呻吟語 (二十五)

明‧呂坤
font print 人氣: 158
【字號】    
   標籤: tags: ,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因之一字妙不可言。因利者無一錢之費,因害者無一力之勞,因情者無一念之拂,因言者無一語之爭。或曰:「不幾於徇乎?」曰:「此轉入而徇我者也。」或曰:「不幾於術乎?」曰:「此因勢而利導者也。」故惟聖人善用因,智者善用因。

處世常過厚無害,惟為公持法則不可。

天下之物紆徐柔和者多長,迫切躁急者多短。故烈風驟雨無祟朝之威,暴漲狂瀾無三日之勢,催拍促調非百板之聲,疾策緊銜非千里之轡。人生壽夭禍福無一不然,褊急者可以思矣。干天下事無以期限自寬。事有不測,時有不給,常有餘於期限之內,有多少受用處!

將事而能弭,當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知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凡禍患,以安樂生,以憂勤免;以奢肆生,以謹約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動免。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撼大摧堅,要徐徐下手,久久見功,默默留意,攘臂極力,一犯手自家先敗。昏暗難諭之識,優柔不斷之性,剛慎自是之心,皆不可與謀天下之事。智者一見即透,練者觸類而通,困者熟思而得。三者之所長,謀事之資也,奈之何其自用也?

事必要其所終,慮必防其所至。若見眼前快意便了,此最無識,故事有當怒,而君子不怒;當喜,而君子不喜;當為,而君子不為,當已,而君子不已者,眾人知其一,君子知其他也。

柔而從人於惡,不若直而挽人於善;直而挽人於善,不若柔而挽人於善之為妙也。 激之以理法,則未至於惡也,而奮然為惡;愧之以情好,則本不徙義也,而奮然向義。此游說者所當知也。善處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得?

失人自然之情,則何所不失?不惟帝王為然,雖二人同行,亦離此道不得。察言觀色,度德量力,此八字處世處人一時少不得底。人有言不能達意者,有其狀非其本心者,有其言貌誣其本心者。君子現人與其過察而誣人之心,寧過恕以逃人之情。人情天下古今所同,聖人防其肆,特為之立中以的之。故立法不可太極,制禮不可太嚴,責人不可太盡,然後可以同歸於道。不然,是驅之使畔也。

天下之事,有速而迫之者,有遲而耐之者,有勇而劫之者,有柔而折之者,有憤而激之者,有喻而悟之者,有獎而歆之者,有甚而談之者,有順而緩之者,有積誠而感之者,要在相機。 因時舛施,未有不敗者也。

論眼前事,就要說眼前處置,無追既往,無道遠圖,此等語雖精,無裨見在也。我益智,人益愚;我益巧,人益拙。何者?相去之遠而相責之深也。惟有道者,智能諒人之愚,巧能容人之拙,知分量不相及,而人各有能不能也。

天下之事,只定了便無事。物無定主而爭,言無定見而爭,事無定體而爭。至人無好惡,聖人公好惡,眾人隨好惡,小人作好惡。僕隸下人昏愚者多,而理會人意,動必有合,又千萬人不一二也。後上者往往以我責之,不合則艴然怒,甚者繼以鞭答,則被愈惶惑而錯亂愈甚。是我之過大於彼也,彼不明而我當明也,彼無能事上而我無量容下也,彼無心之失而我有心之惡也。

若忍性平氣,指使而面命之,是兩益也。彼我無苦而事有濟,不亦可乎?《詩》曰:「匪怒伊教。」《書》曰:「無忿疾於頑。」此學者涵養氣質第一要務也。 或問:「士大夫交際禮與?」曰:「禮也。古者,睦鄰國有享禮、有私覿,士大夫相見各有所贄,鄉黨亦然,婦人亦然,何可廢也?」曰:「近者嚴禁之,何也」?曰:「非禁交際,禁以交際行賄賂者也。夫無緣而交,無處而饋,其饋也過情,謂之賄可也。豈惟嚴禁,即不禁,君子不受焉。乃若宿在交,知情猶骨肉,一飯不相留,人情乎?數千里來,一揖而告別,人情乎?則彼有饋遺,我有贈送,皆天理人情之不可已者也。士君子立身行己自有法度,絕人逃世,情所不安。余謂秉大政者貴持平,不貴一切。持平則有節,一切則愈潰,何者?勢不能也。」

