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默剛正不阿

翔風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馬默,字處厚,北宋單州成武人。他家貧,徒步前往徂徠向石介求學。當時石介學生數以百計,馬默初來乍到就鶴立雞群。後來馬默學成下山時,石介對學生們說:「馬默他日必為名臣,應該送他到山下。」

馬默進士及第後,任臨濮尉,又任須城縣令。須城是鄆州轄區,有鄆州官吏在須城犯了法,須城人無法拘捕,鄆州官吏揚長而去。馬默趕到鄆州抓獲該官吏,在招待所執行了杖刑,此舉震驚了整個鄆州。鄆州知州曹佾很不高興,馬默也沒有因此而屈服。

張方平接任知州,他一向有官架子,下屬前來拜見時往往閉目不答理。馬默前來提建議,張方平忽然睜眼仔細打量良久,全部採納馬默的建議,從此將政事委託給馬默處理。治平年中,張方平回京任翰林學士,推薦馬默為監察御史。馬默在朝中遇事就直言不諱,張方平偷偷讓親信提醒他:「您說話太直,會不會連累推薦您的人啊?」馬默致謝說:「承蒙張公知己深恩,我為官不敢為身謀,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張公的。」

當時朝廷討論尊崇濮安懿王,台諫呂誨等人力爭以為不可,最後全部調出補外。馬默請求召還他們,宋英宗不予答覆。馬默於是上書說:「濮王生育聖體,誰人不知。但倘若陛下稱之為親,沒有義理可依據,名不正言不順,沒有比這更大的失誤了。希望陛下克制內心,公開下詔停止此事,以感召和氣,讓七廟神靈安寧,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馬默又進諫說:「致治之要,求賢為本。仁宗將人事權全部委託宰相,幾十年間,賢能公正的官員寥寥無幾。官員晉升,不由實際政績,不由實際政聲,只要投靠權臣門下,一定得到顯要官職。如今待制級別以上官員,比祖宗時多了數倍,但要選出一個帥臣,則合乎公議的人十無三四。官員眾多,不知幾人,一有難事,卻說無人可使。這難道不是不才者在上,而賢者與不肖者混淆了嗎?願陛下明目達聰,務必求得真實人才,對他們予以考驗後破格提拔,讓天下有幸!」

馬默既希望宋英宗遵守法度,又希望宋英宗改革法度,似乎矛盾。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改革是出於私念還是公念,帶來的後果不同。出於私念改革,那同時給掌權者修改規則為自己謀利大開了方便之門,蔡京的「改革」和中共的「改革」之所以變得聲名狼藉,正在於此。古人講「內聖外王」,作為一個偉大皇帝既應該革除舊弊,做事英明有為,又應該約束私心,心境清靜無為。其實做人也應該這樣。

刑部郎中張師顏提舉諸司庫務,對不法之徒繩之以法。眾吏怕得要命,飛短流長,用讒言將張師顏搞下台。馬默極力為張師顏辯白,認為:「憎惡正直、詆毀正人之徒實在繁多。如今要去積年之弊以興太平,一定先要官員稱職。應該褒獎張師顏,激勵官員忠誠勤勉,則尸位素餐、中飽私囊之徒就知道陛下所勸了。」

西京會聖宮將創建宋仁宗神御殿。馬默進言說:「事不師古,前典所戒。漢代在諸帝臨幸過的郡國立廟,被知禮者非議。何況先帝未嘗臨幸洛陽,在洛陽創建廟祀實在不合典則。願陛下用禮義來節制自己,立即停止此項徭役,以彰示陛下用清靜來對先帝盡孝的心意。」當時河東、陝西地震,馬默認為是陰盛的徵兆,恐怕會有邊患,應該加以防備。幾月後西夏果然來侵。

