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龍之謎

回真
font print 人氣: 95
【字號】    
   標籤: tags:

古石龍在邯鄲市西北10公里的三陵鄉姜窯村臥龍坡,是一九八八年二月被當地村民取土而偶然發現的,以頭偏東北、尾偏西南的方向伏臥於「臥龍坡」中。目前已陸續發掘出一大九小十條石龍,正中間為大龍,左五右四,呈同一方向,以相等距離並排,佈成了有規則的「巨龍陣」。

石龍長度約有369米,已被毀斷的龍頭與龍體部分約100米。現裸露在外的約有17.5米,其餘部分仍全部埋藏在土中。龍體是由大致相同的龍節連接而成,橫斷面呈橢圓形。由龍骨、龍髓、龍爪、龍頭、龍翼,龍尾(現深埋土中)、龍底盤等部分組成。


(圖片 : 回真 提供)


現裸露的龍底盤可以說明,底盤是一個整體。其橫斷面厚50厘米,寬75厘米,隨龍體一起收縮。底盤托著龍體覆於黃沙之上節,平均每節約長1.45米。龍身中空,曾有隧道流水。龍身外部呈土黃色,內壁部分顏色為灰黑色,看起來就像是一條巨型的「脊椎骨髓」。龍身底下還有一個「托盤」,看起來很像龍腹。村民們證實二十年前龍腔曾向外流水。

龍口能噴水,而且還用流出的水澆灌小麥。現場掘出的龍爪座有30厘米,龍牙粗5厘米,可說明石龍的頭巨大。

構成石龍的石質,似花崗石。經對龍體上斷裂下來的石塊仔細觀察,在石塊斷面有清晰的(樹木)年輪形狀,由外向內逐層收縮,石的顏色也由淺變深,到「年輪」中心部位顏色最深,石質非常奇特。經現場勘測和走訪附近村民證實,方圓20公里內,沒有發現構成石龍的此種石料。


(圖片 : 回真 提供)


石龍深埋13米厚的積土層之下,經專家分析推斷,此石龍可能誕生於距今三萬餘年前。另據國家文化研究院最近出版的《龍鳴宇和--龍文化藝術啟示錄》一書,該書搜集了古今中外有關龍文化大量資料,是中國龍文化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經參閱比較、分析推斷,此石龍迄今為止,是中國境內年代最早、體形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石龍。

二OO二年三月至六月三十日,國家文化研究院的九位專家到此,做了連續四次大的專題考察後發現,古石龍非同一般,而且邯鄲的縣志和和古文獻也沒有記載。石龍是如何形成的呢?有關考古學家、地質學家、人文學家經研究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海底文明說

石龍所處的五龍崗及附近周圍地區,採集到大量的都樂石岩塊,以及海蠣子、貝殼等化石。距此1.5公里的趙王陵附近,也採集到許多古海底藻類、蕨類等植物的化石。

由此可以證明,數萬年前,邯鄲姜窯一帶曾是汪洋大海。隨著時間推移,地層變遷,滄海桑田,因而推斷石龍可能是「海底文明」的產物。其科技先進程度不亞於我們目前的科技水平。

二、自然化石說

在數萬年前,石龍曾是一種巨型的爬行類脊椎動物,形似恐龍,軀體比恐龍大得多,數量較少,活動於太行山東麓一帶。跌伏泥沙之中,隨自然逐漸變為化石。

三、人為製造說


每節龍骨厚、長、寬大體上一致。(圖片 : 回真 提供)


從龍體的正截面看,結構複雜銜接機關巧妙,有溝、槽,每節龍骨厚、長、寬大體上一致,龍骨表面還有保護層痕跡。尤其是龍骨、龍節之間,有明顯的粘接材料,酷似現在的水泥材料,很堅硬。