古人愛人之意多,今日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常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益不入。 觀一葉而知樹之死生,觀一面而知人之病否,現一言而知識之是非,現一事而知心之邪正。

論理要精詳,論事要剴切,論人須帶二三分渾厚。若切中人情,人必難堪。故君子不盡人之情,不盡人之過,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飾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餘,亦天地涵蓄之氣也。

「父母在難,盜能為我救之,感乎?」曰:「此不世之恩也,何可以弗感?」「設當用人之權,此人求用,可薦之乎?」曰:「何可薦也?天命有德,帝王之公典也,我何敢以私恩奸之?」「設當理刑之職,此人在獄,可縱之乎?」曰:「何可縱也?天討有罪,天下之公法也,我何敢以私恩骫之?」曰:「何以報之?」曰:「用吾身時,為之死可也;用吾家時,為之破可也。其他患難與之共可也。」

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動氣,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喜奉承是個愚障。彼之甘言、卑辭、隆禮、過情,冀得其所欲,而免其可罪也,而我喜之,感之,遂其不當得之欲,而免其不可已之罪。以自蹈於廢公黨惡之大咎;以自犯於難事易悅之小人。是奉承人者智巧,而喜奉承者愚也。乃以為相沿舊規,責望於賢者,遂以不奉承恨之,甚者羅織而害之,其獲罪國法聖訓深矣。此居要路者之大戒也。雖然,奉承人者未嘗不愚也。使其所奉承而小人也,則可果;君子也,彼未嘗不以此觀人品也。

疑心最害事。二則疑,不二則不疑。然則聖人無疑乎?曰,「聖人只認得一個理,因理以思,順理以行,何疑之有?賢人有疑惑於理也,眾人多疑惑於情也。」或曰:「不疑而為人所欺奈何?」曰:「學到不疑時自然能先覺。況不疑之學,至誠之學也,狡偽亦不忍欺矣。」

以時勢低昂理者,眾人也;以理低昂時勢者,賢人也;推理是視,無所低昂者,聖人也。貧賤以傲為德,富貴以謙為德,皆賢人之見耳。聖人只看理當何如,富貴貧賤除外算。

成心者,見成之心也。聖人胸中洞然清虛,無個見成念頭,故曰絕四。今人應事宰物都是成心,縱使聰明照得破,畢竟是意見障。凡聽言,先要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不須犯一口說,不須著一意念,只恁真真誠誠行將去,久則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薰之善良,遍為爾德者矣。蓬生於地,燃之可;鹽蓬生於鹽地,燃之可鹽。

世人相與,非面上則口中也。人之心固不能掩於面與口,而不可測者則不盡於面與口也。故惟人心最可畏,人心最不可知。此天下之陷阱,而古今生死之衢也。

余有一拙法,推之以至誠,施之以至厚,持之以至慎,遠是非,讓利名,處後下,則夷狄鳥獸可骨肉而腹心矣。將令深者且傾心,險者且化德,而何陷阱之予及哉?不然,必予道之未盡也。

處世只一恕字,可謂以已及人,視人猶己矣。然有不足以 盡者。天下之事,有已所不欲而人欲者,有己所欲而人不欲者。這裡還須理會,有無限妙處。

寧開怨府,無開恩竇。怨府難充,而恩竇易擴也;怨府易閉,而恩竇難塞也。閉怨府為福,而塞恩竇為禍也。怨府一仁者能閉之,思竇非仁、義、禮、智、信備不能塞也。仁考布大德,不干小譽;義者能果斷,不為姑息;禮者有等差節文,不一切以苦人情;智者有權宜運用,不張皇以駭聞聽;信者素孚人,舉措不生眾疑,缺一必無全計矣。