宋神宗即位後,圍繞歐陽修掀起了風波。歐陽修主張尊崇宋英宗生父濮王,這並非出於私心,可是歐陽修卻被滿朝視為奸邪。只有蔣之奇附和歐陽修,歐陽修引以為知己,推薦他當上御史,蔣之奇自然也被人視為奸邪。蔣之奇處心積慮要洗清自己「奸邪」身份。歐陽修妻弟薛宗孺與歐陽修有怨,就編造歐陽修「亂搞男女關係」的無稽謠言來中傷,謠言輾轉傳到中丞彭思永耳朵裡,彭思永又告訴蔣之奇。蔣之奇如獲至寶,馬上上章彈劾恩人歐陽修,頓時滿城風雨。歐陽修百口莫辯,閉門不出。宋神宗剛剛即位,想保護歐陽修,詰問彭思永、蔣之奇有什麼依據?兩人理屈詞窮,被貶官放逐。馬默也因為議論歐陽修事被調任懷州通判。歐陽修與蔣之奇孰優孰劣?馬默與蔣之奇孰優孰劣?看來人世往往魚目混珠,有人私心大,有人私心小,不能因為表面相似就等量齊觀呢。

馬默上疏為宋神宗條陳十事:一曰攬威權,二曰察奸佞,三曰近正人,四曰明功罪,五曰息大費,六曰備凶年,七曰崇儉素,八曰久任使,九曰擇守宰,十曰御邊患。馬默認為國君攬威權,則天子勢重,大臣安分守己;國君察奸佞,則忠臣得到任用,小人不能幸進;國君近正人,則日日聽到諫言,聖性開明;國君明功罪,則朝廷無私,天下誠服;國君息大費,則公私富裕,軍備有積蓄;國君備凶年,則救濟的大恩常施,盜賊的禍亂不起。國君崇儉素,則自上化下,民風樸素;國君久任使,則官位不虛授,政事有效率;國君擇守宰,則政績有成效,百姓得到實惠;國君御邊患,則四方畏服,中國強大。這十條可謂馬默對宋神宗改革寄予的期望。

馬默又任登州知州。沙門島關押了很多囚犯,可官府撥的口糧配額只有三百人,囚犯一過數就有人被扔進海裡餵魚,砦主李慶二年內殺了七百人。馬默斥責說:「人命至重,朝廷既然開恩免囚犯死罪,卻又縱容監獄虐殺,囚犯還不如當時就死在鄉里!你為何不報告缺糧,卻如此妄殺!」要追究李慶罪責,人權惡棍李慶畏罪上吊自殺。馬默於是奏請朝廷修改《配島法》總計二十條,沙門島囚犯超過數額後就將年深無過的囚犯轉移登州安置,從此全活了很多囚犯性命。後來蘇軾出任登州知州,父老夾道歡迎說:「大人為政愛民,能不能像馬使君一樣呢?」

馬默轉任曹州知州後被召還為三司鹽鐵判官。因為馬默與富弼友善,並議論新法不便,又被外放,出任濟州、袞州知州。馬默後來又被召還,為宋神宗講論用兵形勢,以及指畫河北山川道裡。馬默應對如流,宋神宗很是高興,想大用他。可那些號稱「改革」卻挾有私心的大臣不高興了,只讓他提點京東刑獄。

馬默性格剛正嚴肅,嫉惡如仇,不法之徒為之收斂,甚至有的部吏望風逃去。金鄉縣令是有名的貪官,因為他爹正是執政的宰相。馬默一管刑獄,金鄉縣令的宰相爹趕緊寫信告訴兒子:「馬公一向剛正,你犯事我保不住!」金鄉縣令嚇得把家裡的不義之財全部燒掉處理掉。馬默似乎命中注定京官做不長久,又改任廣西轉運使。當時安化等蠻族因饑荒入境抄掠,馬默上書平蠻方略,以為勝負不在兵而在將。馬默因病請求回中原,改任徐州知州。徐州轄區利國監苦於吳居厚聚斂的虐政,馬默將其全部革除。

馬默被召為司農少卿。司馬光為相後,欲全部恢復祖宗法度,問馬默恢復差役法如何?馬默說:「不可。比如常平法(常平錢谷給斂出息之法類似青苗法),自漢代以來為良法,豈宜盡廢?去其害民者就可以了。」後來青苗法、免役法一時尚未盡革,司馬光為之歎息「死不瞑目」,與馬默的意見有關係。馬默又任河東轉運使,當時議論棄地,馬默上奏認為河東的葭蘆、吳堡二砦控扼險阻,敵不可攻,棄之不便。

