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打坐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受

人氣: 27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珍妮編譯報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辛蒂雅(Sindya N. Bhanoo) 的丈夫於去年12月的假期間參加了為期10天的打坐禪修課程。一開始她認為這是很無趣的事,但課程結束後,她非常訝異丈夫的轉變,變得神采奕奕且容光煥發。在經歷前所未有的體驗後,丈夫決定每天早、晚各打坐1小時。

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科學家證實,打坐確實可以改變大腦結構,增強腦部功能。研究報告顯示,受測者每天打坐30分鐘,八週後,其學習、記憶、自我認知、同理心和和反省意識相關的海馬(hippocampus)的灰質密度增加,而產生焦慮和壓力的杏仁核灰質減少。

原被視為東方深奧與神秘追求的打坐,如今成為美國社會的風尚,也成為生活中的熱門話題。辛蒂雅居住的灣區4英里內,至少有6處冥想打坐培訓中心。所以「你今天的打坐狀態如何?」是她經常聽到的話題。早在2007年美國政府的一份調查即發現,打坐人口已超過兩千萬。

麻省總院研究小組成員之一的心理學家布麗塔‧侯奏(Britta Hölzel)認為,打坐者或許更樂於協助苦難者,更富同情心。

所以辛蒂雅現在更樂於支持丈夫的實驗。因為她期待一個富同理心、善心的丈夫,能幫她做她最不願做的事 :清潔汽車垃圾及給車子加油。

打坐使身心受益良多

創立「身心醫學中心」的哈佛醫學教授本森(Herbert Benson) 在其暢銷書「放鬆療法」(The Relaxation Response)提到,打坐者會迴避「對抗或逃避」的反應模式,此一模式是由緊張所導致,打坐者能夠達到更沉靜、更快樂的境界。威斯康新大學心理與神經學教授,戴維森 (Richard Davidson)於1974年還是哈佛研究生時即開始打坐。他亦證實經過打坐訓練,腦部反應從「對抗或逃避」轉為「接受現實」,反而更能增進一個人的滿足感。 而且研究顯示,打坐禪定中大腦快樂區域的神經元活動指數是平常人的七倍以上。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也是大學就開始打坐。他表示經由打坐能更了解自我的情緒狀態,更好的處理憂傷情緒,更富慈悲心。他說打坐就是平靜心情與集中注意力,這兩個是幸福感的基本要素。

通常打坐者安靜的坐在椅子上或地上打坐,身體挺直,有時或許有指導者帶領學員打坐。布麗塔提到,打坐主要是藉由專注某樣事物以集中注意力,比如呼吸、情緒或思想、或觀察身體的感受,但是要將心思停留在當下,而不是任由它漫遊漂蕩。剛開始可能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胡思亂想,藉由每天持續練習,慢慢就能做到。

既然打坐能改變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