其斬首示眾,於是上下同心協力誓死守城。蘇緘兒子蘇子元是桂州司戶,因公事來邕州,順便攜妻子孩子來探親,一家人準備回去時交阯軍已經逼近了。蘇緘想邕州人不可能人人都知道實情,一定會以為郡守家屬出城逃跑了,於是讓蘇子元留下妻子孩子獨自離開。

邕州被圍困後,蘇緘晝夜奔走慰問士卒,選勇士乘舟反擊,斬交阯酋長二人,用神臂弓射賊,殺傷大量交阯軍。蘇緘首先向劉彝求救,劉彝派將領張守節前去,張守節畏敵如虎,一直逗遛不進。蘇緘又用蠟丸藏信向提點刑獄宋球告急,宋球收到信後震驚落淚,督促張守節進軍。張守節得知邕州吃緊,惶恐之下急忙移屯大夾嶺,回保崑崙關。途中倉促與敵遭遇,來不及佈陣就全軍覆沒。交阯軍俘獲來自北方的宋兵後,知道他們善於攻城,就用利益引誘他們,一些宋兵當起了漢奸,為交阯軍造雲梯、攻濠洞子等攻城器械。蘇緘用火計將攻城器械全部焚燬。交阯軍無計可施,本打算退兵,又因為從漢奸那得知不會有援兵趕到而繼續圍攻。又有漢奸教交阯軍堆土登城的辦法,土堆不一會兒就高達數丈,交阯軍蟻附登城,邕州於是淪陷了。

城破後,蘇緘猶然騎馬領著傷兵奮力衝殺,然而寡不敵眾。蘇緘於是說:「我義不死於賊手。」急忙趕回州衙門,殺死全家三十六口藏在坑中,縱火自焚。交阯軍到處尋屍,邕州居民感念蘇緘忠義不予透露。交阯軍惱羞成怒予以屠殺,每百人堆一堆,共計五百八十餘堆,將三州城夷為平地來填江。邕州被圍四十二日,糧盡泉涸,人們靠喝漚麻水解渴,大多患腹瀉,死者縱橫枕臥,然而最終無一人叛變投降。蘇緘死後,交阯軍計劃侵略桂州,行軍數里路後遇到了靈異現象,眾人看到彷彿有大兵從北而來,於是恐慌的大喊:「蘇皇城領兵來報怨了!」全軍退回。

蘇緘生前憤怒沈起、劉彝開啟邊釁又不予以援救,想上奏朝廷又交通阻絕,就在市井張榜公開揭示沈起、劉彝的罪行,希望朝廷以後能知道。宋神宗得知蘇緘死後,歎息不已,追贈奉國軍節度使,謚號忠勇,賜都城豪宅五棟、鄉里良田十頃,聽任蘇家自行挑選。宋神宗封蘇子元為西頭供奉官、閣門祗候,召見他說:「邕州幸虧愛卿父親守禦,假如邕州如同欽州、廉州一攻即破,那麼賊軍乘勝奔突,桂州、像州都不得保全。昔時張巡、許遠以睢陽遮蔽江、淮,愛卿父親與他們相比並不遜色。」改授蘇子元殿中丞,邕州通判。蘇緘次子蘇子明、蘇子正,孫子蘇廣淵、蘇直溫,與蘇緘同死,都被朝廷褒贈。沈起、劉彝都被削職貶竄。交阯軍在富良江戰敗後連夜逃竄,宋軍攻入交阯境內。交阯連忙乞和,宋朝如同《水滸傳》情節一般,赦免其罪,將土地全部歸還。邕州人為蘇緘立祠紀念,元祐年中朝廷賜匾額「懷忠」。

這次戰事宋朝之所以如此窩囊,很大程度由於宋人相互追究責任,相互拆台。其它州縣不認真援救蘇緘,有人還認為邕州淪陷責任在於蘇緘老糊塗。蘇緘雖然知道禍事逼近,戰爭準備卻並不充分,也許是不想有挑起邊釁的責任,結果死守卻不能守,到死還念念不忘追究沈起、劉彝的責任。宋朝縱容地方官員挑釁,一出禍事就把責任推到地方官員身上,為了表示責任在沈起、劉彝不在自己,宋朝居然放棄復仇。人人都在追究別人的責任,設法撇清自己的責任。殊不知戰禍一起,當務之急不是追究誰的責任,而是一致對外。假如宋人不是相互拆台而是相互配合,假如蘇緘進行戰爭準備,假如劉彝全力援救,假如宋朝繼續戰爭,交阯不會那麼容易殺人數十萬後全身而退。

邕州軍民不是怨恨蘇緘,而是感念蘇緘的忠義。如果人跳出遇事追究他人責任的思維模式,改為遇事思考自己能不能幫他人補救完善,讓這件事得以成功,而不是用事情失敗來證明他人的錯誤,那也許人類道德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忠臣蘇緘是有缺點,但一個人老是盯著忠臣的缺點並不能使自己變成忠臣。就猶如中共老是罵國軍抗日打敗仗,卻掩蓋不了中共不抗日的卑劣,掩蓋不了國軍數百名將軍、數百萬將士為國捐軀的偉大。歷史戲劇也許細節並不完美,但歷史戲劇的內涵十分深刻。從這個角度看這段歷史,蘇緘與邕州軍民的忠誠,沈起與劉彝挑釁樹敵的貪慾,張守節畏敵如虎的膽怯,漢奸賣國求榮的醜陋,交阯軍作為外患的窮凶極惡,交織在一起演出了一幕生動的歷史戲劇。 @*

相關新聞
歷史故事:風雨示警,報應昭彰
歷史故事:士大夫的「頂門針」
歷史故事:湯斌有三湯之稱
姻緣天注定 醜女有醜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