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搖籃 佛羅倫斯(上)

花神節昭示成就歐洲輝煌

蔡大雅
font print 人氣: 101
【字號】    
   標籤: tags:

佛羅倫斯(Florenz)之名,從「Florentia」一字演變而來,意指「如花錦簇的」;素有「翡冷翠」之稱,義大利語即為「鮮花之城」;據說在古代此地以慶祝花神節而得名。西元前由羅馬人所建立,至13世紀之前,一直是個平凡的小城。1282年建立共和國,國家的權力轉移到最有權勢的貴族手中。
梅迪奇家族 為文藝復興奠基

西元15、16世紀,佛羅倫斯在當時已經屬於歐洲大城之一。城內事務主要由兩個家族掌握:奧比奇家族、梅迪奇家族。不同於奧比奇(Albizzi)家族壓榨窮人,慷慨的梅迪奇家族,得到多數佛羅倫斯人的支持,成為城市的實際統治者。

13~17世紀,梅迪奇家族在歐洲具有強大勢力的名門望族,其第二代及第四代繼承人柯西莫(Cosimo de』 Medici,1434~1462)與慷慨的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1478~1492)特別關注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的推動。還設立藝術學院,分立出繪畫、雕刻、建築等學科,聘請巨匠為師,訓練學生基本功。在他們的贊助下,大量的傑出人才聚集在佛羅倫斯。因而梅迪奇家族收集了大量的藝術品,這些驚人的成就,奠定了文藝復興席捲歐洲的趨勢,梅迪奇家族因而被稱為「文藝復興教父」。


文藝復興式建築,梅迪奇-里卡迪宮。 (維基百科)

此外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氣息的薰陶下,佛羅倫斯城民無論何種階層,皆熱愛藝術。每有新的設計作品,總會吸引百姓前往觀看;貴族豪門則競相收集大師名作,並聘請名建築師,為自己家族建造大廈、陵墓、別墅等。
觀察研究 神造完美人體

在中世紀,古希臘羅馬的學說、雕塑等文物,被教會視為「異教」而禁止流傳;14世紀興起的這股文藝復興運動,希望再現古文明的榮光。最初只是單純的模仿古希臘羅馬的一切事物,漸漸地,創作者在這些古文明的基礎上,找到了自己的路,開創出不同於中世紀的新價值觀與時代風格——以人為主,推崇理性精神和人文主義。

在這股熱潮中,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被仔細翻模,基督教文化以前的「異教」文明典籍,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維吉爾等的著作,開始被大量翻譯、研究。印刷術發明,使得翻譯成各國語言的古典文稿,廣傳於歐洲大陸,加速了各地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步伐。

出生於佛羅倫斯的阿貝爾提(Leone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被認為是僅次於達文西之外,最博才多學的文藝復興巨匠。他的著作《建築十卷》裡關於人的論述,可以說明文藝復興時期,對「人」這個概念的理解。

阿貝爾提認為,神根據自己的形象造了人,伸展開的人體恰好可以容入一個圓形裡,所以圓是一種完美和諧的形狀;這想法源自古羅馬著名的建築師維特魯威(註)。除了從古典典籍中獲得理論根據外,學者也從實際的人體解剖中了解人體結構。這些研究、觀察所得,使雕刻和繪畫技巧提升,對人的刻畫也隨之逼真。
建築創新 造就城市新風格

建築的創新也造就了一種新的城市風格。街道兩旁石砌的建築立面,形成類似通道的視覺效果,各棟建築風格一致且有規律的外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景觀。

在設計建築和城市規劃上,建築師與學者從古典時期建築著作、實地考察羅馬古典時期廢墟,歸納出古典建築的原則,由古希臘列柱和古羅馬的穹頂結構獲得靈感,創造出了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和諧」、「均衡」的原則,圓形做為古典時期完美和諧的代表,也就再度受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的青睞。

菲利波.布魯內涅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屬於早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大師,設計了著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這座教堂的穹頂,是當時最大的穹頂建築。布魯內涅斯基以古羅馬巴西利卡式,取代在中世紀流行的哥德式樣,中央建築則明顯帶有拜占庭風格。這種有著大型穹頂的教堂,成為往後數百年的標誌性建築。

穹頂是文藝復興時期宗教建築的特徵;水平分段式的立面、列柱的大量使用,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此外當時的建築師們將柱式命為「Order」(秩序),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對列柱所賦予的精神意涵。


水平分段式的立面、列柱的大量使用,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特徵。(Clipart)

矗立在佛羅倫斯街頭的梅迪奇大廈,無疑最能呈現典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梅迪奇大廈由米開羅佐(Michelozzo di Bartolom(m)eo,1396~1472)在1444年興建。他在正方形的建地上,營造一座三層樓的建築,中間則是有列柱的中庭。建築立面採取對比元素,底層有凹凸粗糙的大石塊、中層是排列整齊的石頭,上層則是平滑的表面;樓層比例也是漸高漸窄,各樓的窗戶依照著比例逐次縮小。中庭則是由典雅的列柱組合而成,和建築物的立面形成內外強烈的對比。梅迪奇大廈隨後成為貴族豪門住宅競相模仿的對象,稍後在義大利各地都可以發現模仿它的建築。


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中的人體結構觀念。(大紀元資料照)

(註)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約西元前80年或70年~西元前25年)《建築十書》記載了古希臘人的和諧比例觀,源於人體結構。古希臘人認為神根據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所以人體各部分的比例,都是完美和諧的體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1年3月1日晚,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羅倫薩首場演出落幕,著名的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劇院(Teatro del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裡掌聲不斷,美不勝收的中國古典舞讓觀眾們回味無窮,蘊意深遠的歌詞讓文藝復興之鄉的意大利人深思感悟生命的意義。
  • 台南市長賴清德今出席2011新一代設計展,他於頒獎致詞時表示,台南正在規畫「五條港文化創意園區」計畫是台南文藝復興火車頭,他邀請文創青年能到台南就學就業,大展鴻圖。
  •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協昌洛杉磯22日專電)走進聖塔菲水壩休閒區,彷彿置身中古世紀的奇幻世界。為期近兩個月的「文藝復興園遊會」今天落幕,會場裡有海盜、王室、騎士等等,讓人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氣氛。
  • 由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主辦、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協辦的「下午茶音樂會」,將於8月21日與8月28日假僑教中心之禮堂舉辦,免費入場,歡迎愛好音樂者結伴同行。
  • (大紀元記者余平德國報導)近日在柏林博物館島刮起了一股文藝復興的風潮,博德博物館從25日開始隆重推出了意大利15世紀文藝復興肖像展。館方表示,開展當天就有很多藝術愛好者湧入展廳,售票處當天賣出了1200多張票。
  • 由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第三屆「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將於今 (11月28)晚7點在紐約曼哈頓的薩瑪港笛藝術館開幕。該屆大賽項目經理竹學葉11月27日下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賽評委會從來自北美、亞洲、歐洲和澳洲的104位選手的141幅畫作中評選出了 51幅佳作入圍決賽。這些作品都將在28日晚上的開幕式上公開展出。竹學葉說,本屆大賽將評出金獎2名、銀獎2名、銅獎3名以及優秀獎9名,正式的獲獎名單將在今晚開幕式上宣布。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