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紀實文學連載

大唐聖主李世民(10上)

第十章 承乾殿群英諫聖主 玄武門大義誅凶頑
周若水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1年09月25日訊】

秦王府內,文臣賢良,武將忠勇,他們大多都曾跟隨秦王久戰沙場,出生入死,既是秦王兵征天下的參與者,也是秦王兵征天下的見證人:秦王英明神武、公正無私、胸懷仁厚、禮賢下士、用人不疑、愛兵如子、憐惜蒼生,為大唐江山的穩固、為大唐億萬子民的生計捨生忘死,秦王府的府屬們莫不由衷地擁戴秦王。他們君臣一體,盡以天地為心,以生民為命。危難關頭,他們甘將生命化作扭轉乾坤的神力;和平歲月,他們則用才智悉心輔佐聖主濟世安民,共創大唐的輝煌盛世。

建成、元吉與李淵的眾妃嬪互相勾結,屢屢詬謗與加害秦王的同時,也極力驅逐、收買秦王府的府僚,以瓦解、削弱秦王的勢力。驅逐奏效了,攛掇皇上下一道聖旨誰敢不從?收買卻令他們大失所望,失望之餘便是惱羞成怒地瘋狂報復。

秦王府的府僚群體,並非一個隨聚隨散的利益集團,而是由一顆顆無私無我的丹心匯成的一股堅如磐石的精神力量。這是建成、元吉這等不仁不義、無忠無孝的勢力小人所無法理解的——他們不為名利所動,不為安危所憂,不為生死所懼。

建成、元吉三番五次地加害秦王,秦王府的僚屬們,人人都有危在旦夕之感。房玄齡找到長孫無忌:「現在看來,太子、齊王不會久容秦王了,此禍一旦爆發,不但秦王府的上上下下難得保全,就是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實為堪憂啊!不如勸秦王倣傚當年周公旦義平管叔、蔡叔之亂,以圖安家定國。形勢危急,不能再猶豫了。」無忌對答:「你的這個想法我已思慮了很久,只是一直不敢說出口。今日房君之所言,正合我意,我這就去稟明秦王。」

秦王聽完無忌之言,就招來房玄齡一同商議此事。房玄齡說:「大王之功,功蓋天地,自當承繼大業。現在太子、齊王屢行悖逆之事加害大王,這正是天賜良機,大王理應乘機義討,願大王別再遲疑了。」秦王未置可否。房玄齡與杜如晦共勸秦王誅殺太子、齊王二人。

在建成、元吉眼中,秦府智囊中堪為畏懼的只有房玄齡、杜如晦,削弱秦王勢力的第一步,就是驅逐房玄齡、杜如晦,砍斷秦王的兩個臂膀。

他們上奏李淵:「秦王心存異志,都是受了房玄齡、杜如晦這二人的挑唆,父皇應及早將這等佞臣逐出秦王府。」李淵覺得有理,就下了道聖旨: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沒有詔敕,不得私自入府。違者,斬!

建成、元吉成功地驅逐了房、杜,甚是歡喜,下一步,就是收拾秦王府的武將了。

元吉對建成說:「尉遲敬德是秦王府的第一驍將。如果能把他收買過來為你我所用,最好;如果他不肯為你我所用,就除掉他。世民已斷了臂膀,再斷了他的股骨,取他則易如反掌。」

早在攻打東都時,元吉與尉遲敬德就有過較量。元吉以擅長馬槊而自負,知道尉遲敬德善於避槊,也善於奪槊反擊,便命尉遲敬德與其相較勝負。尉遲敬德取下槊頭的刀刃,請元吉保留刀刃,並請齊王先刺。一會的功夫,尉遲敬德便三次奪下齊王手中的槊。齊王表面稱讚尉遲敬德的功夫了得,心裏卻有蒙受奇恥大辱之感。

建成派人秘密送給尉遲敬德一車的金銀寶物,並下書相招:「素仰將軍的高超武功,願能得到將軍的尊駕眷顧,以加深你我的布衣之交。」尉遲敬德讓來人回覆太子:「敬德本一介貧寒草民,隋末大亂,我又多次趁機興風作浪,罪當不赦。幸得秦王賜我再生之恩,現今又在秦王府註冊為官,惟有以死報效秦王,才是我的本分。我於太子殿下無功,遂不敢受祿。我若私交殿下,便是不忠之人。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對殿下又有何用啊?」

