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韓國美容專家的成功之路

專訪: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李玉圭
font print 人氣: 24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金明耀韓國首爾採訪報導)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李玉圭認為,美容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取決於對髮型的設計和護理,不同的臉型搭配合適的髮型,更能恰到好處地映襯出每個人獨特的氣質和自然的美感。

正因如此,李玉圭憑著她對美發技術的長期研究和探索,著述演講、開業授徒,贏得了國內外美容界的廣泛讚譽,特別是早在1982年法國世界美容錦標賽上,站在領獎台上的她,第一次讓全球美容界認識了韓國。日前在她位於首爾的其中一家美容院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李玉圭道出了四十多年來在美容界打拼的心路歷程。

家庭變故 「女兒夢」碎

1943年出生的李玉圭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再加上父母「老來得女」,更將她視為掌上明珠,父親開金礦,家庭富足。上中學前,李玉圭就定下了她的未來理想——「當播音員」。殊料天有不測,她的父親在事業轉型時失敗而且去世了,償還債務後,家庭經濟狀況已經墜入谷底。

受生活所迫,當時上高二的李玉圭被迫退學,去了韓國當時一所有名的美容學校,學習美容技術,她最初想當播音員的「女兒夢」,因家庭的突然變故就此終止。失去父親的痛苦、中途被迫退學、最初理想的破滅,至今回想起來這些事情,李玉圭的聲音仍在顫抖:「當時我每天步行2、3個小時,往返於美容學校,故意不坐公車,不打雨傘,不帶午餐,一路上風聲伴著我的哭聲,汗水、淚水、雨水,任它們流淌。這樣還能分散一點精神上的痛苦。」

在美容學校,李玉圭將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美容技術上,為的是讓大腦沒有時間去想家庭的不幸。憑著付出的努力和特有的天份,李玉圭成了當時美容學校同期學生中的佼佼者。

美容界嶄露頭角


李玉圭為模特現場設計的髮型。(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李玉圭提供)

從美容學校畢業後,李玉圭開始到美容院工作,憑著她的美髮技術,每到一處都會名聲大振,周邊有名的貴族夫人們總會慕名而來。從70年代開始,她就在國際美容界嶄露頭角。

1970年參加韓日美容親善大賽(I.B.S),在這次國際選手大賽中獲理髮項目金獎;1973年在日本發行的「韓國新聞」中,李玉圭以韓國美容發展史為主題,連續刊登3個月的美容論文。

1979年,去韓國首爾最繁華的商業街明洞考察回來後,李玉圭認為憑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在那裏站穩腳跟。不久,她自己創辦的 「友情美容室」在明洞開業並一舉成名。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玉圭最多開設兩個美容店和兩個美容學院,她也成了顧客心中的偶像。

李玉圭說,當時來理髮的常客多數是有身份的人或者是貴族人士,包括著名演員、歌手、一流模特、首爾大學校長夫人、陸軍將軍的夫人等,由於顧客應接不暇,經常還要提前預約。

巡迴12個國家考察研究、講學


在1989年東京Beautopia國際大會上,李玉圭(右二)擔任評委。(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李玉圭提供)

李玉圭在談到她的成功秘訣時說:「韓國人非常誠實而且積極,面對任何一件事情,都會一做到底,選定任何職業都很專一,直到成功為止。」韓國人的這種性格也打造出韓國特有的「專家文化」,李玉圭對美發技術的追求也是如此。

從1980年開始,李玉圭先後赴法國、英國、瑞士等12個國家巡迴考察研究美發技術,同年赴日本山野愛子美容專業學校的研究系參加研修。海外考察歸國後,李玉圭同年在韓國著名的新羅酒店舉行了「美容新作品個人發表會」,讓李玉圭記憶猶新的是:「當時2500多名美容業人士從全國各地早早地來到新羅酒店,等著聽我講課。」

1980年,李玉圭擔任了法國著名的美容機構S.H.C.F韓國分社副社長,並擔任了全國美容研討會講師,在此後的十五間,李玉圭一直巡迴於韓國各地講授美容技術,在當時韓國的經濟水平不算太高時,李玉圭兩個小時的講課酬金即達100萬韓幣,相當於韓國人那個年代一個月的平均工資。

她讓世界認識了韓國


李玉圭(左一)應英國美容俱樂部邀請,赴英國演講。(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李玉圭提供)

近年來韓國的整容技術不斷發達,而韓國的傳統美容技術最初被世界認知,當從李玉圭1982年的獲獎開始。

1982年法國舉行的世界美容大賽上,來自世界各地100多名頂級美容師參加了國際組的比賽,並為前五名選手頒獎,李玉圭恰好榮獲該項目的第五名。當時上台領獎的場景至今仍是李玉圭心中美好的回憶。

「因為我是第五名,主持人先念我的名字讓我上台去領獎,可是我也聽不懂外語,再說也沒想到能獲獎,所以我也沒動,這時台上的頒獎者、台下的各國嘉賓、媒體的攝像機都靜止了一樣在那裏等著。直到翻譯催促時,我才反映過來。」

「當我穿著韓服上台領獎時,現場的各國美容專家及媒體記者全部聚焦在我的身上,從全場驚呼聲中可以知道,他們沒有想到韓國人會在這種世界美容大賽中獲獎。儘管我獲得的僅僅是第五名,但是我領獎時的熱烈氣氛已經壓過了隨後幾位更高的領獎者,因為全場都在關注著一個新鮮的國家——韓國。」

