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人生的殿堂——訪丹麥卡波島人民高校

吳馨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11月09日訊】在丹麥有一種名稱非常特殊的學校,中文直譯叫「高校」(Højskole)。但它不是高中,也不是大學,而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大眾成人教育,入學沒有門檻,畢業也不獲文憑。

卡波島高校校長

在靈福瑤(Limfjord)岸邊的四季福城(Skive),森林掩映的地方,有這麼一所高校:卡波島高校(Krabbesholm Højskole)。帶著對丹麥人民高校的好奇,對卡波島的莫名嚮往,我敲開了這所古老與現代並存,設計產品,也設計人生的學校之門。

在路標的指引下,順著鋪滿秋色的林間路,我逕直來到了由丹麥傳統莊園改建的卡波島人民高校主樓(建成於1565年)。推門入室,拾階而上,一位滿頭銀髮、慈祥的長者出現在我面前,身著深藍色套衫,樸素中透露著智慧。不出所料,這位就是在電話中聲音平靜祥和的校長芬斯汀(Kurt Finsten)先生。


校長芬斯汀(Kurt Finsten)先生(攝影:吳馨/大紀元)

我被帶入校長辦公室,古老的建築格局,室內寬敞明亮的現代風格,讓我有豁然的感覺,心裏不禁被甚麼東西觸動了一下。這裡哪怕是隨手擺放的一件物器,都充滿了靈氣,燈和椅的形狀與顏色都充滿了奇想。校長邀我在窗前的小桌邊,一把有稜角的椅子上落座。窗台上放滿了椅子的模型設計作品,吸引著我的眼球。我不是個很懂設計的人,但這裡的每件東西似乎都在傳達著一種信息,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專業的藝術學堂

校長在我對面入座,當我做了自我介紹並說明來意後,校長開始講述他和卡波島的故事。

20年前,卡波島高校學生僅剩13人,學校面臨關閉。而當時身為藝術教師的芬斯汀任職多家大學,經常奔波在各大學之間,又恰逢女兒降臨人世,正需要有安定的工作地點。於是機遇使他立即走馬上任,來到卡波島高校擔任校長。在這裡,他和家人獲得了安定,而高校更因他的到來,重新煥發了生機。

芬斯汀所學的專業包括藝術、建築、設計和文字藝術設計。走馬上任後,他將卡波島高校的教育特色定位在這幾門他專長的領域,並利用他的關係網,為學生創造一個非常專業並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常有丹麥頂尖設計師,甚至全球知名設計師來演講、教課。在這種活躍而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們的設計思路不斷拓寬。因為這裡沒有大學的考試,學生們的設計過程沒有任何功利性的壓力,反而充滿了面對自然迸發出原始的創作靈感。學生的作品充分體現著個人的閱歷和人生觀,並在這裡得到了錘煉和提升。校長用我們所坐的椅子扶手給我舉例說明:扶手與坐墊之間彎曲的角度、扶手本身是否要圓弧、圓弧的彎曲度,都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人生觀及審美觀。而在創作過程中,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能夠拓寬每個人的視線,打破自己固有的框框,達到更高的設計境界。

這些富有特色和生機的專業教學,使得卡波島高校學生數量成倍增長,如今該校宿舍的108個床位全部住滿,排隊報名等候的還大有人在。

人生的學習殿堂

「首孝弟,次見聞。」這是中國先哲通過《三字經》告訴後人,做人修身為先,做學問在其次。中國的傳統教育就基於這樣的理念。而丹麥的高校教育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固然是吸引學生的主要部份,而丹麥高校另一重要的任務,也是其精神靈魂所在,那就是人生觀的學習。在卡波島高校,他們是如何開設這堂課的呢?

首先,每一位學生必須吃住在學校。同學老師共同構成一個大家庭,校長就像家長一樣。學生們必須互相合作,完成一些項目或活動。學生上課學習和生活幾乎沒有清晰的界限。有些同學會為了一個作品,一個項目,工作到很晚。這樣他們學會互助,學會關愛,增進友誼,每時每刻都在為他們未來的人生鋪路。

也許,藝術設計專業為人生這門必修課另辟捷徑。芬斯汀校長給我舉了另一個例子:辟如我們要上建築設計課,設計的題目是:墓地。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人難免一死,身後事也總得有人來管理。那麼墓地也得有人去設計。在設計墓地時,大家自然會討論人生的問題,在討論中,有些思想境界會昇華,同學之間就會認知人性中共同的道理,從而在作品中用美的手法把它展現出來。藝術本身就是追求美的、善的,通過設計,學生們對人生的理解也會提高。而這也正是丹麥大眾教育之父、人民高校創始人格倫特維(N.F.S. Grundtvig)的願望。

入學卡波島高校

卡波島的學生有許多來自國外,特別是北歐鄰國,因為他們在語言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丹麥高校教育法規定,高校的教學語言是丹麥語。今年的學生中,有25位來自挪威,3位日本人,而讓校長非常意外的是,今年竟然有2位學生來自本地四季福,這在他20多年校長經歷中尚屬首次。