建成聞奏,恨得咬牙切齒。元吉說:「兄長不必生氣,不可用,便除之。」元吉派一個武藝高強的武士夜間去行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事先得知,便大開一道道房門,自己則安然地躺在床上靜候刺客。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尉遲敬德是當今第一驍將?刺客一次次走進尉遲敬德的庭院,每次都是在院子裡轉了幾圈,就又出去了,硬是不敢靠近尉遲敬德。

元吉派人行刺尉遲敬德不成,就到父皇那裏枉奏尉遲敬德有謀反之心,李淵下詔將尉遲敬德下獄查辦,不久就將處斬。世民忙找到父皇,以自己的性命為尉遲敬德擔保,尉遲敬德才得以倖免。

元吉又去李淵那裏進程知節的讒言,李淵便把程知節貶為康州刺史,調出秦王府。程知節對秦王說:「大王的肱股臂膀之臣都被貶出在外,您自身還會保全多久啊?我誓死不離大王左右,安危大計,願大王早日定奪。」

元吉又用黃金玉帛收買右二護軍段志玄,被段志玄斷然拒絕。

此時,秦王的心腹之臣只有長孫無忌還在府中。長孫無忌與舅父高士廉、尉遲敬德、左候車騎將軍侯君集等人,日夜不停地規勸世民以有道伐無道,盡早誅殺建成、元吉。世民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英明決斷,唯獨這件事,他難以定奪。建成、元吉畢竟是他的同胞兄弟,儘管他們倆一次次加害世民,世民卻總是一忍再忍。

難下決斷的世民又去找靈州大都督李靖問策,李靖推辭不語;世民又來找行軍總管李世勣商議,李世績緘口不答。此後,世民對此二人刮目相待、器重有加。

正當世民猶豫不決之際,突厥大將郁射設帥數萬騎兵屯駐黃河以南,大舉圍困烏城。

李淵聞報,頭都快炸了!突厥已成了李淵心裏揮之不去的一道魔咒,一聽突厥二字,李淵頓時心驚肉跳、六神無主。這只無恩無義的草原野狼,李淵對其已無計可施:戰,戰不過;取,取不得;避,避不開。想當年晉陽起兵時,為了安穩突厥,不使其從中作梗,以便集中精力和兵力速取長安,李淵曾答應突厥,取下長安後,人口土地歸自己,金銀玉帛歸突厥。突厥一聽,此策甚妙——李淵興兵打天下,我們坐享其成,何樂而不為啊!李淵攻下長安後,突厥便派使臣來找李淵兌現前盟,李淵以九部樂迎接突厥使臣,待為上賓,金銀珠寶,悉數相贈。

突厥簡直就是一隻餵不熟的狼!貪得無厭,欲壑難平;背信棄義,屢犯中原。逼得李淵曾經下旨燒燬長安,另建都城,留給突厥一城的灰燼,看他們還來擄掠甚麼?危急之時,世民挺身力諫:「請求父皇給兒臣幾年時間,定活捉頡利可汗;如果幾年後,兒臣不能活捉頡利可汗,父皇再行遷都猶未為遲。」聽了世民的勸諫,李淵才沒有將長安城付之一炬。

以往突厥來犯,李淵都要派世民將兵禦敵;此時,李淵已不信任世民了,怕世民獨攬兵權,勢力過大,將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所以,這次建成一來舉薦由元吉領兵,李淵也不考慮元吉能否取勝,便立即應允。

建成、元吉要藉這次典兵之機,除掉世民及其手下的幾員大將,逼李淵退位。

元吉請求秦王府的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秦叔寶等與元吉一同出征;並檢閱秦王府的府兵,挑選精銳的士卒充實元吉的大軍。李淵一一應允。

建成大喜過望:「世民的驍將精兵數萬之眾,都已在你的掌握之中。你出征那天,我與秦王在昆明池為你餞行,讓力士在帷幕之下把世民殺死,上奏父皇世民是暴病身亡,父皇不會不信;我再著人勸父皇退位;你則把尉遲敬德等秦王的驍將全部坑殺,看誰還敢不服你我?大唐的江山從此就是我們二人的了!我登基後,封你為太弟;待我千秋萬歲之時,由你繼承大統。」

