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專家:中國地鐵新鮮空氣僅為美一半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14日訊】中秋假期北京地鐵日客流量近700萬人次,密集的人流讓地鐵內空氣混濁不堪,使得很多乘客和工作人員都感覺憋悶。國內建築界泰斗稱中國地鐵站內的新鮮空氣量僅為美國的一半,其他多項空氣指標也低於國際先進標準。

據法制晚報報,國內建築設計界泰斗、曾參與過北京1號線地鐵站設計的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來增祥指出,空氣質量標準,中美竟差一半。

空氣質量標準,中美竟差一半

「美國室內公共場所換氣量標準人均(成年人)是每小時60立方米,中國的標準是人均每小時30立方米。在這一標準下,國內地鐵站內的新鮮空氣量僅為美國一半。」來增祥向記者指出,「一些擁擠的地鐵站連這一標準都未達到,尤其在乘車高峰時段,主要的地鐵站和換乘站的空氣質量很差。」

來增祥指出,雖然有人認為乘客在地鐵站內停留的時間較短,可以適當降低換氣量標準,但事實上根據一些調查和實際體驗,地鐵站內的空氣讓人感覺憋悶、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就是新風量不夠。

除此之外,空氣質量還包括菌落含量、粉塵、異味、空調換氣等。在這些標準上,中國均低於國際上的先進標準。

此外,來增祥指出,要做好通風系統的維護和檢測管理工作,「一些地鐵站的吸風口、換氣帶的空氣質量檢測標準也需要進一步規範」。

「在乘坐地鐵時,怎樣才能乾淨、衛生、少得病——是時候該關心這些老百姓的健康問題了!」來增祥最後呼籲道。

城建專家透露北京地鐵規劃時換氣量標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通風專家介紹了北京地鐵規劃時換氣量標準:夏季空調打開時,系統的新風量不少於總送風量的10%,每小時新風量的最低標準為3.6萬立方米(人均每小時12.6立方米),是美國的換氣標準的6%。這就是北京乘客夏季普遍感到憋悶的主要原因了。美國的公共場所換氣量是60立方米/小時,仍有乘客在夏季感到憋悶。

該專家指出,在空調關閉後的通風季節(夏季之外的季節),新風量標準是人均每小時30立方米,是美國標準的一半。

省錢比健康重要?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的專家表示,通風空調系統能佔到地鐵能耗的三分之一,這個能耗是非常大的,直接影響到地鐵運行成本。

「目前北京地鐵票價低,地鐵運營虧損比較嚴重,能耗這方面壓力很大,從這個角度講,軌道交通要想持續發展,能耗要是不控制下來,越往後問題會越突出。」

現行標準已落後於國家相關衛生規範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承東曾發表文章指出,衛生部早於2006年3月頒發實施了《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範》,其中對於新風量的規定中,除「酒吧、茶座、咖啡廳」外取值均應大於每人每小時20立方米,同時還規定了應設置淨化消毒裝置等。

劉承東說,現行地鐵設計規範空調新風量標準是在該衛生規範頒布前發佈實施的,因此有必要進行新的研究探討。

紐約地鐵車站換氣量大於中國

紐約城市交通管理局的工程師克拉克•雷安德表示,儘管美國室內公共場所換氣量標準為人均60立方米/小時,但是由於紐約地鐵年代久遠,在最初建造時未考慮通風問題,所以最近幾年一直在改造升級地鐵的通風系統。

據介紹,紐約地鐵站內有一系列通風井可供新鮮空氣流通。「空氣流通量很大,按照現行的規劃,紐約新建地鐵站內的通風系統每分鐘提供60萬立方英尺(約合1.699萬立方米)的新鮮空氣。」雷安德說。

不過,即便如此高於北京地鐵兩倍的換氣量,也有乘客有憋悶的感覺。在美留學的王靜說,紐約地鐵系統上比較老舊的車站也很悶,尤其是在高溫的夏天。

「我的噩夢就是夏天時要在先驅廣場站(Herald Square)搭乘N、D號線。紐約夏天外面溫度高達約40℃,而先驅廣場站裡的溫度要比室外溫度高5℃。」王靜無奈地說。

此外,東京地鐵的換氣量也大於中國。日本東京地鐵車站中央大廳的換氣量標準為5萬立方米/小時,高於中國每小時最低3.6萬立方米的標準。

責任編輯:葉清青

相關新聞
倫敦地鐵偷拍族 對乘客著裝品頭論足
倫敦地鐵偷拍族 對乘客著裝品頭論足
福特打省選牌 向各黨魁要錢建地鐵
佩斯金宣佈反對中央地鐵工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