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的天地人(上)

文、攝影╱白宜芳(玉壺真香工作室)
font print 人氣: 243
【字號】    
   標籤: tags: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融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古諺:「文章、風水、茶,盡識沒半人」,說明了茶文化博大精深、具體而微的內涵,也應驗了剛過世的著名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晚年致力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唯象學研究。當然,錢研究的範圍是針對氣功、中醫與人體,但唯象學在茶道生活中的應用觸目皆是,品茗之際不知其然的部份佔八、九成,但真正說得透徹清楚的少得可憐。

著名的台北茶人詹勳華入此行三十年,天天--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試茶、品茶、焙茶、思茶……,然而他說,透過對茶的觀察、變數之煎熬,更肯定了自己所知有限。他說他自己的茶識,像個破瓦罐一般到處是漏洞與不足。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容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茶是上天賜予人完美的禮物

茶是神賜人類可通天、地的飲料。這話如何理解?天、地、人三才與茶有什麼密切關係呢?

以茶的觀點來界定,「天」是大自然,也是融萬物資生、生化本源的「神」。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自身即具備天、地,陰、陽,善、惡,所以透過深度品茗可以提升覺知過程。這裏的天也泛指人的「靈性」、「精神」與「真性情」。

神賜茶種 芳華溢九州

歷來觀察,茶樹在原始森林裏分佈的極少(除了中國雲貴川交界處與少數地區之外),而且森林裏茁長的嫩葉可以製造出如此甘醇、芳香,又有調節人體功能的飲料,實在不可多得。

透過飲茶過程可以修身養性、清心遠志。最好最特別的茶種如鐵觀音、大紅袍、龍井、碧螺春等,最早全都來自原始的野生母樹,也就是各個歷史名茶發祥地。經歷了幾百、上千年先民無意的發現、採製、品飲而後逐漸傳頌開來,成為人類心目中的「經典茶品」。

神賜予人類如此美妙的植物,其春天萌芽,善於吸收、萃煉大自然——諸多可見與不可見的物質、氣場,許多人類尚未知的領域,已知的如:日月、星辰、雲霧,承露、植被、土壤等天與地微量物質元素,經由人類一次又一次的製茶試驗,將這些有效營養藥性成份,再度還原成一杯甘醇的茶湯。

茶或茶道,在某些角度看來是屬於中醫養生的一部份,中醫與茶都涉及到天地萬物與奧妙的人體,但由於茶只是中醫用藥其中的一種輔助藥材,所以許多細節、內涵要交由茶師與茶人來完成三才完備的茶事。

茶為萬病之藥

談到森林裏的植物或藥材,真的找不著有這麼好吃、好喝,又能衍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茶樹嫩葉妙在:茶不是藥,但卻具有調節人體的藥性功能。

根據一九八三年中國的一篇醫學報告,與會者提出對茶葉與健康的學術討論,當時的科技已知茶葉含有機化合物四百五十種以上,無機礦物質二十多種元素,其中含有人體蛋白所需的二十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碳水化合物、類脂、各種礦物質等,其組合十分協調,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機能作用。

茶葉具有醫療保健的作用,是因為茶中所含物質的營養和藥效作用產生的,據化學測試得知,茶葉含有三百多種成分與人體有關,譬如:茶中營養含二十幾種氨基酸,具有防衰老、貧血以及促進生長與智力發育的作用,而茶葉裏的維生素有P、B1、B2及脂溶性的A、E、D、K,茶中的無機物礦物質中含有:鉀、磷、鈣、鎂、錳、鉛,以及微量的銅、鋅、鈉、鎳、鈹、鈦、硼、硫、氟,其功能不在此贅述。

神旨點化 神農傳世

原生茶種源自於「天」,來到地上再自然繁衍成眾多有性群體品種,因為茶樹屬「雌雄同體、自交不孕」,兩株茶樹互播花粉可以誕生兩種以上的變種茶種,所以後來就有人發明無性繁殖以確保品種的純度,並要求製茶芽葉的一致性、品茶口感的一致性。

春天萬物萌芽,茶樹也不例外,中國茶史上最早採嫩芽做成綠茶,後來才又懂得採大的開面「不老」葉,製造半發酵烏龍茶,試想這些製茶的技術、經驗,第一個是誰教的?如果沒有神的旨意,點化人啟動烏龍茶的奧妙,人類可能還不知茶為何物。試想:兩千年前中國就有四川蒙頂茶淑世,經過了一千六百年,為何到了明朝初期,還是沒有人懂得烏龍茶,這是為什麼呢?

茶神第一尊是「賜茶種之神」,第二尊是「發現與利用茶樹之神」,在人間就是傳說中的「神農」,神農同時也是中醫中草藥之祖,第三尊乃「造烏龍茶之神」。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是茶道鼎盛時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品茗行家。宋神宗年代,王安石任宰相,蘇東坡是他的門生,被派去黃州為官。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雖然服藥,難以除根。必得陽羨茶,方可治,但須用瞿塘中峽水。所以拜託蘇東坡路過瞿塘時,替他取一甕瞿塘峽水。
  • 徐文長,名渭,號青籐道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徐文長極愛飲茶,每一得茶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他也精通茶道,他所著的《煎茶七類》稿是中國茶道之至論,既是真知灼見,又是茶文化和書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 碧螺春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著稱。碧螺春茶在未被世人認知之前,是生長在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上的幾株野生茶樹,此茶沖泡時,香氣襲人,時濃時淡,飄忽不定,蘇州土語稱為「嚇煞人香」。
  •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的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他是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宋代「江西詩派」的創始人。
  • 楊萬里是南宋傑出的詩人,字廷秀,世稱誠齋先生,吉州吉水(屬今江西)人。他是紹興年間的進士,曾官任秘書監,官至寶謨閣學士。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為官清正廉潔,後遭弄權之人排斥,憂悶而死。他才學淵博,他的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各,稱「南宋四大家」,留有《誠齋集》。
  •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這是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晚年時寫下的詩句,在感歎宦海沉浮的同事,也表達了自己一生嗜茶的癖好。
  • 乾隆是清朝的一位長壽皇帝,在位60年,他也是一位嗜茶的皇帝。在他決定傳為給當時的皇十五子,即後來的嘉慶帝時,臣子們勸諫:「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笑著端起茶碗,對曰:「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 中國古代的文人名士很多喜歡品茗之道,他們之間時常以茶會友,茶助詩興,這種風尚自唐以來愈加興盛。宋代詩人陸游就是一位嗜茶詩人,他詩詞皆精,與范成大、楊萬里、尤袤並稱「詩詞四大家」。在《陸游全集》中有關茶事的詩詞多達320首,是歷代寫茶詩茶詞最多的詩人之一。
  • 北宋蔡襄不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書法家,還是一位精於品茶,鑒茶的大行家,並且創製了當時的稀世珍品──小龍團貢茶。在宋人彭乘撰寫的《墨客揮犀》記載著一段蔡襄品鑒小龍團茶的故事。
  • 鄭板橋,名燮,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精通詩、書、畫,號稱三絕。他雖然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但鄭板橋為官清廉剛正,最後為百姓罷官歸隱田園,其品格為後人所讚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