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劍客風範——藝術擊劍時空之旅(一)

亦凡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

21世紀的今天,里昂市科技城中心為何傳出來刀劍相交的「鏘、鏘」聲?一群身著寬袖外套、高僥皮靴、頭戴長羽帽的劍客騎士們似乎穿越時空來到現代社會。原來這裡正在舉行藝術擊劍表演。

提到擊劍,人們首先都會想到身著白衣、頭帶面罩、點亮紅綠燈的體育擊劍項目。而在當今的法國,擊劍界卻還有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分枝——「藝術擊劍」,又名「古老劍術」。對於愛好者來說,之所以喜歡該項活動,首要目的是因為它的藝術性。在一場藝術擊劍的格鬥裡,對打的兩個人不是對手,而是一對搭檔。他們的目的不是要刺中對方得多少分,而是以既真實又精彩的手法讓觀眾目睹現場驚心動魄的決鬥場面,大開眼界。法國第一代藝術擊劍教練米歇爾•帕代爾(Michel Pradelle)曾形象地解釋:「我們的目的不是點亮體育館裡擊劍比賽的紅綠燈,而我們的動作、演技,會點亮觀眾心中的燈。」蒙面俠佐羅、大鼻子情聖、三個火槍手,這些西方傳奇人物都可以展現在舞台上,就像中國人看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一樣,它可以喚醒觀眾的兒時夢想。

講到這裡您應該明白了,那些「驚心動魄」都是這對搭檔精心設計和排練後的演出效果。藝術擊劍所展現的所有格鬥都是經過漫長的訓練而達到的效果。兩名「對手」的一招一式、一守一攻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一對劍客的水平,除了在技術方面的造詣可以表現外,還要有一定的演技,不僅讓觀眾看到高難度的劍術,還要將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好,才能讓觀眾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


無論甚麼樣的人物,甚麼樣的故事,甚麼樣的結局,最後一定要向觀眾致意。(攝影:亦凡/大紀元)


身臨其境的格鬥,讓觀眾忘記兩名演員實際上是搭檔。(攝影:亦凡/大紀元)


一群歷史人物漫步在古老的村莊:劍客的宗旨不知是格鬥,還要重演歷史。(攝影:亦凡/大紀元)

那為何又名為古老劍術?因為藝術擊劍,劍客運用的大多是歐洲古代大師們記載的劍法。體育擊劍本來就是由古代劍術演變而來,而擊劍教練的頭銜仍舊是武器大師(Maître d’Armes)。從中世紀末到19世紀,西方的貴族最重要的象徵之一便是帶佩劍的資格。所以那時,為了爭得這一資格特徵,15、16世紀期間不知有多少貴族子弟因名譽之爭而在決鬥場上身亡。那時,法國劍術算是歐洲數一數二的「門派」。

藝術擊劍的另一方面就是重演歷史。大部份劍客們都參加過眾多的歷史性演出,給歷史娛樂園增加武打色彩。

今年4月16日,里昂市一年一度的慶祝文藝復興節上,全城居民們都有機會在文藝復興博物館見識「決鬥故事」協會的表演。通過研究當時的文獻記載,當今的劍客們非常逼真的重演了一場亨利三世國王的兩名寵臣和4名證人之間的決鬥。不但劍術採納了古老擊劍的招數,就連服裝都是特意按照文藝復興年代訂做的。◇
(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全球最大規模的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TheLouvre)將打破一貫做法,由從未在羅浮宮工作的「外人」出任館長。不過,盧瓦雷特(HenriLoyrette)雖然只得四十八歲,但來頭絕對不小,堪稱為藝術界的「神奇小子」。
  • 大紀元11月29日訊】(法新社巴黎二十九日電)十九世紀寫下冒險浪漫小說如﹁三劍客﹂等大作的法國天才作家大仲馬,將在三十日獲祖國致上最高的敬意;當天,他的遺骨將被移至巴黎的名人祠(Pantheon),與其他法國英雄同堂供後人憑弔。  在整整兩百年前出生的大仲馬的遺骸,本週初在他的家鄉維勒科特瑞出土,目前正被運送來巴黎,將在三十日晚間於參議院舉行的隆重盛會中,接受法國人致敬。
  • 大紀元12月1日訊】(法新社巴黎電)法國十九世紀大文豪﹁三劍客﹂作者大仲馬的遺體,今天在法國總統席哈克主持的追崇儀式中,移入奉祀國家英雄的俗人廟堂|萬神殿,成為法蘭西大革命以來第七十位獲此殊榮的英雄、也是埋葬在萬神殿的第六位法國作家。大仲馬的靈柩由四位巧扮成劍客的儀隊騎兵扶棺護送,靈柩上覆蓋的絲絨錦旗題有大仲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名言;席哈克總統恭敬地向這位被稱為法蘭西共和體制守護神致上最高敬意,彌補大仲馬生前曾因為是奴隸後裔而遭到的不平等待遇。
  • 美國女星梅莉史翠普2月23日在巴黎獲法國政府頒贈藝術與文學勳章。這是法國最高的藝術成就榮譽。 圖
  •  〔自由時報記者曹玉玲╱台北–巴黎電話採訪〕第六十屆威尼斯影展入圍名單前天正式出爐,二十部競賽片中義大利片佔了六部,兩岸三地的華語片中,台灣有蔡明亮的「不散」入圍,香港則有黎妙雪的「戀之風景」代表角逐,中國導演在今年影展中意外缺席。

