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週年先鋒

飛行史上首位華裔女飛行家張瑞芬

文、圖片提供:莫泰麗(美國賓州)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當她的雙眼聚焦在天空時,對飛行的熱愛陡然萌芽。張瑞芬不但是一位天生的飛行員,也天性大膽並充滿冒險精神。她學習了特技飛行,並在加州海岸線社區活動中征服了大量觀眾……

通過飛行,張瑞芬藐視了萬有引力及文化和性別的偏見。

張瑞芬1904年12月12日生於中國廣東。1921年,她17歲時,移民到美國西岸和父親團聚。她的父親,是一名洛杉磯的生意人。

由於想在音樂方面發展,她先後就讀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和洛杉磯音樂學院,獲得鋼琴學位。畢業後又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帕莫納(Pomona)分校繼續深造。

命運的轉變

在學習駕車的時候,張瑞芬的生命軌跡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她的父親在南加州的戴瑟機場(Dycer Airport)附近的停車場教她開車,但是,她卻被飛機起飛、降落和飛行給迷住了。當她的雙眼聚焦在天空時,對飛行的熱愛陡然萌芽。

1924年,離開南加州大學音樂系後,張瑞芬與父親的商業合作夥伴喬治.楊(George Young)結了婚。丈夫喬治理解她,並支持她想成為飛行員的願望。

張瑞芬有一個堂哥恰好是飛行員,他於1931年邀請張瑞芬一起飛行。張瑞芬毫不猶豫地註冊了飛行課程,並於1932年拿到了飛行員證書。當時,在三十年代的美國,只有1%的持牌飛行員是女性,而亞裔女性更是鳳毛麟角。

歷險指南針

張瑞芬不但是一位天生的飛行員,也天性大膽並充滿冒險精神。她學習了特技飛行,並在加州海岸線社區活動中征服了大量觀眾。在1933年到1937年間,她參加了很多飛行競賽,並致力於當時的特技飛行職業和高水準飛行技巧的研究。

當被問到為何選擇特技飛行這條道路,她的回答是:「如果不能樂在其中,飛行有何意義?」

加入「九九」飛行俱樂部


「九九」飛行俱樂部第一屆成員與主席阿梅莉亞.埃爾哈特(前排左三)合影,後排左二為張瑞芬。(莫泰麗提供 / 新紀元)

1935年,張瑞芬被邀請加入「九九」飛行俱樂部(The Ninety-Nines)。「九九」飛行俱樂部是一個頗具聲望的國際性女性飛行員組織。該組織於1929年由世界99位女性飛行員共同創立,第一屆主席是美國歷史上首位獨自完成跨大西洋飛行的女性飛行員阿梅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

「九九」飛行俱樂部旨在通過教育、獎學金及互助推廣飛行,來紀念女性飛行的獨特歷史和分享對飛行的熱愛。


左二為張瑞芬。(攝影: 莫泰麗 提供/ 新紀元)


左二為張瑞芬。

因貢獻而受表彰

美國200週年國慶時,張瑞芬被授予「美國200週年先鋒」稱號。1984年張瑞芬80壽辰那年,張瑞芬的飛行業績載入了美國華人史籍和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專著。

2001年飛行博物館把張瑞芬納入國際女性飛行名人堂。在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博物館的紀錄中,張瑞芬是首位亞裔女性持牌飛行員。

充實的長壽人生

和她的名字一樣,張瑞芬很長壽。2003年9月2日在加州千橡市(Thousand Oaks)的家中,張瑞芬於98歲高齡自然死亡。她有兩個女兒、兩個孫子和四個曾孫。

在有關張瑞芬生平的紀錄片中,孫女裘蒂絲.王(Judith Wong)說:「外婆是我的靈感。她證明了亞裔婦女可以成為她們想成為的任何人。我就讀法學院的願望來自於我的外婆的影響。『不行』並不存在。只要真的想嘗試什麼,就付出最大的努力,並直指目標!」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228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在14個月寫完14本書,九把刀提到那段母親罹患血癌、白血症又怕併發肺結核的黑暗時期,是為了賺取母親醫藥費,以及讓媽媽寫序的約定,才有寫書的動力,現在能看到媽媽健康,還舉辦母子簽書會,他感到很幸運。
  • 西澳奧數中心主任格雷格‧蓋博博士是一個勤奮又謙卑的數學家,他帶著學生締造了西澳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歷史性的佳績,而且不居功,「我能看到的這些結果來自於其他人的影響,我只是帶他們再往前走了一點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大家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說:耐心、毅力、勤奮和自信的美德,是一個好的數學家的真正定義。這四種素質不僅僅是學好數學的保證,也是自我發展的終身技巧,這是格雷格‧蓋博博士最珍視的,他也將此傳遞給了他的學生們。他的無私、謙卑和重視學生的態度,就像點燃熱焰的火花,很可能正是西澳能夠如此快速進步,並超越東部大省的真正原因所在。
  • 在美國成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葉是在1991年於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塔莉廳(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處女秀上嶄露頭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等獎獲得者。她協奏曲生涯的一個巔峰是在美國十四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並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電視節目跟蹤報導。4歲開始隨著音樂家母親學習小提琴迄今,熱愛古典音樂的倪海葉從未放鬆每天的練習。音樂讓她每天24小時,一周7天都保持振奮;音樂讓她整年忙碌,每週演奏4場音樂會,每年有一百多場,另有歐洲巡演和個人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
  • 西班牙高球名將、5度大滿貫賽冠軍得主巴列斯特羅(Severiano Ballesteros),與癌症長期搏鬥後辭世。他在公布自己病情的聲明中說:「在我的生涯中,我是克服高爾夫球場困難最傑出的選手之一。現在,在面對我人生中最艱難的比賽,我要使出渾身解數,希望成為表現最好的人。」
  • 儘管金穗獎首獎的光環加身,王承洋彷彿仍是當年那個拿漫畫給同學看、愛說故事的男孩,歷經許多峰迴路轉的歷練及一連串對夢想的苦苦追尋,他說故事的渴望絲毫未減。
  •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比利時神父雷震遠回憶抗戰時期的中國寫下《內在的敵人》這本書。美國前任總統胡佛推薦:雷震遠神父用他個人的經驗和觀察,寫出這篇悲慘動人的故事。在這本書裡揭露出共產主義在行動上及赤裸裸的恐怖的真相。我願向那些希望切實明瞭瀰漫在全世界上的這個魔鬼勢力的全國人士們,推薦這本書。魏德邁將軍推薦詞:這本書寫得最動人,是我看到關於寫中國的書籍中最有啟迪性的一本。
  • 來自比利時的天主教神父雷鎮遠,就在中國對日抗戰的漫天烽火中,堅持留在中國,留在信徒與中國的百姓中。整整八年的歲月,他與中華民族的命運同步,他的回憶錄以當時底層百姓的眼光,忠實地紀錄了那個時代真實的中國。
  • 張仰文縣長的信差黑夜裡到來,我曉得他在深夜時分送信給我一定是有些重大事件發生。信差的面部沒有什麼表情。但我卻極感不安,趕快撕開書信,在朦朧的光線下閱讀下去。 …安國縣,一個五萬人的縣城在沒有警察、沒有任何行政當局下是多麼地危險,尤其是日本軍隊離得這麼近,還有大批生人夾雜在難民群裡繼續湧來。
  • 他的體格強健,然而他的雙手卻是無比的靈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嚴謹。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創始人Luis Vuitto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