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三十)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

針對三峽工程建設能促進庫區柑桔發展的觀點,侯學煜提出相反的論據。三峽工程主上派把三峽工程農村移民安置,寄託在柑桔發展上,認為水庫的形成會使冬季絕對最低溫度提高,對柑桔越冬有利,並可以擴大栽種面積。

對此,侯學煜指出,三峽水庫所要淹沒的幾十萬畝土地,是沿河階地上肥料較高的沖積土,含磷量豐富,舉世無雙,土地資源損失十分嚴重。在坡度上開墾,只會加大水土流失,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開墾的坡地土層淺薄,肥力低下。另外由於三峽大壩高一百八十米,柑桔園被迫遷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區,由於氣溫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柑桔的生長和越冬都不利。說三峽工程建設能促進庫區柑桔的發展,難以令人理解。

關於泥沙淤積問題,侯學煜首先對長江水利委員會提出的論點──長江三峽段的泥沙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沒有發生變化──進行了批判。侯學煜說,現在上游各支流全年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濁河水,與五十年代冬季碧清河水,形成鮮明對照,此為一客觀存在的事實。

因此,水庫建成之後,突然沖刷不僅影響水庫的壽命,且泥沙淤積抬高河床,對上游航運發生阻礙,乃是不可避免的。三峽工程給長江航運帶來的好處,只不過是改變大壩以上三百公里的航運,但大壩距重慶六百公里,重慶以東三百公里因回水變動的泥沙淤積,縱使水庫「放水拉沙」,也不會拉到涪陵、長壽、重慶等上游一帶的河床泥沙,因而重慶有可能成為死港,其結果必然阻礙西南經濟發展。

此外,侯學煜指出三峽工程將引起海水倒灌,太湖一帶鹽鹼化,破壞魚類資源,特別是特有魚種有可能滅種。同時,水庫建成,水流流速減小,自淨能力減弱,庫區水環境污染亦會加重。

侯學煜還進一步提出三峽地區綜合地質災害的理論,此部份將於後文再述。

註:退墾還湖,中國政府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把湖泊、濕地開墾為農田,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占據了水的空間,增加了洪水災害,典型的例子便是對洞庭湖的圍墾。一九九八年長江洪水之後,中國政府提出退墾還湖,就是放棄已經圍墾的農田,恢復原有的湖泊、濕地。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來,三峽水庫蓄水的實踐,恰恰證明:高峽出平湖,根本是無中生有。
  • 為了支援三峽工程統一領導建設,李鵬在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建立三峽省,為此,必須先行組建一個籌備組。
  • 一九八八年,全國政協再次組織三峽考察團,這次參加的全國政協委員有一百二十八人,團長是政協副主席周培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