李玉圭說,自從她得獎後,韓國也有不少人在美容界獲獎,但是從她那一代開始,全球美容界已經開始關注韓國的美容技術。

就在獲獎的同一年(1982年),李玉圭擔任了法國著名美容機構 C.A.C.F韓國分社的技術理事長;1987年,李玉圭在韓國發行了《美容高級時裝和取得資格證的方法》教材;1989年在東京Beautopia國際大會中擔任評委;1998年在世界美容選手大會中擔任組織委員、統計議員、評委。

2001年開始,李玉圭擔任「大韓美容協會中央會」副會長,李玉圭說,那時她曾經以韓國70萬名美容業者的代表身份,與52個團體知名人士一起,陪同當時的總統金大中出訪。

對華人學員的期待

李玉圭粗略估計,師從她學習美發技術的弟子超過幾萬人,出徒後單獨開設美容店的人也非常多。但是接收了幾批中國朝鮮族學徒後,讓李玉圭頗為傷感:「我手把手地教他們技術,而且想從中選出合適的人才,將所有技術傳授給他們,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美容專家,從中也發現了幾個人,就安排他們做美容師,但是他們聽說飯店服務員工資高後,都先後離開了。」

韓國政府近年對朝鮮族施行訪問就業制,他們來韓國後需要參加相關專業的技術培訓方可就業。現任韓國美容教育協會中央會會長的李玉圭擔任了美容美發的培訓任務。

李玉圭說,到目前為止共培訓了五批,第一批培訓了8人,3個人考試合格,「這個合格率在目前的培訓機構中算是很高了,當時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我想把所有技術傳授給他們,並幫這幾個人辦理在韓國的經營資格證,在這裡取得韓國的國家資格證後,不論在韓國還是回中國開美容店,都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一個中國人真心想在這兒學習技術的,如果發現掙錢多的地方,馬上離開這兒。」

「美容業很辛苦,對技術的要求也非常高,而且一開始學徒時的收入並不高,因此中途退出去的人也不少。」 李玉圭感歎:「現在的年輕人缺少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像過去那種技術非常精深的美容師已經不多了。」

目前李玉圭開設了兩家美容院,一家負責美容美發,一家負責培訓新人。她說:「利用週六週日時間來這裡學習一年(30萬/月學費,材料費另交15萬韓幣),或者每天都來學習的話,三個月左右就能取得韓國的經營資格證,完全掌握高檔美容技術,以後無論到哪兒每月至少掙150到250萬韓元是沒問題的。」

李玉圭說,實際上這個培訓制度是給韓國人定的,朝鮮族同胞來參加培訓後,另外給予了一些方便。「來韓國掙錢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要只看眼前的得失,學到真正的本領的時候,才有前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溫暖春季的到來為韓國帶來了送禮的季節。兒童在5月份慶祝雙親節、許多父母在6月參加孩子的大學畢業典禮。為了紀念這些節日,越來越多的家人選擇贈送不需要包裝的禮物,為受禮者臉上帶來全新的形象。 (w2006-06-12-voa12.cfm)
  • 「美容」是人們關心的話題,有人自己在家做美容護膚,有人定期去美容院做保養。大家也會常常互相交流溝通,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美容之道。韓國面部按摩點穴專家金女士(Julie Kim)運用一套非常獨特的方法,希望幫助愛美之人留住青春、延緩皮膚衰老。

  • 一講戴假髮,你的第一聯想是「你禿頭?」但現在你或者不知道,在空調充足的商場裡逛街,身邊經過的很多美眉,其實都是戴著假髮的!仿真程度之高,就算人近在咫尺,一樣不會覺得矯情。
  • (大紀元記者金明耀韓國首爾報導)2010年12月29日下午,韓國國際美容健康大獎頒獎大會在POPGREEN酒店舉行,三類獎項分別由美容專家、教授、美容院院長、化妝品公司的會長等五十多位美容健康界人士獲得。韓國美容界的知名人士和各界名流應邀參加了此次頒獎大會。
  • 近年來,韓國的美容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韓國國內同行業競爭中,能夠長年吸引越來越多的美容愛好者,更顯其技術的不凡。位於首爾麻浦區的Living Beauty Life美容院,院長金美姬(Kim Mi Hee)憑十幾年的美容經驗,在紋眉、眼線、粘睫毛等眼部美容方面創出了名氣。
  • 香港作家沈西城在近日香港書展講座上說,「我們大陸有十四億人,但是出不到這三個人……這是我們香港人的驕傲……為什麼我不講呢?因為一講就涉及到很多問題。」對於香港電影會否回到輝煌時期,沈西城這樣回答:「當然沒有可能」。他亦認為,大陸電影「有很多東西要禁制審批,如果任拍,嘩!不得了!」「我希望中聯辦的人聽到,這是善意。」
  • 劉天富先天就四肢殘障、手腳捲曲,生活起居、大小便都需要他人協助,個性卻非常樂觀,他低頭就著盤子吃飯,咬起杯子喝水,更神奇的是創辦了擁有二百多位會員的「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創業協會」,用捲曲的三根手指頭寫企劃書,一寫十幾個小時,他說「要珍惜每一天,即使明天就死了,今天也要認真的過,不要留下遺憾」。
  • 半年多前,墨爾本一名40歲的男子開始在工作之餘變身「菸頭俠」(Buttman),為墨爾本清理菸頭,迄今為止他共撿拾了近5萬個菸頭。「菸頭俠」希望人們能夠重視菸頭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