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幾個美國家庭領養中國兒童的故事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1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亦凡報導)生命是一份寶貴的禮物。迎接一個嬰兒的到來,為人父母者大都把新的生命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可是,也有一些小生命一出生就被遺棄,如同安徒生筆下的「醜小鴨」掙扎求生。有的自生自滅,有的被其他家庭領養。幸運被領養的孩子,是否最終會蛻變成一只擁有美好未來的「白天鵝」?

據公共電視網的統計,2009年美國公民從106個國家領養了一萬三千名兒童,其中中國占23%,衣索比亞占18%,俄羅斯占12%,南韓占8%,瓜地馬拉占6%。數據顯示,自中國於1992年開放外國領養中國兒童門戶以來,至少有7萬個中國孩子被美國家庭領養。大紀元記者採訪了美國領養華童家庭協會曼哈頓地區的協調人,並走近幾個領養中國兒童家庭,看看他們的生活到底是甚麼樣子的。

馬斯洛斯基女士(Jennifer Maslowski)是紐約和新澤西大紐約區的美國領養華童家庭協會(Families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 of Greater NY,簡稱FCCNY)在曼哈頓地區的協調人。她向大紀元記者介紹,該組織下面約有1,500個領養家庭,而她的家庭約於7年前領養了一位中國女嬰。據悉,由於領養中國兒童的家庭增多,許多家庭自發組織起來,互相之間提供資訊及建立家庭支持網路,目前美國有超過100個這樣的組織。


很多美國家庭選擇領養幾個月大的中國嬰兒﹐便於從小開始建立親密關係﹐長大後易於溝通。(Getty Images)

下面是幾個領養中國兒童的美國家庭真實故事:

廣東連江女孩連園君

2006年,新澤西州邁爾(Scott & Annie Mayer)一家從廣東連江孤兒院領養了13個月大的廣東女孩連園君(音譯)。邁爾說,在連江孤兒院裡的所有孩子們都姓「連」。


(圖: Scott Mayer提供)


(圖: Scott Mayer提供)

連園君今年已經5歲了,她的英文名字叫Keshi Adiel Yuan Jun,Keshi在波利尼西亞語中有「天然珍珠」之意,Adiel 在希伯來語中代表著「上帝的寶石」的意思。

邁爾在紐約出生,畢業於哈佛大學。太太安妮來自南美州阿根廷,兩人在以色列相遇相愛。邁爾先生說,剛剛領養中國女兒時他們夫婦兩人沉浸在無比的喜悅與忙碌之中。「我們在天堂裡…只是我們未曾知道,天堂會如此累人﹗」

2009年,邁爾一家又領養了一個來自埃塞俄比亞的小男孩Kai。「從第一次領養經驗中,我們已經知道這個『食譜』(recipe)如何富有挑戰,但我們顯然忘記了那些艱難的經歷,又領養了一個。」

如今邁爾一家像個「小聯合國」,女兒來自亞洲,兒子來自非洲。「Keshi和Kai相處得很愉快。我們一家很享受現在的新生活。」邁爾說。

廣州女孩芳穗永的故事

廣州女孩芳穗永(Faith)是電影紀錄片「我愛你﹐媽咪﹗」的小女主角。美國華裔導演王思寧(Stephanie Wang-Breal )以紀實的手法記錄了紐約長島薩都斯基(Donna & Jeff Sadowsky)一家於2008年領養八歲芳穗永的真實情形,以及芳穗永如何在17個月的時間裡,從一個中國女孩轉變成完全不同的美國女孩的過程。

身有殘疾的女孩芳穗永兩歲時被中國父母遺棄在廣州芳村區的一個停車場裡,八歲被紐約一個猶太家庭領養。期間曾被寄養在廣州的一對中國夫婦那裡。廣州寄養父母之所以把芳穗永送給一個美國家庭﹐是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因為孩子身體有缺陷,將來大了找工作不易,會受歧視,還是出國比較好。」

不像其他大多數在嬰兒期被領養的女孩﹐八歲的芳穗永已經初懂人事﹐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她在美國為适應新的語言、文化以及生活習慣﹐經歷了一個極其艱難的階段。

美國媽媽唐娜因對芳穗永實施嚴格的「西化教育」而被一些觀眾批評「苛刻」﹐但是她對領養女兒的愛與付出眾人有目共睹。很多人感謝唐娜給芳穗永提供了一個家,一個許多孤苦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機會。如今﹐唐娜每週都送芳穗永上中文課﹐希望她繼續保留自己的母語和民族文化。

山西男孩炎的故事

炎(Yan)是於2007年初在山西省出生的一個男孩﹐患有先天性心臟缺損症﹐當他一個月大的時候,被父母遺棄了。先天性心臟缺損症是先天心臟病的一種﹐可通過自行復健或心臟手術來修復。

所幸的是﹐炎獲得了一個美國年青人創立的中國關愛基金會(China Care Foundation)暫時收留﹐並在一年內動了兩個關鍵的心臟手術。又過了一年半﹐他康復了。

2009 年6月,當炎兩歲半的時候,他被美國妮可.斯道克(Nicole Stolk)一家所收養﹐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養母妮可.斯道克(Nicole Stolk)透露﹐炎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家庭。「他叫我們‘媽媽’和‘爸爸’,他喜歡被親吻、擁抱。他喜歡跟來自中國的姐姐芬一起玩,並重複姐姐所說過的話。他也一直在學唱歌,因為芬喜愛唱歌。」

斯道克女士還說,炎是個聰明的小傢伙。他愛笑,喜歡到外面玩﹐對音樂很感興趣。


被中國父母遺棄的男孩炎﹐如今已有了一個溫暖的新家庭﹐還有一個姐姐芬。

(編者按:由於一荷蘭籍的家庭又申請收養了炎,現在炎生活在荷蘭)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人生

馬斯洛斯基說:「和其他家長一樣,我們的願望是提供給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愛己愛人的美好生活,並讓他們得到良好的教育。」

為了讓這些孩子把根連上,「家長們通常還會帶中國孩子參加中文學習班,以及舞蹈課、繪畫班等來學習中國文化。有時也會帶孩子回中國旅遊。另外,美國領養中國兒童家庭組織每年都舉辦活動慶祝中國的新年和中秋節。」


美國父母經常讓領養兒童穿上中國傳統服裝﹐出外參加社區活動。(大紀元)


新澤西州領養兒童在表演舞蹈。(大紀元)

筆者後記

生、養、育、教,是為人父母天經地義的責任與義務,有不少父母只生不養,或者生養而不教,有違人倫道德。

願天下的父母親們,愛你們的孩子吧!不管他是男孩女孩、身患重病、弱智、還是殘疾,愛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擁有人生。

願世界上所有孤苦無依的孩子都能得到家庭與社會的接納﹐有著人生正常的生命成長過程﹐帶著希望、幻想、憧憬﹐迎接生命的每一天。


中國大陸一家孤兒院的孩子。(Getty Image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