特別是在大龍的兩側,左右各有兩條小龍相伴,小龍的石質與大龍的完全相同,龍骨直徑約150厘米。四條小龍與大龍的龍頭一致朝東北方向,佈成了有規則的「五龍陣型」。

但石龍何人所造?布「龍陣」有何用?巨大的龍體伏在黃沙之上,為何萬年不下沉?等等謎團難解。

四、天人合一說

有關專家對石龍的年代,體型、材質、靈性及其科技含量進行了研究。認為石龍是由天然石料和人為材料合成,歷史久遠,乃天人合一所造。據有人推測此石龍可能是象徵崑崙神話傳說中玄龍大帝(伏羲氏)的化身。在爭鬥中,龍首被南夷王(可能是蚩尤)所創而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石龍的地方古時候的名字就叫「臥龍坡」。至於為何叫臥龍坡也未見有任何說法和記載。離臥龍坡幾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九龍聖母傳說發源地。

九龍聖母是個邯鄲地區家喻戶曉的故事。據傳,九龍聖母為古時邯鄲北牛叫村的女子,名為房寶。一日,房寶與嫂子在河邊洗衣,見水上游一鮮桃漂來,鮮艷誘人,便撈予其嫂,嫂子又回讓房寶。

豈料吃下桃子後沒多久,房寶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其父認為未婚先孕不守婦道。於是,就給女兒搭了個草棚安頓在山後每日給送飯,一天送飯回來,半途忽然雷電交加,只見身後女兒草棚處有九條龍騰空而起,回身找房寶也不見蹤跡。

事情傳開後,人們都說房寶是「九龍聖母」,生了九龍子。九子為:九龍、蒼龍、金龍、焦龍、黃龍、黑龍、火龍、青龍、白龍。後聖井崗廟宇中立起了「九龍聖母」的神位。

雖然石龍引來眾多的科學界考察和國家領導人來參觀,也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答案。但是,中共邪黨卻怕這件事被神化和古代民間傳說的龍聯繫,於是古石龍的保護和開發,由原來的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轉給民間的個人老闆。風景區大門口的名稱也由天下第一龍改為古石龍風景區。

現在看到的龍頭是後來用水泥類物質補造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玄宗在未登基時,曾經在興慶宮的池中放養了一條龍。等到他即位時,興慶宮池中有一條小龍游到宮外的御溝水中,它奇狀蜿蜒,負騰逸之狀。宮中的男男女女,沒有不出來看的。
  • 龍,一種看似虛幻的生物,在人世間卻有相當真實的呈現方式。從遠古的玉飾、陶器,到生活中的工藝、建築、服飾,龍文化已烙印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當中。然而受現代實證科學影響,龍成了遠古的神話傳說與祥瑞的象徵圖騰。
  •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報,洵陽縣洵水畔有一座青煙廟,一連幾天,廟上煙雲昏暗,奏樂音晝夜不停....................
  • 唐玄宗在東都洛陽,白天在殿中休息,夢見一個女子跪拜於床下。那女子容色濃艷,頭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廣裳。
  • 汾水橫貫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兩座橋。那南邊的橋下曾經有龍出現,因此在橋下蓋了龍廟。
  • 政陽郡東南有一座寺廟叫法喜寺。這寺離郡一百里遠,正處在渭水之西。唐元和年末,寺中有一個和尚頻頻夢見一條白龍從渭水來,在佛殿西柱子下停住,蟠繞很久,才直奔東方而去.............
  • 張嵩於是就命令準備祭祀用的牛羊豬狗及甘甜的飲料,在河邊佈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執弓箭埋伏在兩側。張嵩率領著僚屬們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嚴肅地等著。不多時,有一條一百尺左右長的龍從水中躍出水面,又迅速地來到河岸上.................
  • 韋氏忽然從巖谷中,看見有一點像燈的光亮,後來漸漸變大。竟然是兩點光亮。漸漸近了,這才看清,原來是龍眼睛。韋氏非常害怕,背著石壁而立。此龍漸漸出來,有五六丈長,到了洞穴邊,騰身從孔中飛了出去.................
  • 龍死了之後,把它剖開,發現它的咽喉處有一個大瘡。龍身長十多尺,龍的身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巴又細又薄。鱗鬣就像魚鱗。只有鬚子有兩丈長。它的腳有紅色的膜樣物蒙著。兩隻角各有兩丈長。
  • 在灌口白沙,有一座太山府君廟。每逢春三月時,蜀人會前去燒香祭奠,也就成了各個州醫卜之人的集會。當時有一人,身著打了許多補丁的衣服,容貌憔悴,也往廟那邊走。眾人都沒把他放在眼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