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糧庫黑幕 假豐收 低庫存 難調控

人氣 19

【大紀元2011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文綜合報導)儘管連續數月中國大陸遭嚴重旱災後又轉遇洪災,中共官方媒體仍又開始大量報導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但糧食庫存降低、糧食進口增加、糧價持續上漲等事實不但突顯中國糧食統計數據虛假,而且引發中國或喪失糧食調控能力的擔憂。有專家警告,中國糧食危機將動搖國民經濟的基礎。

中國糧食庫存下降 或喪失調控能力

近日,《瞭望》新聞週刊調查發現,作為中國糧食市場最重要「蓄水池」的東北「糧倉」,糧食庫存下降,且不能進行有效補庫,將喪失糧價調控能力。

2010 年以來,在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部份國有地方糧庫難以完成國家臨時儲備糧收購指標和任務,不能進行有效補庫,一些糧庫因無可供調撥的國家臨時儲備糧而出現庫存下降現象。

據黑龍江省雞西市一家糧庫負責人介紹,該糧庫的存儲能力在20萬噸左右,2010年國家雖然下達了臨儲糧收購政策,但由於臨儲糧的收購價格已經遠低於市場價格,無法和市場進行有效對接,沒有收購臨儲糧,僅僅為其他企業代收了1.2萬噸。位於黑龍江省南部糧食主產區的民主糧庫倉容在2萬噸左右,加上露天的圓筒倉等儲存方式,一共可儲存5萬噸糧食,但現已基本空倉。

吉林省大部份糧庫已經轉制,糧食存儲能力下降,中儲糧部份直屬庫也面臨補倉困難的情況。在吉林省的榆樹市、公主嶺、梨樹、農安等產糧大縣,當地部份糧庫庫存較往年減少很多,有的直屬庫甚至幾乎是「零庫存」。

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家糧庫,儘管經過幾個月的補庫工作,目前仍然是低庫存現象。其負責人解釋說,在1月份開倉收糧的時候,就遇到收購難的問題:一方面價格上漲快,國家制定的價格吸引不來售糧農民;另一方面,四平市周邊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比較多,收購政策靈活,大批糧源都吸引到深加工企業去了。據介紹,這家糧庫2008年~2009年收購臨儲糧160多萬噸,但是到2010年10月份,經過跨省移庫、競拍等手段,這個直屬庫變成了零庫存。

中儲糧的相關數據表明,玉米供需關係偏緊,出現了玉米庫存嚴重不足。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經理李長軒說,不到一年時間幾乎用掉了此前的儲備。最近國家又下達了1,200萬噸的玉米補庫任務,但是到2月底,只收購了100萬噸左右。

國有糧庫庫存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調節手段。黑龍江、吉林兩省是全國最大商品糧產區,如果這個區域的國有地方糧庫庫存持續偏少,必將影響中國調控糧食市場的能力。糧食企業、糧食行業管理者擔心,「今後萬一出現區域性糧食緊張問題,很難及時調運、調控糧食市場。」

糧食統計數據虛假

關於近兩年來的中國糧食產量,現存在著較多爭議。中共官方媒體宣稱中國糧食連續7年豐收,按照《中國統計年鑑》的產量和進出口量與各有關機構測算的消費量,近兩年來中國糧食庫存數量應有較大增加,但實際上卻出現了糧食供給趨緊的問題。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認為,糧食產量或消費量統計可能出現了誤差,否則就應有較大的社會糧食庫存。劉笑然說:「準確數都沒有,容易把自己搞糊塗了。」

今年,隨著中國大陸夏收季節的到來,官方媒體開始大量報導「又是一個大豐收」,報導說「山東主要小麥產區的畝產1,400斤」,「創新高」。然而民間的調查結果與這一結論則完全相反。綜合各地方媒體調查報導發現,由於全國性的大旱,全國主要產地的小麥畝產多在300~700斤之間,畝產不足去年的一半;部份灌溉區的小麥最高畝產也僅在800~1,100斤,絕對不可能達到畝產1,400斤。

關於國營糧庫的管理混亂,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到處聽聞糧庫主任捲款外逃的報導。如2008年8月,黑龍江五常市糧食局副局長兼光輝糧庫主任王青林,秘密失蹤後,留下一個虧空萬噸的糧庫。這還只是一個鄉鎮級別的國有糧庫,類似碩鼠比比皆是。

旱澇災情加重糧食危機

今年持續數月的罕見的長江流域大旱,致使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中國四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水位嚴重偏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6省持續乾旱出現供水不足,農作物生長受嚴重影響。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湖南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陸福興稱,今年乾旱比較嚴重,早稻減產已成定局。往年早稻耕種後才出現乾旱,今年乾旱提前到來,很多地方無法耕種,「插秧都插不下去」。中糧期貨農產品分析師佟遠明說,湖南和江西是早秈稻主產區,產量佔全國一半,市場對乾旱造成糧食減產的擔心尤其明顯。

六月份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又旱轉澇,從鬧旱災變成鬧洪災。據新華網報導,6月11日,中國大陸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介紹,全國累計有13個省份發生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達465千公頃。

糧價持續上漲

《經濟參考報》分析認為,中國糧食價格上漲壓力持續。一方面,人工、化肥、農藥、種子等綜合種植成本逐年上升,推動糧價剛性上漲。另一方面,口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加速增長,同時,國家托市收購價格提升,一些種糧大戶看漲惜售,部份企業搶糧,客觀上減少了供應量,推動了價格上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今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糧食供需緊平衡格局將不可逆轉,今後糧食供求將更加緊張,矛盾將更加突出。在種糧成本持續上升,政策支持逐步加強,國際糧價能源化、金融化趨勢日益明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國內糧食價格將進入到一個上升通道,呈持續上漲、周期波動趨勢。

中國或成為世界最大糧食進口國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新預測指出,中國糧食淨進口量由1997年的416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976萬噸和2020年的2,224萬噸,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2010年以來,中國三大主糧品種,基本上都需要進口。2010年中國進口玉米157萬噸,為2009年的19倍;小麥進口量120萬噸,較前一年增長36%;大米儘管不是很明顯,但也表現出了進口趨勢。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了175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5.1%,首次成為全球進口美國農產品最多的國家。



目前大陸糧價不斷上漲,國際上糧價也呈現大幅上升,如何保證糧食的穩定供應,已成為各國安全的首要問題。(Staff: TEH ENG KOON / 2007 AFP)

去年以來,受全球惡劣氣候、投機資金炒作、生物燃料爭奪糧食資源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價格呈現不斷攀昇態勢,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今年1月,全球糧食價格指數達到1990年以來最高水準。4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232點,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穀物價格指數同比增加了71%,創歷史新高。國際慈善組織樂施會警告,除非進行根本性的制度變革,糧食價格二十年內可能會漲超過一倍。

中國在國際市場的任何動作都很可能會引來一連串的反應。全球糧食價格也會因此而迅速高企。中國糧食一旦出現缺口,想從國際市場購進,勢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朱信凱說:「我們不能奢想13億人的嘴巴繫在糧食進口上。」他警告:「糧食一旦吃緊,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會動搖。」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以「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形容今天中國糧食安全的嚴重性。

相關新聞
誰養活中國?中國糧食安全受全球關注
【新紀元】中國糧食危機
中國糧食危機
中國糧食危機 人氣 88
全球糧價狂漲 聯合國提醒保持警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