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爆發

人氣 781

【大紀元2011年12月07日訊】歷史上的今天,1941年12月7日(美國當地時間),由183架飛機組成的首批日本聯合艦隊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珍珠港基地;1小時後,日軍又出動171架飛機編隊,實施第二次攻擊。日軍大獲全勝,然而這也導致以美國為中心的同盟國對其宣戰,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

日本兩次襲珍珠港大獲全勝

1941年12月2日,日本國會正式做出對美國宣戰的決定,並決定在12月8日(日本時間)襲擊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6點日本戰機升空,由183架飛機組成的日本聯合艦隊,分三組分別襲擊美國戰艦和航空母艦以及福特島和惠勒機場停駐的飛機和各機場上起飛的飛機,以奪取制空權。

6點45分,美方兩位二等兵在奧帕納雷達站中的螢幕上發現有不明物體靠近歐胡島,卻沒有上報。不久螢幕顯示北方有一大群飛機接近後,他們趕緊上報,然而值班的中尉泰勒(Kermit A. Tyler)回報說應該是自己的機隊。

7點48分,日機的三組機隊開始分別襲擊各自目標。第二組攻擊機場,惠勒機場駐有50架P-40和P-36飛機,被摧毀四分之一,兵營和機庫都被炸彈所攻擊,惠勒機場完全失去反擊能力。希甘姆機場是轟炸機的基地,停放約70架轟炸機,摧毀程度與惠勒機場相同,並完全失去反擊能力。

第一組機隊抵達後,各機開始攻擊預定的目標,大部份戰艦均受到3枚以上的炸彈攻擊。亞利桑納號戰艦由於被炸彈擊穿甲板於鍋爐和彈藥庫爆炸,死傷最為慘烈。不久美軍開始反擊,有零星的一些高射砲火聲和極少數飛機起飛。8點40分,日軍第二波攻擊機隊已越過歐胡島東岸,此時日軍第一組機隊開始返回集合點。

第二波攻擊也分三個機組共有171架飛機組成,各組分別負責攻擊機庫與飛機、船艦、各機場飛機(負責制空權)。

在第二波攻擊行動中,內華達號戰鬥艦試圖逃往外海,日軍轟炸機看準將其擊沉可堵住珍珠港唯一的出口,便發起猛烈的攻擊,但在被擊沉前就由美軍以2艘拖船拖出港外,解除太平洋艦隊被困於港中的危機。

此時,從美國本土飛來的B-17轟炸機也抵達希甘姆機場,但由於油料不足、飛行員疲倦、有些飛機甚至沒有武裝,紛紛被擊落或是迫降。自企業號飛出的18架俯衝轟炸機也在此時抵達,出發尋找日軍艦隊,由於未使用雷達追蹤日機,以致一無所獲。9點45分,日軍開始安全撤離。

由於在第二次襲擊中,美軍的防空力量已有一定的加強,日軍三分之二的損失是來自第2波攻擊;同時,日軍不知美軍航空母艦的位置以及日方艦隊位置是否在美軍飛機航程內,因此,南雲忠一中將總指揮下令撤回日本本土。

美軍傷亡慘重

這次珍珠港的空襲,共持續1小時又50分鐘,日軍獲得決定性勝利。美軍人員傷亡巨大,有2,403人死亡,受傷1,178人。美軍被癱瘓的各種戰艦有: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性船隻,合計共30萬噸。擊毀戰機188架,擊傷291架。然而不幸中的萬幸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在開戰前夕均駛離了珍珠港,從而未受任何損傷。

日軍在此次偷襲中,僅損失了微型潛艇5艘,飛機29架,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

偷襲珍珠港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爆發,加速了日本軍敗滅

「偷襲」的次日(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並呼籲世界各國對日本實施貿易制裁,由此,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日本偷襲珍珠港當日,蔣介石立即約見英、美、蘇各國大使,宣佈中國對軸心國宣戰的決心。

12月9日7時,中華民國正式向日本宣戰(以往是應戰),同時宣佈對德、意兩國立於戰爭地位。

美國、中華民國對日宣戰之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二十餘個國家也對日宣戰。

此時,日本面臨多面作戰,即太平洋戰爭與中日戰爭。本已陷於中日戰爭泥潭的日本,現在更是舉步維艱;同時,中華民國得到了美國的大量經濟援助與軍事援助,加速了中國抗戰勝利的步伐。

偷襲珍珠港是日軍的一次重大軍事勝利,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敗筆。該次偷襲不僅激起了美國國內團結一致抗日的決心(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美國公民不願意為與自己不相干的利益而流血犧牲,孤立主義盛行,反戰勢力非常強大,截至參戰前的1941年2月,民意調查表明,88%的美國人反對美國參戰。),斷送了從美國獲得戰略物資的可能(據資料顯示,從1940年7月到1941年4月,美國向日本提供了9,200,000桶石油,1941年4月又追加了2,000,000桶的石油。),而且徹底地將美國這個雄厚的工業與經濟強國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時使同盟國開始對日宣戰,加速了日軍的的覆滅。

偷襲珍珠港的原因

自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的侵華戰爭,由於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的強烈抵抗,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徹底消滅了日軍欲3個月消滅中國的妄想,使日本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4年來耗費了大量資源但無所進展,日本開始尋求其他地方的資源以進行長期戰爭。

1940年7月,日本趁法國向德國投降時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以奪取更多戰略物資,但此舉使得該區附近的殖民地宗主國感到日本擴張的威脅。1941年7月2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日本撤出中南半島與中國的軍隊;7月26日下令禁止對日本出口多項戰略資源,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不久英國和荷蘭也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

當時,日本試圖以外交談判解決卻接連碰壁。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這打消了日本南進的後顧之憂。同時,日本軍方認為,美日必有一戰,日本決定考慮與英美荷開戰的可能性。

1941年,日本提出與以前差別不大的計劃:決定在開戰之初進攻英美荷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首要目標是荷屬東印度的油田,其他則有馬來半島、菲律賓、緬甸等地;日方認為,日軍在攻進美屬菲律賓時,美國必定會以龐大的艦隊前來救援,日本就能以其龐大的艦隊進行決戰。

然而日本上將山本五十六認為,由於美國工業與經濟遠遠超過日本,日方必須在美國軍事能力動員起來之前就先將美國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摧毀,然後迅速攻佔菲律賓,甚至可進攻美國本土。並詳細的制定了攻擊珍珠港的計劃,稱為「Z作戰」,該計劃決定以一支由6艘航空母艦所組成的龐大空中力量,對珍珠港展開攻擊。隨後該計劃得到海軍軍令永野修身的批准,然後就在日本南九州鹿兒島灣開始了針對珍珠港的實戰演習。

12月2日,日本國會正式做出襲擊珍珠港的決定,並定於12月8日為日本時間的預定攻擊日。

(責任編輯:張頓)

相關新聞
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浩劫紀念館 即將於本月26日在賓州瀑布溪鎮揭幕
華府日本侵略史學會擴大舉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實徵文比賽
美國紀念珍珠港事件63周年
第四篇:珍珠港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