蒼天有眼,隔牆設耳。建成與元吉的這番私密毒謀被東宮的率更丞(官名)王晊一字不漏地都聽了去。

事關重大,秦王的生死、大唐的安危,都懸在旦夕之間!怎麼辦?去奏明皇上?皇上現在正偏袒太子和齊王,弄不好不但救不了秦王,還會惹來殺身之禍!只有一條路了:速速密報秦王,讓他早做準備。

聽完王晊的密奏,世民忙召來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商議對策。

無忌和敬德都勸秦王先發制人,佔據優勢。世民長歎了一口氣:「我怎能不知禍在旦夕,我想等他們先發起攻勢,再以義相討,不是更好嗎?骨肉相殘,是古今之大惡。我若先發,將如何去面對父皇與告慰九泉之下的母后?」

長孫無忌比別人更多了一層擔憂:秦王妃是他唯一的嫡親胞妹,二人自幼相依為命,父親臨終前又一再囑托自己要多加關愛觀音婢。一旦建成、元吉先發制人,依這兩人的品性,沒有做不出來的事情,妹妹及外甥們的性命就多了幾分危險。想到這,長孫無忌說:「大王,如果讓他們二人先發起攻勢,他們就會大開殺戒,局面將難以控制,後果更不堪設想。且不說將有多少無辜的生靈要死於非命,大王想想內有建成、元吉興兵作亂,外有突厥數萬精騎壓境,臣唯恐大唐的社稷將不保啊!大王寧棄大義而守小節,是為不明:當斷不斷,貽誤時機,是為不智:置大唐的宗廟社稷於不顧,是為不忠:置皇上的安危於不顧,是為不孝:置億萬生民的禍福於不顧,是為不仁;置為追隨大王而捨生忘死、肝膽相照的秦府上下文官武將的身家性命於不顧,是為不義!為了保全匹夫之節,大王甘願做一個不明不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嗎?」

尉遲敬德接著說:「人誰不愛惜自身的生命?現在眾人甘願以死報效大王,這是上天對大王的恩授。禍事即將爆發,大王卻泰然自若。大王即便不肯珍重自身,也要考慮大唐的宗廟社稷啊!如果大王不採納敬德之言,敬德將離開大王,隱姓埋名,逃到深山荒林中藏身,決不做那兩個奸佞小人的刀下之鬼!」

無忌也說:「大王不納敬德之言,必敗無疑。敬德等人都會離開大王,無忌也要隨之而去,請恕無忌不能再侍奉大王了。」

世民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我的意見也不能完全放棄,我們再行計議吧。」

未完待續,版權作者所有。@*
(參考史料——《資治通鑒》、《隋唐嘉話》、《舊唐書》、《新唐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東方朔的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仍面若童子。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 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對天下任何經書秘文,都過目成誦,還常常用手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丟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打了他一頓。
  • 清明節掃墓活動,來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在黃曆三月,清明的前一、兩天。漢代以前的寒食節,禁火時間較長,約一個月,後慢慢減少,至唐宋時期已減為清明前一天。
  • 據《後漢書》記載:鄭玄曾拜馬融為師,馬融當時已經是很有名望的大師,有學生四百多人,所以,只有高級學生能夠聽到他親自講課。鄭玄和其他同學一樣,只能聽高級學生轉述老師講過的內容。即使這樣,鄭玄沒有因此懈怠或偷懶,依舊勤奮研讀,如此三年而不輟。
  • 岳飛對子女教育極為嚴格。他每天對子女們的文武功課抓得很緊,學業完成之後,岳飛還要他們拿著畚箕,扛著鐵鍬,到菜園裡勞動。
  • 武訓(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 提起“張三丰”,人們就會想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尤其是金庸筆下的形象,更是令人盪氣迴腸。但那些描寫大多都是杜撰,真實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修煉大成就者,他發揚了中華道家文化,創立了武當派道統和武功,留下了許多傳唱不衰的神奇。
  • 司馬光生活簡樸、做人正直清廉,自謂:「平生未有不可對人言之事。」所以他對兒子司馬康也是特別注重教導他要廉潔、儉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