     人在巴黎為「戀之風景」做混音的香港導演黎妙雪,前天下午獲知影片入圍競賽片顯得相當興奮,才執導第二部片就能躍上國際影展舞台,黎妙雪儼然成為香港最有潛力的新銳女導演。

     黎妙雪說影片能獲得國際認同讓她很開心,「戀之風景」其實是中、港、法、日四國合資,這也是為什麼她會到法國做後製的原因。

     首度和林嘉欣、劉燁、鄭伊健合作,黎妙雪稱讚三人都相當敬業,今年初在青島開拍,當地氣溫極低,演員和劇組都在天寒地凍下吃足苦頭,不過現在影片入圍了讓她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戀之風景」描述畫家鄭伊健因病去世,臨死前留下一幅腦中常浮現的風景畫,女友林嘉欣為了完成他的遺願,便隻身前往遙遠的青島,探尋愛人朝思暮想的故鄉景致。林嘉欣在當地邂逅了郵差劉燁,兩人產生了淡淡的情愫。黎妙雪表示屆時將會率領三位演員前往威尼斯造勢。

     威尼斯影展今年入圍的亞洲片較往年少,主席席哈登表示,主要原因是因為SARS襲擊,導致多部影片延後拍攝,而許多片都在七月中以後才報名參展,也導致選片作業倉卒不及。

     本屆影展的競賽片以歐洲片佔大多數,其中義大利片有六部、法國片佔三部,其他較受矚目的有麥可溫特波頓執導、提姆羅賓斯主演的科幻片「密碼46」、以「愛是一條狗」揚名的墨西哥導演亞歷山卓伊納里多的新片「21克」、北野武的武士片「盲劍客」、德國新電影女健將瑪格莉特馮卓塔的「蘿珊塔絲」、以及曾以「人性」奪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法國導演布諾杜蒙的新片「29棕櫚」等。

     觀摩片的部分則包括多位名導的新作,例如吉姆賈木許的「咖啡和香菸」、詹姆斯艾佛利的「離婚」、貝托魯奇的「夢想家」、柯恩兄弟的「真情假愛」等。

  • 很多人都知道巴黎有座著名的羅浮宮博物館。但是知道羅浮宮博物館園區中,還有一所「羅浮宮學院」的,可就不多了。「旅居」台灣二十多年的《品味雜誌》發行人雷多明(Dominique Levy),就曾在就讀巴黎第七大學數學系時,同時到這所百年來培育出無數博物館研究與藝術管理專才的羅浮宮學院(ECOLE DU LOUVRE)進修。
  • 在法國知名文豪大仲馬所著的「三劍客」(The Three Musketeers)中,描述著阿托斯、波爾托斯及阿拉密斯等劍客拔劍高呼「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口號,展開捍衛家園、伸張正義的冒險歷程,PEUGEOT、Citroen、Renault就如同三劍客,彼此理念相近、又相互競爭,企圖在台灣車市重振法蘭西光榮。
  • 大型芭蕾舞劇三劍客是由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先生的聞名世界的小說《三劍客》改變而成,它是由著名編導安德列•普羅科夫斯基在澳大利亞的芭蕾舞團邀請之下,在1980年創作了這個大型芭蕾舞劇,從那以後,也在美國、波蘭和日本作巡迴演出而享譽盛名。
  • 拿破侖當政時,為頌揚對外戰爭的勝利建起了一系列紀念性建築,佔據了巴黎市中心最重要的位置。這些建築被稱為「帝國風格」——拿破侖的帝國披上了古羅馬建築的外套。這些大型建築常常照搬羅馬帝國建築的局部或整體,如演兵場凱旋門(1807年)完全模仿羅馬賽維魯斯凱旋門,雄師柱則是羅馬帝國圖拉真紀功柱的複製品,而軍功廟則完全是一座羅馬式圍廊的廟宇。1799年,拿破侖決定把已建完基礎的巴黎抹大拉教堂廢掉,在原地建一座陳列戰利品的軍功廟,並明確指出,它「應該是廟宇,而不應該是教堂」,應該是「可以在雅典見到的那種建築場」。
  • 集合兩百多位藝術家作品,巴黎大皇宮博物館本週起展出「藝術的力量」,文化部長多納迪歐表示,這是首度以法國當代創作為主題的大展,廣邀藝術評論、藝術史學者和獨立策展人策劃展覽,無關官方藝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