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的「中秋」情懷

人氣 3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袁麗澳洲悉尼報導)年年過中秋,歲歲花相似。2011年的「中秋節」即將來臨,海外華人對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感懷引人遐思。採訪中,這些在海外生活的人們對「中秋節」還是情有獨鍾,他們表示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留住華人的根。

移民家庭的「中秋」情懷

來到海外的人們普遍都是很忙碌的,為了生存、身份、汽車、房子不停的奔忙。中秋之即,大家還是忙裡偷閒,一定要過一下這個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大約10年前從中國東北留學澳洲,擁有碩士學位的艾麗斯•王在談到對中秋的感受時說道:「對我來講,這個節日是非常重要的。每年的這一天,我一定要過,因為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部份,也是華人的根。」

她還認為這個節日有著更重要的內涵就是與家人的互動。王女士說:「每年的中秋,我都會打電話給國內的父母家人,或者寄些錢、賀卡給他們,遙寄相思之情。」 王女士更希望讓自己的一對兒女能夠有機會更多地瞭解學習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她還認為不僅是華人在過節日,更要讓她的左鄰右舍也能瞭解到這一中華傳統節日,送上傳統美食,共享歡樂。在談到「中秋」典故時,30多歲的王女士卻表示知之甚少,她說以前沒有聽說過。

傑森•林今年快14歲了,出生在澳洲的他,父母20多年前來自中國的廣州,對於「中秋節」,他只能夠用英文表示,他說:「我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賞燈,還有月亮上有玉兔。我知道的不多,這些都是在悉尼的中學裡的中文課上學到的。」

來自香港的移民、從事牙醫的梁醫師風趣地表示自己不會吃月餅,因為太甜,對牙不好。以他的職業,是想提醒人們注意節日飲食健康。

華人歷史教師:中國的歷史教材沒有「中秋節」

《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祭拜月神;周朝的迎寒、祭月;唐朝的亭閣賞月、家宴團圓;明清的地方特色: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歷經幾千年的斗轉星移,這些令人賞玩不已、多彩多姿的中秋節俗,如今對現代人來講已漸行漸遠,探其根源令人唏噓。

有著近40年曆史教學經驗的塗先生,在我向他瞭解「中秋」典故時,他卻告訴我在中國大陸,這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從1949年以後,所有的教科書中都不再有關於「中秋節」的任何內容。不僅如此,其它的傳統節日也不再列為教課書的教學內容,因此,人們對這些傳統文化的知識普遍來講知之甚少。

他說:「在我上大學的年代,就已經在教科書上看不到這些內容了,歷史書多以農民起義等階級反抗鬥爭為主題。一切是為政治而服務的。像「中秋節」、「清明節」等都是一帶而過,不會將其典故、傳說、風俗等列出。塗先生認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承傳不能斷,失去了它,等於失去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根。

「中秋」之禮 禮尚往來

如今的月餅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除了傳統做法,現在還有各種改良月餅,比如冰涼爽口、不油膩的冰皮月餅。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的月餅,在包裝上也越來越精良,傳說中的「嫦娥奔月」、「三潭印月」等讓人們感受到「月之圓兆人之團圓,餅之圓兆人之常生」,都用來以月餅寄托思念故鄉、親人之情。同時,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塗先生說:「在國內,月餅被當作禮物作為饋贈禮品還是很盛行的,這也是一種文化。但是近些年來,也出現了不好的現象,一盒月餅被送來送去,送了好多家,一些人家裏收到過多的月餅造成浪費。還有內藏金箔的高消費月餅,叫價動則幾千元,成為腐敗的溫床。」他認為原本的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純淨的內涵被利益所代替,令人感到痛心。

對於在海外可以看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褒揚,作為一名曾經從事過多年的歷史教師,他認為讓中國人能夠瞭解真正的文化和歷史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海外華人的立足之本。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是農曆的8月15日,這一天是中國人最大的節日之一「中秋節」,象徵著月圓人團圓。海外華人千萬別錯過了這一天,不管是多麼的忙碌,帶上你的孩子、伴侶,與辛苦一年的父母、家人、朋友團聚,共享節日的溫馨與美好,或者為遠方的家人送上真摯的祝福。「月下抒懷,感歎陰晴圓缺;天若有情,誰解悲歡離合?」把握人生的每一個節日,讓你的人生沒有缺憾。
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新聞
中秋翫月 花賞怡人
民歌歲月傳唱一百  陪你圓滿過中秋
水氣增加  中秋賞月靠運氣
中秋節  貓纜正常營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