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無敵艦隊之沉沒

利凡
font print 人氣: 1163
【字號】    
   標籤: tags:

您是否還記得去年曾經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西班牙仿古大帆船「安達魯西亞號」?她就是曾經叱吒大航海時代,跟隨麥哲倫完成環行世界一周的加雷翁艦(Galeón)……

西元15~17世紀,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地理大發現時期」,又稱「大航海時代」。此時期歐洲各國均致力於海洋探險,紛紛建造、組織船隊,到世界各地的海洋與陸地,尋找貿易據點和夥伴。為此,歐洲在該時期出現許多偉大的航海家,諸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塔加碼等人;美洲新大陸也是在這時候被這些探險家們發現。總之,大航海時代可說是歐洲史上一段精采的華麗冒險旅程。

尋找夢幻的東方明珠

西班牙的崛起,起因於所謂「地理大發現」。西元15世紀時,歐洲世界和東方中國的傳統貿易路線--絲綢之路(Silk Road),因土耳其帝國興起而中止。歐洲商人為了找尋一條新的貿易管道至東方取得絲綢、香料、瓷器等商品回歐洲販賣,於是開始思索能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早期葡萄牙人開闢的向東方新路線是往非洲南端走。西元1488年時,航海家迪亞士發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接著1498年,塔加碼已從大西洋繞過非洲南端到印度洋,然後從印度洋到達印度。經由這條路線,葡萄牙人得以避開地中海地區鄂圖曼土耳其人的攻擊,最後從南中國海抵達中國。葡萄牙在1557年抵達澳門後,便將其做為東方的貿易根據地。

意外發現美洲新大陸

西班牙人深信「地圓說」,認為未必只有向東走才能抵達中國,向西走繞過半個地球一樣可到達目的地。這個理論得到當時伊莎貝拉女王的支持,於是哥倫布在1492年率領三艘帆船離開西班牙,開始向西航行希望抵達東方。


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1451~1506年)。(維基百科)

哥倫布向西航行後不久,果真發現一塊陸地,但當時他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西方人未知的美洲新大陸,還以為繞過半個地球來到東方、印度,所以稱這塊大陸為印度群島、當地的人為Indian,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印地安人。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班牙帝國開始不斷前往美洲地區探險並擴張殖民地。1519年,科達士征服墨西哥後,直接或間接導致阿茲提克帝國、馬雅文明的滅亡。

航行世界一周之創舉

西元1519~1522年,航海家麥哲倫繞過南美洲南部,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繼續向西航行。到達菲律賓時,麥哲倫卻被當地原住民殺害,只留下麥哲倫的團隊持續進行航程,最後回到西班牙,完成繞行地球一周的創舉。


完成航行世界一周創舉的麥哲倫(1480~1521)年。(維基百科)

隨著西班牙海上探險事業開展,其軍隊勢力也進入南美洲。1531年,另一個西班牙人匹德羅率領一支探險隊攻擊南美洲西部印加帝國,最後把印加帝國消滅掉。自此,整個中美洲從墨西哥到南美洲印加帝國,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方文明入侵同時,也宣告中美洲三大古文明之滅亡。

西班牙日不落國崛起

西班牙在大航海時代的全球探險活動,征服整個中南美洲,甚至在亞洲地區建立據點,包括菲律賓和台灣,都曾是西班牙人的商貿中心。例如1628年,西班牙人便曾在台灣北部淡水建築城堡,命名為「聖多明哥」(Santo Domigo,也就是後來荷蘭人改建的淡水紅毛城)。

通過一連串的殖民地占領行動,西班牙在當時建立起一個橫跨全球的超級大帝國、世界性的超級強權。又因西班牙占領殖民地之多,太陽何時都能照耀在領土上,因此又有「日不落帝國」的封號,顯示其繁榮強盛。西班牙帝國如此壯大的原因,主要得力於中、南美洲殖民地的豐富天然資源。在被西班牙占領之前,墨西哥因盛產白銀,素有「白銀之國」封號,而印加帝國也因盛產黃金而有「黃金帝國」之稱。

當西班牙控制墨西哥,占領印加帝國後,開始大量開採中南美洲的金銀礦,並且利用這些資源鑄造錢幣,運回歐洲或流通到各地,所以當時西班牙是歐洲最有錢、最富裕的國家。而當時所鑄造的西班牙錢幣,因為品質、成色優於中國的銀元,因此也大量流通在中國,尤其台灣地區。例如清朝時期在台灣曾經流通過的「佛銀」或叫「雙柱」,就是所謂的西班牙銀圓,因錢幣上正面印有西班牙國王戴假髮的頭像、背面圖案為一面盾牌,左右兩邊各有一對柱子,故有此名稱。

