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瘦身」見底 三峽大壩被指惹禍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洪寧報導)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已明顯「瘦身」。據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監測,至5月18日止,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1326平方公里,僅為歷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積的一半。有專家稱,鄱陽湖遭遇百年大旱,除受長江低水位和春夏連旱影響,長江三峽截流、濫採河床的砂石也是主要原因。

江西省水利廳鄱陽湖水文局工作人員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縮水,與三峽大壩的修建有直接關係。「它把水都攔截下來,兩邊湖床上都乾涸了,只有湖中間部份還有些水。」


2011年5月18日與2009年6月6日鄱陽湖水域面積遙感監測影像圖(網絡截圖)

渴!百年大旱 鄱陽湖在呻吟

世代生息於鄱陽湖邊的漁民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鄱陽湖從去年下半年已開始萎縮,至今,已近乾涸,對此非常痛心。湖岸邊高家村一位村民稱,往年此時,已進入防洪汛期,但今年陷入嚴重乾旱。「我家原住在鄱陽湖邊上,因為水多,總是被淹,現移民到高處,湖又乾旱。去年我們是抗洪災,被淹得厲害,損失很大,今年就乾,莊稼都乾死了。」

據江南都市報報導,受降雨和五河(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水量小的影響,5月4日,承納五河之水的鄱陽湖,水位出現60年來同期新低,鄱陽湖面積僅為歷史同期均值的16%,星子站水位僅為8.67米,至15日8時,水位也只有9.19米。

水天一色的鄱陽湖成了一片水草茂盛的草原。目前鄱陽湖周邊已裸露大片湖灘,不僅湖畔居民可步行或駕車穿行,甚至有汽車駕校將訓練場移至開闊的湖灘上。

星子縣鄱陽湖水文局業務負責人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鄱陽湖的水量主要是受五河及長江下游水量影響。從17日開始,三峽雖已加大下洩的水流量,但只靠開閘洩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鄱陽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大紀元記者:「所有的水庫及湖都快乾了,鄱陽湖已經見底了。災情好重呀,莊稼的災情很重,沒法引水。」


江西省新建縣南磯山鄉,位於鄱陽湖中心的南磯山到偌大的湖面只剩下一條小河溝(網絡截圖)

重創漁業

今年3月以來,鄱陽湖的水位一直很低,生態受破壞,大量草洲乾涸,魚類無法進入草洲繁殖、索餌和育肥,尤其對依賴湖區苔草等植物產卵、索餌、棲息的鯉魚、鯽魚等鯉科魚類產生極大影響,乾旱給漁民帶來了巨大損失。

湖口縣江橋楊子堰水產養殖場主要養殖花白鰱、草魚、青魚,銷往全國各地並遠銷國外。場主稱,去年純收入約20萬元,今年至少要損失一半。「鄱陽湖全乾了,只有一點點水。與三峽大壩的修建是有關係的。」

另一水產養殖場管理人員表示,今年漁業養殖遭遇重創,該養殖場育有四大淡水魚,預計經濟收入比往年減少30%以上。

據悉,不到20年時間,鄱陽湖魚類由158種減至122種,白鰭豚、鰣魚、胭脂魚等瀕臨滅絕,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的產量也越來越少。


乾涸的湖底(網絡截圖)


昔日的湖灘舟楫穿行,如今的湖灘可以被用來練車(網絡截圖)

各方指三峽大壩是禍端

鄱陽湖位於長江遊中下游,直接受長江下游水量影響。有報導稱,江西省山江湖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員譚晦如認為,近十年來長江流域降水量減少、區域降雨不均所導致的上游來水偏少,是造成鄱陽湖生態缺水的原因之一。而三峽大壩工程在蓄水期減少了水的下洩流量,對「缺水」起到了一定的「疊加效應」。

英國《電訊報》報導稱,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調度處處長王井泉告訴《中國日報》說,三峽大壩的建設掐斷了下游水流量,使得乾旱更加嚴重。

長江航道局專業人士認為,三峽大壩的存在遏制長江中下游的水流量,目前長江水枯萎,上游的三峽大壩沒有降雨,還要保證三峽的供電,所以長江中下游沒有上游來的水。

另有專家分析,鄱陽湖過去曾無序採砂,將鄱陽湖入江水道拓深了,不經意中增加了鄱陽湖水的下洩入江,另外由於2003年以來長江水位偏低拉空了鄱陽湖水,使鄱陽湖的水加快了下洩。

中共總理溫家寶在18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並承認三峽工程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產生了一定影響。

著名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認為,中共官方承認部份問題,說明三峽問題相當嚴重,官方已無法掩蓋,部份官員和專家主動提出是不願將來揹黑鍋。

相關新聞
鄱陽湖水位跌破10米 江西提前進入枯水期
鄱陽湖建壩?「後三峽時代」搶水大戰升溫
鄱陽湖「百慕大」30年吞200船 中共造假理騙民眾
每天降20公分 鄱陽湖拉警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