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和放心─ ─理性的面對溝通

陳竹月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聊天時,有一位老師略帶抱怨的對我說:「每一次,只要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出問題,我把家長約來學校商談以後,下一次的班親會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家長。」她認為,因為孩子的作為讓父母感覺失盡顏面,為了不想面對這種不愉快的狀況,家長就選擇「淡化與脫離」。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親子或是親師之間的關係與成長,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相較於這位老師的狀況,還有一位老師因為班級同學集體嬉鬧失當,就約談全體同學家長到校商談。其中一位回應不能過來的家長,在幾個月後,突然重提此事,但不是為了同學的錯誤,反而怒氣沖沖地質問老師:「你那時候約談家長,是不是認為家長不來學校就是不關心孩子?」

雖然老師一再解釋自己要求家長到校,只是希望讓同學感受到親師對這件事情的重視,但是家長充耳不聞。老師當時無法理解這位家長的態度,後來想想,或許是因為家長非常介意老師的個人評斷,以至於不但誤解訊息,甚至大感受傷。

我曾經待過一所要求嚴苛的私立學校,許多新進教師由於班級經營狀況不斷,時常灰心地想要罷教。在導師會議上,主任語重心長地說:「老師不要把所有同學的表現都歸咎在自己身上。一個班級的成績不好,並不代表老師不好;一個班級的態度不好,也不全都是老師的錯。」

雖然這位主任的話與一些教育界的老生常談,例如:「教不嚴,師之惰」或是「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大相違逆,但是確有幾分事實。同一個家庭養育的兩個兒子,一位成為充滿正義使命的大法官,一位成為亡命天涯的通緝犯,能說都要歸功或歸咎於家長的教育成功或失敗嗎?恐怕其中還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在運作。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對於可以改變的事情全力以赴,對於命定的事情淡然處之。而如何分辨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智慧之所在。」學生的錯誤既然已經鑄成,親師當下最好的選擇,除了坦然接受之外,更要攜手合作,保持開放暢通的訊息,而非漠視、防衛與爭相卸過。因為錯誤的發生,就是象徵某些事情脫離了親師「想當然耳」的一種提醒,怎能置之不理呢?

然而過度的處理也會造成反效果。有一個心理學的實驗指出,如果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例如工作時打瞌睡),卻遭到通報,被上級採以過分嚴厲且連坐方式的處分,那麼日後隱瞞錯誤且壓下舉報的情況,就會大為增加,而讓團體每下愈況。

或許重點不在於孩子所犯的錯誤為何,而是在面對錯誤時,我們的態度是否客觀理性、勇於承擔,倘若大人能夠理智判斷,哪些是要放手、放心的情緒困擾,哪些是目前可以努力的措施與方向,教育路程就會順利許多。畢竟孩子身處在教室的團體生活,必然有一些狀況是需要要求、協助與指正,倘若大人被無意義的感情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而錯過孩子成長的契機,不是一種太過可惜的教育損失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勞動節前夕,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出「國際不打小孩日」,全國教師會首映第一部親師紀錄片「3個小孩4個媽」,方法取徑雖不同,但終極目標皆為發展教師專業,讓孩子能成為教改歷程真正的受益者。
  • 因為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主要在支援老師教學,及提供家長和學生各項服務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長對老師班級經營的抱怨電話,倒是很少接到家長肯定老師教學的電話。這樣的現象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親師之間的衝突往往造成「三輸」的局面。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身為教師,應該針對如何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使其不受外來不好因素的影響。學校家長或地方上難免有些比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們更需要被尊重與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觸動人性負面的因素,盡量善意的對待,就能化解暴戾與衝突。在教好學生的同時,無形中也教好了我們的家長。
  • 新學期的開始,班親會就是一座很好的橋樑,妥善運用班親會,可以獲得極佳的教學相長效果,而且,對於日後的親師溝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如何營造溫馨、有趣、創意及有效率的班親會,實在是每位導師必備的能力。
  • 一晃,開學已兩個半月,教師與家長一對一的會面又將開始了。教師短短的自我介紹,拉近了與家長的距離,使家長心中有個概數。家長對孩子的簡單介紹,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及不足之處有個初步瞭解,這將對一年中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有些沒有機會見面的家長,開學後見縫插針與教師的會談仍有其效應。俗話曰: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頗有道理。
  • 由於目前少子化現象,父母加倍疼愛子女、學生權利高漲,不難聽到一些老師因為嚴格管教導致同學反感,而有群起「罷免」老師的事件。更有家長在學生面前肆意評斷老師,動不動上告校長、媒體、法院與議會,掀起無端風波,造成無謂紛爭。難怪許多夫子對於目前的教育現場萬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 某天,女兒放學回來,得意地對我說:「媽媽,今天在學校,我把你打我的事告訴老師,她還記在筆記本上。」我大驚失色問:「怎麼回事?」女兒答:「我也不知道,我跟尤哈老師(她的班主任)說媽媽用厚尺把我打得很痛,因為我下午4點下課,5點還沒回家……」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資深老師勸誡我們這些菜鳥老師:「不要隨便把自己家裡的電話告訴家長。我給學生的手機都是另外辦一個門號,也從來不讓學生知道我住的地方。」這位老師的忠告並非出於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