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的習俗

翔龍

(clipart.com)

  人氣: 547
【字號】    
   標籤: tags:

不要認為中國黃曆十一月的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其實在古代它更是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在古代的殷周時期,曆法規定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所以冬至節的意義實質上應該與今天的過年相同。後來的夏曆中冬至也是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被稱之為「亞歲」。

古時候每到冬至節都要舉行慶賀儀式,期間朝廷要休假三天,臣不上朝、君不聽政,民間也要歇市三天來歡度節日。

古時冬至節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先帶領自己的學生拜祭孔子的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眾學生共同拜謝先生,所以古代民間曾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講的就是這種尊師重教的禮儀風俗。

以前,在冬至節東家會按傳統設宴招待夥計、結算工錢,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工作。

而各家各戶過冬至節,卻會因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不同有著不同的方式。因為從冬至之日起便進入了數九寒冬,就要數三個九。於是,有一種被高雅之士所喜愛的活動就是做九體對聯,這九體對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另外還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就是用素墨勾畫出一幅有著九九八十一朵的梅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所以,民間至今還保留有描述九九消寒圖的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與九九消寒圖相似的還有九九消寒表,就是橫十畫、豎十畫,製作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三九盡則格滿。亦有作九九消寒句的,便是將白紙上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相同筆劃的字,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

家裏的舅姑等長輩會在冬至節也為甥侄等晚輩送鞋贈帽,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手工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節日期間,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其實最開始的風俗是贈鞋於舅姑的,《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不知何時這種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

在冬至節期間,女孩子們會玩踢毽子的遊戲。男孩子們則會玩一種打崗的遊戲。此遊戲是每人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扁石片,一方在遠處立起後,另一方按規定的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對方的石片被打倒後,另一方再繼續往下進行,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式者為贏。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冬至節,在中國北方自古以來還流傳吃水餃的習慣,和「冬至吃水餃醫治凍耳朵」的傳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星期四是感恩節,這個節日有點象中國的中秋節,是美國曆史最悠久,而且最具有美國傳統色彩的節日。 四百多年前,一批新移民從英國來到新大陸。嚴寒的冬季給新移民構成極大的挑戰。1620年到達麻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附近的新移民中,有一半以上在飢寒交迫中喪生。當地印第安人熱情地提供向他們提供幫助,告訴了他們很多在嚴酷自然條件下生存的訣竅。
  • 大紀元華府日報記者李文報道/五月為美國亞太節,2003年美國首府華盛頓龍舟賽于5月24/25日開鑼了,來自全美國的48個團隊參加比賽。本次比賽分為兩種賽程: 250米、500米。參加的有男子隊、女子隊、男女混合隊和青少年隊等。華盛頓特區市長代表Gregary McCathy親自到場觀看表演,這是美國華府地區最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吸引很多美國人和當地華人參觀。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夏季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時節,草原要舉行那達幕大會,具體時間自定,這種節日性活動,規模可大可小,甚至一個家庭就可以舉辦。屆時方圓幾十里、上百里內的牧民都會舉家騎馬趕車前去參加。其他節日還有由生產活動、宗教祭祀儀式演變成的祭敖包、馬奶節、剪羊毛節等。
  •   壯族的春節

      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做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製衣褲、購買年貨、張貼對聯、制做糕點、殺豬、包粽子。春節又是個團圓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趕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團聚,吃團圓飯。春節期間,除了走親訪友,男女青年多去參加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等文娛體育活動。

  •   歌圩

      歌圩盛行於壯族地區。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上春秋二季為最盛。春季多於春節後的一段時間,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則多於中秋節後的一段時間,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還有不定期的歌圩,這是經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舉行三兩次,規模大者上萬人參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進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愛情理想為主題。其內容一般為見面歌、邀請歌、盤歌、新歌、愛慕歌、盟誓歌、送別歌等。歌圩一般為期一天,也有連續兩三天的。參加歌圩的除青年人外,也有中老年和少年。老人小孩主要是「觀戰」、欣賞、品評,有的老年歌手參與活動,但他們不唱歌,而是給青年人當參謀。歌圩非常熱鬧,除青年們對歌外,還有唱戲的、做買賣的。各種日用百貨、綾羅布匹、飲食糕點、雞鴨魚肉、蔬菜等,應有盡有。實際上歌圩也帶有幾分交易會的性質。

  • 【大紀元5月7日訊】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過洋節,而中國傳統節日卻受到冷落,近日據東北一位大學教授給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發來一份急件稱,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 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即將到來,有一則報導卻讓國人傻眼了:該報道稱亞洲某國目前已將「端午節」列入國家遺產名錄,並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
  • 你知道哪一個國家的小朋友節日最多、最有趣嗎?答案就是日本啦!一年有三個專為小朋友而設的節日。
  • 【大紀元5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特稿)看一個國家如何過節,就可以知道他是屬於什麼樣的國家,從古至今猶太民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