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五十)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1年08月13日訊】

用林一山的話,三峽水庫蓄水位一百七十五米的方案是大材小用,是用西裝料,做了一件背心和短褲。但是三峽工程採用海拔二百米,淹沒的範圍擴大,移民人數增多。水利部和長江水利委員會,估計故鄉在四川的鄧小平一定不會同意二百米方案。

所以來個「瞞天過海」,先上報一個低壩方案,保證三峽工程上馬,以後再想辦法加高大壩。因此,南水北調中線方案也必須被分成兩步走,即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

一期工程只是從丹江口水庫調水到北京,設計平均渠首引水量五百立方米/秒(每年一百六十億立方米),送至黃河以北三百五十立方米/秒,進入北京四十立方米/秒。一期工程完成之後,肯定會出現問題,因為丹江口水庫無法保證南水北調的水量。原因很簡單,漢江在丹江口的多年平均流量為三百八十億立方米,枯水年份只有一百多億立方米。如果將平均流量百分之四十的水調到北方,則漢江的河流生態系統就要死亡。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從長江幹流、從三峽水庫引水。而當年花費巨額投資的丹江口水電站,也要大幅度減少發電量,因此這一期工程方案最終是不可行的。

一期工程只是修建丹江口到北京的幹渠,而最終則必須從三峽水庫調水。只等一期工程完成後,巨額資本已經投下,卻無法達到調水目標,那麼從三峽水庫引水,就成了唯一的解決辦法。

然而丹江口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也是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在同樣的高程上,長江的水是不會從三峽水庫流到丹江口水庫的,此時只有加高三峽大壩,提高三峽水庫的蓄水位,建設從三峽水庫到丹江口的引水管道。

於此,人們便可看出三峽水庫沒有水利坡度理論的錯誤:如果兩地水位一樣高,水也會流動,那麼豈不是不用加高三峽工程蓄水位,長江幹流的水也會自動流到漢江的丹江口水庫裏去?

加高三峽大壩

同時也要指出,三峽大壩工程已經為加高大壩留下伏筆,三峽工程將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了近四分之一。在三峽壩址水流量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從技術上也要求將水位差提高四分之一。目前三峽工程最大水位差在一百一十三米,增加四分之一,就是增加二十多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加上二十多米,正好是林一山說的蓄水位海拔二百米。

有人以為,三峽大壩加高,在技術上是不可行的,或者說是十分困難的。這個問題對於土石壩是存在的,但對於混凝土重力壩,則是不存在的,只要當初設計大壩時,就為後來的加高留下埋伏,就可以了。丹江口大壩也是混凝土重力壩,為了保證實現南水北調第一期工程,丹江口大壩也加高了十幾米,因此,加高大壩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從經濟上來說,一次建成要比分步加高節省費用;但是一次建成在政治上不可行,所以分步加高大壩,主要是出自政治考慮,而不是經濟效益的考量。分步加高大壩的最大問題是社會問題。丹江口大壩建設時移民三十多萬,不少移民最後安置在水庫周圍地區。而丹江口大壩再次加高,又要移民三十多萬,而且相當一部份是當年安置完畢、或者是私自返鄉的丹江口工程移民。

三峽大壩加高之時,也將遇到同樣的問題。但三峽工程上馬,南水北調第一期工程也上馬,開弓沒有回頭箭,一環套一環,一步接一步地往前走,走向最後的崩潰。根據中國所有的水資源需求和供給的預測,到二○二○年,長江流域將成為一個缺水區域。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人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三峽工程是否成為第二個黃河三門峽工程?筆者以為,上天給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判決是:立斬;而對三峽工程的判決是:凌遲。
  • 第一個對三十六計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書,使三十六計走出了中國,進入世界。中共決策者機關用盡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決定對長江三峽工程進行工程可行性論證。
  • 三峽工程36計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修建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議。毛澤東本來是竭力支持以建設大壩和水庫來治理中國河流的想法,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