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梅傳說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139
【字號】    
   標籤: tags:

相傳只出產於均州太和山的「榔梅」,乃真武大帝培育的仙果,只是今天的人已無緣得見了。

均州太和山即今天的武當山。

相傳,黃帝時期的靜樂國太子(即後來的真武大帝),修道於均州太和山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在長年似乎無望的修行等待中,太子當年修道的堅強意志漸漸地被淡化,後來竟生出了修道難成的幻像,於是便準備結束修行返回家中。

在下山返國的途中,太子路過磨針澗時,遇一老太太在溪水邊的大石上,沾著溪水不緊不慢地在磨礪一根很粗的鐵棒。太子好奇便上前詢問:「老人家,您磨這麼粗的鐵杵做什麼?」

老人回答說:「想磨成一根鏽花針。」太子更加好奇地問:「您就這樣不緊不慢地,用這麼粗的鐵杵磨成鏽花針能行嗎?」老人說:「磨一下,它就會小一點,只要功夫深,自會磨成繡花針。」

太子聽後突然明白了:「修道的道理不也和這鐵杵磨針一樣嗎?」天子正要感謝老人,卻發現大石邊的老人早已消失無蹤。原來,這老太太正是天上的紫氣元君化身前來點化太子。

太子的正念一出,馬上明白了:「修煉是不可執著時間的長短。」於是決定從新返回修煉,當行至現在的榔梅祠之地時,為了堅定信心就隨手折了一支梅枝,插在榔木樹上,並仰天誓曰:「我若修道可成,此梅當開花結果。」

蒼天不負苦修人,太子四十二年的面壁修行終成正果,榔梅樹亦隨之顯神奇,果真開花結果。

《本草綱目》中記載:「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相傳真武折梅枝,插於榔樹。誓曰:『吾道若成,開花結果』,後果若其言。今樹尚存在五龍宮基,榔木梅實,杏形桃核,道士每歲采而蜜煎,以充貢獻焉。」

《武當山志》中亦有五龍宮榔梅之記載:「榔梅『榔木、梅實、桃核、杏形』,傳『此木一枯,不出丈尋,一株復榮』,又可驗豐歉,『豐年實多,荒年則無』。」

明成祖朱棣曾把榔梅果列為貢品,每年由武當山進獻。榔梅因此成為宮中的珍奇。每逢大慶,皇帝則把它作為有功之臣的賞賜。廷臣們為能獲得皇上恩賜的一顆榔梅神果,而覺得終身大幸。

在整個明王朝中,無數官吏、賢士、名人、騷客們,都抱著不同的追求與幻想,頻頻登臨武當山,不惜重金求購,以睹其靈跡。這些人還賦詩吟讚榔梅並留下大量詩篇。魏良輔在題梅武當榔梅詩中寫道:「凍梅偷暖著枯芽,石徑雲封第幾家?雪色風香尤會意,青鸞銜出過牆花。」

明天啟三年(西元1623年)徐霞客遊歷武當山,《遊太和山日記》中寫道:「……度嶺,謁榔仙祠。祠與南岩對峙,前有榔樹特大,無寸膚,赤幹聳立,纖芽未發。旁多榔梅樹,亦高聳,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絲作海棠狀。……余求榔梅實,觀中道士噤不敢答,既而曰:『此係禁物,前有人攜三、四枚,道流株連,破家者數人。』余不信,求之益力……觀主握手曰:『公渴求珍植,幸得二枚,少尉公懷,但一泄於人,罪立至矣。』出而視之,形侔金枯,金相玉質,非凡品也,珍別謝去。……暮返宮(南岩宮),賄其小徒,復得榔梅六枚,明日再索不可得矣。……乙太和山榔梅為老母壽。」

但不知何因,這武當山獨有的「仙果」榔梅,卻隨著明朝的興亡而興而亡,至清則絕跡。榔梅的突然消失,連武當山的道人亦不知所蹤,幾百年過去了,獨有「榔梅仙祠」猶自淒然而立。

「榔梅歷歷傳消息,莫為仙家隔渺茫。」這神奇的榔梅,你究竟因何而離去,又去了何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有一次他從縣衙回來,看到有一隻拐腳鴨,正在溪邊從水裡啄起一隻白螺,他便趕走鴨子,把白螺帶回家..............
  • (shown)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後果,都得自己承擔、自己負責;不止現世,連死後都要為自己生前的作為付出代價,所有的一切都追查到身後的冥府去了,所以我們能不戒慎恐懼嗎?
  • (shown)張拉塔獨自進行規劃,收集大量的大麥桿兒,說是「留著搓繩拉塔」。人家聽了,更感到他的行為荒謬與怪異。
  • (shown)相傳十方院,從前也是一座大禪林,是一位道行很高的老住持經手造成.............
  • (shown)一日,忽然來了一個遊方和尚,強要家人給他通報員外。家人從頭到腳把他仔細打量了一番..............
  • (shown)殷王親自登門拜問道術,彭祖一個字都沒有透露...
  • 舜帝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舜為首領時,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
  • 史書記載,張果老確有其人。唐代的時候居住在恆州中條山,自稱已經有好幾百歲了。
  •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