君子與小人共事必敗,君子與君子共事亦未必無敗,何者?意見不同也。今有仁者、義者、禮者、智者、信者五人焉,而共一事,五相濟則事無不成,五有主,則事無不敗。仁者欲寬,義者欲嚴,智者欲巧,信者欲實,禮者欲文,事胡以成?此無他,自是之心勝,而相持之勢均也。歷觀往事,每有以意見相爭至亡人國家,釀成禍變而不顧。君子之罪大矣哉!然則何如?

曰:「勢不可均。勢均則不相下,勢均則無忌憚而行其胸臆。三軍之事,卒伍獻計,偏裨謀事,主將斷一,何意見之敢爭?然則善天下之事,亦在乎通者當權而已。萬弊都有個由來,只救枝葉成得甚事?與小人處,一分計較不得,須要放寬一步。

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雖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詳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凝定之中耳。 是故不閒則不忙,不逸則不勞。若先怠緩,則後必急躁,是事之殃也。十行九悔,豈得謂之安詳?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閒;因循人似閒,心中常有餘累。

君子應事接物,常贏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便好。若應酬時勞擾,不應酬時牽掛,極是吃累的。 為善而偏於所向,亦是病。聖人之為善,度德量力,審勢順時,且如發棠不勸,非忍萬民之死也,時勢不可也。若認煞民窮可悲,而枉巳徇人,便是欲矣。分明不動聲色,濟之有餘,卻露許多痕跡,費許大張皇,最是拙工。天下有兩可之事,非義精者不能擇。若到精處,畢竟只有一可耳。

(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集解韋昭曰:“庶人卑賤,見時得失,不得達,傳以語王。”正義傳音逐緣反。庶人微賤,見時得失,不得上言,乃在街巷相傳語。
  • 正義杜預云:“成王營王城,有遷都之志,故賜周公許田,以爲魯國朝宿之邑,後世因而立周公別廟焉。鄭桓公友,周宣王之母弟,封鄭,有助祭泰山湯沐邑在祊。鄭以天子不能複巡狩,故欲以祊易許田,各從本國所近之宜也。恐魯以周公別廟爲疑,故雲已廢泰山之祀,而欲爲魯祀周公,遜辭以求也。”括地志雲:“許田在許州許昌縣南四十裏,有魯城,周公廟在城中。祊田在沂州費縣東南。”按:宛,鄭大夫。
  • 二十八年,定王崩,①長子去疾立,是爲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爲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爲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 【索隱述贊】後稷居邰,太王作周。丹開雀錄,火降烏流。三分既有,八百不謀。蒼兕誓觽,白魚入舟。太師抱樂,箕子拘囚。成康之日,政簡刑措。南巡不還,西服莫附。共和之後,王室多故。□弧興謠,龍漦作蠹。頽帶荏禍,實傾周祚。
  •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①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②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③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爲輔。”帝舜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游。④爾後嗣將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爲柏翳。舜賜姓嬴氏。
  •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①乃以秦仲爲大夫,誅西戎。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②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複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幷有之,爲西垂大夫。③
  •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①大鄭宮。②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孫飲馬于河。③梁伯﹑芮伯來朝。④二年,初伏,⑤以狗禦蠱。⑥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立。
  •  十四年,秦饑,請粟于晋。晋君謀之髃臣。虢射曰:①“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晋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
  • 桓公三年,晋敗我一將。十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晋兵于河上。當是之時,楚霸,爲會盟合諸侯。二十四年,晋厲公初立,與秦桓公夾河而盟。歸而秦倍盟,與翟合謀擊晋。二十六年,晋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涇而還。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①
  •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東强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幷。淮泗之閑②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③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幷。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