藝術靈感來自大自然 (卡波島高校網站)


學生宿舍一角 (卡波島高校網站)

對於來自國外的學生,卡波島將提供丹麥語培訓。由於是藝術專業的教育,也有許多聘用的助教自己就是外籍人士。學生們不同的語言背景並不影響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卡波島面向全球招生,擇先錄取,直到滿額為止。芬斯汀校長表示,卡波島完全可以擴大招生數量,但他不准備這麼做,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質量上,讓每個入學卡波島高校的學生都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幫助他們展開更具意義的人生之路。

由於吃住都在學校,因此費用較高,但儘管如此,丹麥政府的補貼是學生學習生活費的兩倍。

報名入學或瞭解更多關於卡波島高校的信息,請參考網站:www.krabbesholm.dk

小資料


丹麥著名牧師、作家、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尼古萊•格倫特維(N.F.S. Grundtvig 1783.9.8 – 1872.9.2.) (維基百科)

丹麥人民高校的概念由19世紀丹麥著名的牧師、作家、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格倫特維提出。他是丹麥大眾教育的先驅與倡導者。同時他創作了1400首讚美詩,對丹麥的教堂音樂影響巨大。在《丹麥讚美詩集》(Den Danske Salmebog)中,格倫特維的作品佔據很大份量。他對19世紀丹麥的精神和社會生活起了主導性的巨大影響。

人民高校,簡稱高校,最初的目的是提供給成年人一個終身能夠學習的場所。人民高校面向全民,向所有人開放。在人民高校,學生們通過學習歷史、唱歌的形式、學習丹麥母語和文學等學科,滿足人對「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神」的渴望。

格倫特維的高校概念被很多國家所認同,特別在北歐地區,影響較大。目前在挪威有80所人民高校,瑞典有148所,而丹麥有79所。

(責任編輯:童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丹麥將近62,000名申請就讀高校的學生中,約有14,000人被學校拒絕, 其中近7,500名學生是因為成績不合格而被大學拒之門外。
  • 現在終於可以不用通過麻煩的電線給掌上電腦充電了。丹麥奧胡斯技術學院的學生和教師研製出了一種無線充電器,可以在空中傳導電能。
  • 英國二戰老兵托尼‧希伯特(Tony Hibbert)少校在1945年5月,帶領手下500名突擊隊員解放了德國北部港口城市基爾(Kiel),結果在那裏的一個大型德軍衛戍部隊投降,更重要的是,他的行動成功地阻止了蘇聯佔據基爾和丹麥。近日,基爾市向這名英國老兵頒發了「基爾印章」(Great Seal of Kiel),使他成為第一個擁有德國市民權的英國人。
  • 丹麥2010年高中畢業生申請大學入學人數達32525人,比歷史最高記錄的2009年增加了10%,創下新記錄。尤其是信息科技及自然科學類申請者踴躍,比去年申請同類學科人數增加了12%。報名健康與人文科學類的人數同樣增加了12%,甚至歷年來比較冷門的教育和社會諮詢學科的申請人數也分別增加了24%和22%。
  • 丹麥的中小學生將學習寫中文字。 據丹麥《政治報》報導,丹麥教育大臣奈德高(Tina Nedergaard)希望,丹麥能夠在中國成為丹麥最大出口市場之前,做好準備。
  • 南開科大休閒管理事業系日前舉辦「美食眾和國」教學成果發表會,由該校三年級同學精心策劃展出,現場提供現烤酥皮濃湯、吐司厚片、花枝燒、現做壽司、鬆餅、薯條、丹麥千層捲、楓糖起酥棒、可口小披薩、熱呼呼的關東煮及特調飲品等輕食套餐,創新輕食新組合美食,讓全校師長與同學在歲末年終之際,可以用最少的花費,享受一頓美味時尚的午餐。
  • 【大紀元1月26日報導】(中央社洛杉磯25日路透電)從巴塞隆納的後街血汗工廠,到丹麥的校園霸凌,今年的奧斯卡金像獎(Oscar)最佳外語片入圍電影,帶觀眾環遊世界,一窺灰暗的家庭故事與掙扎。
  • 日前,來自丹麥龍城寄讀學校(Lundby Efterskole)的15名師生,在牧師島海灣(Præstø Fjord)遭遇翻船。當天風速最高時達到每秒13-14米,已接近強風。
  • 我的兒子從學校放學回家,告訴了我一個「慎重的」決定:他要做銀行職員。甚麼?我很驚訝。 原來他們學校高年級同學正在招聘各類工作人員,學校要變成一座迷你小城,名為玫瑰斜坡城,並要有條不紊地運轉一週,還要對外開放,讓大家來城裡參觀生活4個小時。乖乖,兒子才上小學二年級,不好好學習,卻常常玩過家家的遊戲,這丹麥的學校就是花樣多。
  • 「貝林時報研究」最近的一項對丹麥298個中小學校長的調查顯示:暑假過後,在新的學期,將有三分之一的學校會解僱教師,而且不會聘用新教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