宗教改革掀紛亂戰爭

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各國,致力朝向海洋外的世界蓬勃發展。然而,就在16~17世紀,歐洲本土也熱鬧萬分。當時整個歐洲因為宗教問題,也就是新、舊教衝突,陷入大規模戰爭中。宗教戰爭的爆發導因於16世紀發生的「宗教改革」,簡單來講,宗教改革源於一些教會人士像馬丁路德、喀爾文等人為反對羅馬天主教的腐敗,於是脫離教會,追求基督教教義。所以當時整個歐洲分裂成兩派,一派是擁護天主教會,也就是羅馬教會、教皇,稱「舊教」;另一派主張改革、要脫離羅馬教會的則叫「新教」。

因歐洲各國宗教信仰不同,有些支持舊教,有些支持新教,因此發生很多宗教戰爭或內戰,最著名的就是所謂「三十年戰爭」,西班牙無可避免捲入當時歐洲紛亂的局勢當中。而西班牙的戰爭一打就是數十年,從1566年的西班牙屬地荷蘭叛亂開始,最後1581年信仰新教的荷蘭從支持舊教的西班牙脫離並獨立,1609年雙方才簽訂休戰協定,終止同樣30幾年的戰爭。這場撼動整個歐洲,改變歐洲局勢,也讓西班牙從此元氣大傷,失去了歐洲一等強國的地位。

無敵艦隊潰敗遭瓦解

另一場關鍵性的宗教戰爭是1585~1604年的英西戰爭,其中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即「無敵艦隊之役」。這場戰役體現英、西雙方的海軍實力與國力。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由150艘以上大戰艦所組成史上「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大舉揮軍英國,卻反遭英國海軍衝散而潰敗。無敵艦隊被英軍擊敗後,本想南退,卻因風向不對而北飄,最後回國時僅存43艘。


1588年,被英軍擊敗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離開費羅爾灣。(維基百科)

這場戰役,讓西班牙人引以為傲的無敵艦隊損失百艘以上,超過1萬4千名士兵傷亡。而國勢鼎盛的西班牙帝國,也因接連不斷的大、小戰事使國力耗損殆盡,縱使有中南美洲殖民地的金山、銀山也不足以支付龐大戰爭花費。叱吒16、17世紀海上之王的無敵艦隊--西班牙帝國,最終還是沉沒了。

相反地,在西班牙國勢逐漸衰弱後,英國卻逐漸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莉莎白一世的盛世,成為繼西班牙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一段時間內他們似乎是不可戰勝的,但終究難逃失敗。認真想想這些,永遠都是這樣。」 ──甘地
  • 據《古春風樓瑣記》記載,琉球國位於福建以東的海上,《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求”。據說該島被波濤洶涌的大海包圍著,最初有一對夫婦住在島上。
  • 世上的統治者無論多麼顯赫,在歲月的長河裏大都會黯然失色,真正能為後人敬仰的是那些善待百姓的人,可惜這類統治者為數不多。18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又名: 弗裏德里希二世,1712-1786)就是一位開明睿智的君主,至今依然深受德國人愛戴。
  • 大量遊客的呼氣正對法老王陵墓內的華麗雕刻和彩繪裝飾造成傷害,如果持續開放遊客參觀,法老王陵墓將面臨消失的命運。
  • 西元79年8月24日,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猛烈爆發,來不及逃生的居民連同整座城市瞬間被掩埋....
  • 這座古老的王宮溯源於公元九世紀,原是侵佔西班牙的穆斯林王朝(Muslim)為防禦工事而建造的堡壘。16世紀時,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Carlos I)與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將她改建為阿爾卡薩宮(Alcázar),但卻被1734年聖誕前夕的一場大火毀壞殆盡。
  • 「在我的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美國第一任總統 喬治‧華盛頓
  • 西元1265年初夏,被譽為歐洲文藝復興開拓者的但丁.亞里基艾利( Dante Alighieri ),誕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戶沒落的貴族家庭。
  • 先哲蘇格拉底(Socrates)是西元前五世紀的哲學家,有「西方孔子」之稱,希臘神諭稱蘇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他對人們的思想變化有著透澈的洞察和了解,但對別人的錯誤卻從不採取指責的態度,而是採取一種幽默感的迂迴方式。對於人生的矛盾或衝突,他總平和含笑以對。
  • 在西方文化中,十五世紀的聖女貞德(Jeanne d'Arc)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她傳奇的一生幾百年來不斷的在著名作家和作曲家的筆下重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