馬默轉任袞州知州,為報答師恩,請求褒獎錄用石介的後人,皇帝下詔賜石介孫子為官。東州發生饑荒,流民大集袞州,馬默賑濟救活了數萬百姓。隨即入朝被拜為衛尉卿,代理工部侍郎,又轉任戶部侍郎。馬默告老辭職,朝廷派他以寶文閣待制身份再任徐州知州,後來改任河北都轉運使。久後馬默再次告老,朝廷任命他提舉鴻慶宮。

宋哲宗紹聖年間奸臣當道,馬默因為附和司馬光的罪名被牽連,被勒令退休。宋哲宗元符三年,馬默被復職,隨即逝世,終年八十歲。紹興年中,在他兒子的請求下,宋高宗追贈馬默開府儀同三司,加贈太保。

馬默雖然屢次外調地方,實際上有宰相之才。他用剛正不阿、直言不諱來報答知己之恩成為千古美談。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高官湯金釗在北京的時候,乘車經過北京宣武門大街,不小心碰了一個賣菜翁的擔子,蔬菜掉了。賣菜翁大怒,將車伕揪下來又罵又打,要湯金釗賠錢。
  • 唐次為人正直,他無辜不幸的被貶到偏遠的蠻夷所在之地,內心孤苦抑鬱。於是收集自古以來忠臣賢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殺身,而君王並沒有醒悟的事例,寫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謗略》。
  • 唐次為人正直,他無辜不幸的被貶到偏遠的蠻夷所在之地,內心孤苦抑鬱。於是收集自古以來忠臣賢士遭到流放,有的甚至招致殺身,而君王並沒有醒悟的事例,寫成了三篇文章.叫做《辨謗略》。
  • 乾隆庚戌年,鄧石如客居曹文埴幕府時,曹文埴因祈福一事進京,強拉鄧石如一起去。鄧石如獨自戴著草帽、穿著草鞋、騎著毛驢,後曹文埴三天出發。
  • 武則天主朝政後,排除異己,嚴刑峻法。唐獻可希望自己被武則天認為是她的忠臣,就誣告自己的舅父裴行本,請求殺死裴行本。
  • 明朝人王士嘉生性敏銳,他出任山陰縣令時,有一個瞎子喝醉酒躺在山陰城南大荊樹下睡覺,酒醒發現自己懷裡的一百弔錢不見了。告到官府,王士嘉說:「這一定是荊樹做怪。」於是帶領衙役出城來審問。百姓很好奇,都出城來圍觀。王士嘉命人排查,誰沒有前來觀看,發現了一個人,神情倉皇,在他家找到了瞎子的一百弔錢。代王府銀庫丟失錢鈔,但是銀庫門窗封存依舊,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王士嘉來了觀察現場,發現氣樓(排氣孔)好像有物進出的痕跡。於是在院子裡擺上錢鈔,將城裡的猴子都帶來,讓它們從旁邊經過,有一隻猴子伸手抓錢,於是審問那只猴子的主人,找到了失竊的錢鈔。
  • 漢代的留侯張良,後來從遊赤松子;唐代的鄴侯李泌,後來進入衡山學道。有人說:「橋上仙風,鎖子道骨,各有所得,沒有什麼奇怪的。」但是,像尉遲恭,他本是一介精猛武夫,曾經拳打過李道宗,幾乎死於唐太宗的刀下。
  • 有一天, 他責罵李賢說:「你平日誹謗程不識(漢武帝時名將,與李廣齊名),把他貶得一錢不值。今天,你卻又像家庭婦女那樣,唧唧咕咕地跟別人咬著耳朵說話。哪裡像個大丈夫?」
  • 據清代古籍《亦復如是》記載:清朝時,揚州有一個人通曉算命之術,給人算的很準確。當時揚州商會的總長,一個當地很有名的大富商專門請他為自己算命。
  • 宗德艷說:「我已經年過七十,沒有私下想求得的東西,只是缺少一死罷了。我還需要忙忙碌碌,上別人的家門,去向任何一個官員,求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