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光:解構中共「樣板戲」進台灣

仲維光

人氣 5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1日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產物──京劇樣板戲《紅燈記》,最近到臺灣演出了。

本來這並不是個奇怪的事情,因為臺灣是個民主社會,當然允許任何思想以及形式的東西演出,只要不是公開宣揚以暴力推翻民主制度。然而,令人詫異的是觀眾對這齣戲的反應。這齣從裡到外、從頭至尾透著「意識形態化」特點的作品,居然被當作一般的「藝術」作品,甚至被當作一種對「歷史」的「不同理解」而被評述。

政治統帥一切

京劇樣板戲是個什麼東西?無論拉開距離遠看,還是身臨其境從那個年代的血淋淋的事實看,它都是人類歷史上不光彩的一種所謂「藝術」形式!

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有過「樣板戲」。「樣板戲」就是為藝術立「樣板」,只有在中國大陸、在共產黨國家和希特勒的德國——在極權主義的制度下,產生過這樣的歷史現象。

樣板戲之所以被冠上「樣板」,是因為所有的戲曲都被要求用它這種模式,它這種模式是什麼呢?就是共產黨宣傳部門毫不諱言的「文藝為政治服務、教育為政治服務、一切為政治服務。」。所以一切都是以政治主題為主,繼而來的就必然是「假」「大」「空」的戲劇樣板。樣板戲在文化大革命達到頂峰,也是當時整個國家唯一允許出現的文藝作品。

這就是說,正是這個政治統帥一切,造成了所有的樣板戲中的那種「捶胸」、「頓足」、「咬牙」、「抬頭」的表演程式。

或許有人說,所有的戲曲都有政治,樣板戲不過是共產黨的政治而已。提出這個論斷的人忘記了:雖然不僅戲曲中有政治,而且生活中到處也有政治,但是,整個傳統京劇的發展,卻沒有一部劇碼是專為一個政治、一個權力服務而產出,政治統帥一切也只有在共產黨社會、在極權主義社會發生。

傳統京劇和樣板戲的根本區別的確在於與政治的關係。傳統戲的政治是為個人的,而樣板戲則是為政治。中國傳統固然沒有西方那樣的個人主義,可是在傳統戲中,表達的是個人在社會、家庭、倫理生活中的感受。它有矛盾、有衝突,有悲、有喜。可樣板戲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個人在這個形式中是沒有自己感受生活的可能的。只有服務於假大空的口號,和非敵即友的黑白二分法式的觀點。傳統戲是立體的,樣板戲是平面的;傳統戲是有血有肉的,樣板戲是直線的;傳統戲的人性是豐富的,樣板戲的人性是單一的、教條的。就是這種人性的教條性和單一性,造成殘酷、互相迫害的文化大革命。

類似這種類型的作品確實曾經有過,那就是街頭的活報劇(行動劇,下同),活報劇是為了一時的政治口號產生的,可它只是一種臨時的宣傳品,並且它不能夠有「樣板」的要求,不能要求所有的藝術、所有人的生活都按照它的模式。

樣板戲絕對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相反,當人們回頭看當年希特勒第三帝國提倡的藝術作品、蘇聯等共產黨國家的藝術作品,就會發現:樣板戲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不信您去看看德國的女攝影家萊妮.裡芬斯塔爾(Leni Rifenstahl),您就會發現,樣板戲也不過粗製濫造的模仿。

應該報之以嘲笑

其實,不僅樣板戲,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統帥一切」,也不過是一種模仿和舶來品,是典型的當代極權主義專制的表現。您看下面這段話,您肯定會認為是中共領導人的講話:

「培養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動都應以為人民大眾服務和獻身這種精神作指導並扎根於人民大眾之中。他應在內心深處和他國家的歷史和命運完整地結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然而這一段話卻是引自《德意志史》關於希特勒時代的文化教育問題的一章。這段話是當時教育部長在1933年5月9日對各州部長關於新教育問題的講話內容。(《德意志史》迪特爾拉夫著,中文版,波恩Inter Nationes出版,289頁,德國使館曾經發送過。)

對此,《德意志史》進一步描述說「新國家特別重視控制文化生活。主管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德國文化協會下設新聞協會、作家協會、音樂協會、戲劇協會和電影協會。戈培爾本著民族社會主義思想對思想文化工作毫不留情地進行審查。扼殺任何自由運動,排除任何可能的批評。歌頌英雄人物、根據政權的種族思想從事藝術創作的畫家、雕塑家和作家則受到獎勵。在大學裡,忠於政權的教授也日益得勢,越來越多的著名學者──特別是猶太學者──離開德國。學校奉命按照民族社會主義思想標準『培養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的全部思想和行動都應以為人民大眾服務和獻身這種精神作指導並扎根於人民大眾之中。他應在內心深處和他國家的歷史和命運完整地結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誰都能從這段話中看到樣板戲,其中充滿當代中國社會文學藝術的影子。所以,到臺灣演出的樣板戲是什麼?是「傳統京劇」?絕對不是!它是一種大型政治宣傳活報劇,是典型極權主義社會的完全意識形態化、政治化的宣傳品。

所以,誰若把樣板戲當作「京劇藝術」,而不是政治品,要麼是失去了辨別的能力,要麼是睜眼說瞎話!

樣板戲到臺灣,中共最典型的宣傳品到了臺灣!對於民主社會當然它可以來,可是我們應該對它有清醒的認識,每當臺上出現「挺胸」、「頓足」、「咬牙」、「瞪眼」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報之以嘲笑才是!◇

本文轉自232期【新紀元週刊】「自由評論」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34/9607.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蕭蕭竹:我為甚麼要拒絕紅歌「激情廣場」?
愛國與精英:李娜,朗朗,六四
酈劍鋒:「紅歌」不是歌
【投書】唱紅的背後——銅臭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