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八仙和八仙桌的淵源

方林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八仙桌據考至少在遼金時代就已經出現,而盛行於明清。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尤其在清代,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幾乎家家都可以尋到八仙桌的影子。

八仙桌從結構和用途來看,結構是最簡單,用料最經濟,也是最實用的傢俱。八仙桌整體僅三個部件:腿、邊、牙板。八仙桌的桌面邊長一般要求在0.9米以上,桌面邊抹都做得較寬,攢框打槽,以木板做面心板,而面心板通常為兩拼,桌面心後面裝托帶,以增大桌面的牢固度及承重度。

這樣的八仙桌,形狀方正,結體牢固,平穩大氣,給人極強的穩定感,這使得八仙桌成為廳堂必設的傢俱之一。不過,由於八仙桌的桌面通常都比較大,數百年方可成才的珍貴硬木都很難出得如此完整,沒有瑕疵的大料,所以除柴木外很少有整塊料做成的桌面,當然後來也有用瓷板、癭木、雲石作桌面的。

八仙桌的稱謂顧名思義,和蓬萊八仙有著很大的淵源。

相傳,八仙結伴雲遊天下,遍覽人間美景。每到名山大川,或看到鄉間野趣,乃至村姑採桑、漁樵問答,情之所致,莫不找個居高臨下之地,聚石為桌,飲酒啖果,逍遙之極。有一天,八仙路過杭州,聽人說畫聖吳道子正居於此處,八仙久仰吳道子盛名,就一齊前來拜訪。

吳道子正在家中作畫,忽見蓬萊八仙來訪,驚喜非常,連忙將他們迎進房內,熱情款待。眾人落座飲茶,海闊天空的談論起來。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吳道子暗想:「難得蓬萊八仙大駕光臨,一定要好好招待他們吃一頓晚飯。」於是,吩咐下人準備酒菜。

可是,環顧客廳,居然沒有可以容納這麼多人的一張大桌。吳道子靈機一動,大筆一揮,憑空在客廳中畫了一張四角方方的桌子,正好夠坐八個人。

眾仙一看,心領神會,不禁哈哈大笑。呂洞賓用手一指,這張畫中桌就變成了一張方方正正的桌子。隨後,還連連點指,九張圓凳出現在桌子周圍。酒菜上來,眾仙和吳道子推杯換盞,賓主盡歡。席間,呂洞賓問吳道子:「吳先生畫的這張桌子倒很實惠,可有名否?」吳道子想了想說:「我為你們眾仙而作,就乾脆叫八仙桌吧!」

從此,「八仙桌」的名稱就被沿用下來。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並發展為有束腰與無束腰兩種形式。至清代,八仙桌大部分改成束腰的,在設計和裝飾上了加入了很多如拐子龍、 浮雕吉祥圖案的部件,美觀性很強,做工也更為精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繪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明代稱為「補服」。
  • 白眼也作眼白,表示輕蔑、看不起。「白眼」一詞源自於《晉書.阮籍傳》中的記載....................
  • 對人類來說,冰的用途廣泛。人工製冰發明之前,人類都是利用天然冰。古籍中早有取用天然冰的記載,也因此得知,古人會將冬天下雪結成的冰塊,儲存起來留待夏天使用。
  • 南陽人深蒙召信臣、杜詩之恩,就立祠紀念,並稱頌二人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此時,「父母」一詞已蘊含地方官之意,也具有「父母官」一詞的雛形。
  • 「結草」是指春秋時代晉國將軍魏顆救父親寵妾,受到老人結草禦敵報恩的故事。
  • 在古裝戲劇或小說中,經常看到或聽到這樣的話︰「你等我一刻鐘。」另《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上載︰「夜漏未盡一刻。」以上出現的「一刻」都是指時間十五分鐘。那麼,為甚麼古代十五分鐘稱為「一刻」呢?
  • (shown)印章,又稱為圖章,古人稱「璽」。如《小爾雅》上載︰「璽謂之印。」及東漢蔡邕《獨斷》曰︰「璽者,印也。」秦朝前,無論尊卑印章都泛稱為「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章專稱為「璽」,臣民只能稱「印」。
  • (shown)古代宮殿正脊兩端各有一獸形裝飾物,因形似鴟尾,故稱「鴟尾」或「蚩尾」、「鴟甍」、「鴟吻」、「祠尾」。
  • (shown)這些屋脊上裝飾的吻獸,都有象徵避火消災、遇難成祥、驅邪鎮宅、公平正義的祥瑞象徵,所以古人都要在屋脊上設置吻獸。
  • 初伏、中伏、末伏這三個伏日,是一年中最熱的三天,故又稱為「三伏日」、「三伏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