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賢母】

以身垂範 育子成才--晉名將陶侃之母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陶母(西元243-318年)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也是中國古代有名的一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良母。她教子有方、寬厚待人的事蹟為千古傳頌。

湛氏出生于三國時期吳國的新淦縣南市村(今江西新幹縣金川鎮)。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陶母時常告誡陶侃要「使結交勝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人) 。

陶母「截髮筵賓」、「剉薦喂馬」的故事在鄉里廣為傳頌,被尊為「賢母」。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

湛氏小時候受過一些啟蒙教育,是個粗通文墨的女子。她深知讀書的重要,因而省吃儉用,以自己紡紗織布的微薄收入供兒子讀書。可是,幼年時的陶侃生性貪玩,讀書不用心,這讓望子成龍的母親十分焦急。

有一天下雨,由於家無斗笠、雨傘,小陶侃沒法上學,便蹲在母親的織布機旁玩。小陶侃盯著穿來穿去的梭子,甚是好奇。湛氏見狀,靈機一動,停下織布機,詢問小陶侃的學習情況。

當小陶侃背誦功課《賢文》至「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句時,湛氏因勢利導地指著手裏的織布梭子啟發他說︰「侃兒,你看這梭子來去匆匆,是不是很快呀?這日子一天天飛快地過去,像不像織布的梭子和射出的箭一樣快呀?」

小陶侃明白了母親對自己惜陰苦讀的勸誡,從此發憤苦讀,終於不負母望,一舉成才。陶侃為官以後,也常告誡部下︰「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截髮筵賓 剉薦喂馬

有一次,同郡人范逵被舉為孝廉赴洛陽任職,旅途中正好在陶侃家投宿。當時大雪封門,陶侃家裏一貧如洗,偏偏范逵又帶著很多僕從車馬。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陶侃感到大為困窘。

正在他為難之際,陶母毅然剪掉自己的長髮去市場換了幾斗米和一些肉食。回家後又將床上所墊稻草切碎,作為范逵馬匹的草料,將家中屋柱劈去一半,作為柴火。

當范逵飯後拜別陶母時,發現她長髮剪去,大為驚奇,追問之下,得知所發生的一切,不由感慨道:「有母賢能如此,怎能不造就棟梁之才!」加上陶侃的才學人品,也早已使他欽佩。

這樣范逵遂與陶侃成為莫逆之交,並多方替他延譽稱頌。母親「截髮筵賓」的待人美德,深深銘刻在陶侃心上。故陶侃為官以後,始終保持著「恭而好禮」、「引接疏遠,門無停客」的待人作風。

「三土」教子正直為人 清白為官

後來,陶侃經他人引薦去外地做官。赴任前,湛氏語重心長地教導陶侃做一個清正之人。湛氏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包袱遞給陶侃讓他帶上。到任之後,陶侃打開包袱一看,只見裏面包著一坯土塊、一只土碗和一塊白色的土布(俗稱「河布」)。

陶侃先是一怔,過了一會才慢慢領悟到母親的用意。原來一坯土塊是教兒永記家鄉故土;一只土碗,是教兒莫貪圖榮華富貴,要保持自家本色;這一塊白色土布,更是教兒為官要盡心恤民,廉潔自奉,清清白白,永不忘本。

原來土塊表示,無論身在何地,看到它,就應想到家鄉故土,要為故土爭光。母親贈送的「三土」深深打動了陶侃的心,後來他在仕途上果然不負母親所望,正直為人,清白為官。

有一年,陶侃在潯陽任主管漁業的小官。他謹記母訓,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孝順的陶侃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有一次,他趁同事出差之機順便捎去一罈母親喜食的魚鮓(醃魚),並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為高興,但當問清了這罈魚鮓是陶侃從官家魚品醃製坊拿的後,陶母心情陡變,將魚鮓罈口重新封好帶回給陶侃,並附上責兒書信。信中言辭嚴厲,云:「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愧疚萬分,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他遵循母親的教導,公私分明,廉潔為宮,勤於政事,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

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湛氏的言傳身教。後人贊曰:「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教育主要就是儒家教育。孔子杏壇講學,門徒三千,開創儒家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儒學的基礎。
  • 英明的君主都有三怕:一怕身居尊位而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二怕得意時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三怕聽到了至理金言而不能踐行。
  • 中國古代的教育分為民辦和官辦,或稱公學、私學。民辦主要是指私塾,一些落第秀才,開科講學、授課教徒。興辦教育成為讀書人的一條重要出路,既解決生計,又培養人才,更促進教育的發展。
  • 中國歷代聖賢明君無不恪守天道,以道德教化人民,使國泰民安。
  • 陰貴人的母親和弟弟都被強盜殺死,光武帝很痛惜,封她的另一個弟弟做宣恩 侯,並叫來她的哥哥陰興,打算...
  • 「匏」也叫葫蘆,早在遠古時代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用葫蘆製作樂器,用這種樂器演奏的音樂稱為「匏樂」,亦稱「葫蘆樂」
  • 蕭意辛與妯娌們在一起,大家在爭論用甚麼方法可以得到丈夫的寵愛。蕭意辛說:「用邪法不如用禮法。」
  • 陸玉珍家中有兩個婢女,有一天,準備吃午飯時,婢女來喜端著湯送進來,結果一不小心將碗摔到地上,熱湯撒在陸玉珍的手上、衣服上,來喜害怕受到責罵而哭了起來....
  • 人們把朋友之間重情重義的生死之交,稱為「生死交情,千載一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