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英國倫敦最貴的中餐館—湖南餐館(下)

新唐人記者文沁、孫衛英國倫敦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670
【字號】    
   標籤: tags: ,

(續:訪英國倫敦最貴的中餐館—湖南餐館(上)。看來自台灣的湖南餐館老闆彭永雙怎樣挑戰高品味的倫敦客、世界名流,成功經營中國菜餐館的故事。)

湖南餐館,在眾多客人和網友的反饋及評論裡,都是給予5星或者10分滿分的評價。英國的美食評論家,倫敦《泰晤士報》的專欄作家吉爾.可恩( Giles Coren ) 評論說:「很久以來我就一直認為,這家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餐館。」

對於選擇在倫敦市中心的上流住宅區開餐館,費用昂貴,彭永雙表示:「比較高尚的地區的人來講,他(她)的教育程度高,他的生活水準也高,他的要求也很高,對我來說是很好的一個挑戰性,因為我也很喜歡去挑戰。」

據他介紹,餐館的最低消費在每人50英鎊,還有根據客人要求,可以做到每位200鎊到300鎊甚至更高價格的宴席。「我今天敢做沒有MENU,沒有定價錢,這就是我們的長處﹔我們中國菜是全世界最好吃最好吃的菜,你看吃法國餐很貴,吃意大利餐很貴,為甚麼中國餐這麼便宜?」

沒有菜單,沒有價格,一開始客人也非常難以接受,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客人的信任,「第一個你要使客人相信你,這是最要緊。來到這邊,來到湖南(餐館),就是不要看MENU,大家一定要互動,互相相信。」

「我們剛剛開張的時候,做了一年多兩年的時候,很多雜誌,報社,甚至電視臺,BBC、CHANNEL4 都有來過這邊。」

彭永雙的心願,是要為中國菜,為華人的餐館爭光。隨著名氣的擴大,餐館也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前來光顧就餐,包括英國王室的人員和電影明星。

對於今天所取得的成功,彭永雙自己如何看待呢?「這不是說成功不成功,第一個,你一定要堅守你自己的本分,你的崗位,我一定就是這樣,我始終一定要把菜式擺在第一位,把客人擺在第一位。」

「很多客人說,來吃中國餐,就是到湖南(餐館),就是你品牌的問題,你自己怎樣去控制你的質量,數量,一定要用心,要麼不做,門關掉,要做就做好一點,不做就不做。」

湖南餐館還曾經在美國著名的飲食雜誌《查格》(Zagat)的調查結果中,獲消費者評選倫敦市10大最喜愛餐廳名列第三位。這家外觀不起眼,也並不豪華的湖南餐館,卻以老闆的用心和真誠,打造了自己成功的品牌。

(轉載自新唐人電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強調正港台灣道地口味的珍珠奶茶在英商引進下,於倫敦市中心開設第1家分店,開業以來佳評如潮,發燒熱賣,供不應求,掀起台灣珍奶風潮,7月份並將進軍高級百貨公司。(本文附有照片及影音)
  • 越來越多的倫敦主流社會人群被這家珍珠奶茶店Bubbleology所吸引,不僅是其一流的珍奶品質,還有超酷的包裝以及優雅溫馨的氛圍,品牌效應正在擴散著。
  • 三十二歲正值人生的黃金歲月,黃賽聰卻毅然放棄科技新貴的優渥生活,帶著妻兒來到南投縣國姓鄉,以生態復育為終生職志,種植有機的台灣咖啡,並以獨特的「冷沖」咖啡讓遊客驚豔。
  • (shown)沒受過正統的音樂學院教育,陳明章音樂創作逾30年,被譽為臺灣民謠大師,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臺語歌手,又是吉他與月琴的演奏家。 為學月琴,陳明章拜臺灣國寶級薪傳獎民族藝師朱丁順為師,後續他又花了30年的時間破解陳達演奏月琴的技巧。陳明章自如地運用臺灣古調在作品裡,協調而不失韻味,懷古而不衝突,舉凡臺灣各類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布袋戲、南管、北管,還有各類民謠如〈思想起〉等閩南音樂曲韻、旋律他都熟稔。陳明章創作自成一格,被譽為「現代臺灣民謠」。真摯、率真、直爽、樂觀而開朗的他恰是道地臺灣人性格的最佳寫照,熱愛臺灣本土文化,於是,他無償的教授月琴、推廣月琴;崇尚自由與民主,於是,他誓言中國不民主,不到中國大陸演唱…
  • 「分享美好的生活」是林昌民經營「安妮公主花園」的初衷也是夢想。園區以幸福的概念做為主軸,除了做好安妮公主花園的管理和企劃,林昌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改善周邊環境及關心當地休閒產業的整體發展……
  • (shown)民以食為天,食物曾是人類為生存而進行的唯一社會活動,中國人也素來珍惜食物,敬愛上蒼的賜予。如今時代發展,社會多樣化,食物也已經不再純粹天然。可貴的是,在北歐,有這麼一位以關注食物為己任,執著追尋食物真相的丹麥人:克勞斯.梅雅(Claus Meyer)。曾說:「食物料理絕不是為了好玩和享受。人類作為萬物之靈,讓我們能夠思考,也讓我們去展現博愛。因此我們人有責任,在所有的事物中,去尋找它們的真和美。這是北歐菜系燃燒的平臺,或許是為了丹麥,或許更是為了整個人類。」
  • 八、九十年代,曾經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很多片商開戲,製片人忙得不亦樂乎。那時也湧現出無數的大牌明星,塑造了香港電影的獨特風格和味道。但如今香港電影面對大陸市場的挑戰,在夾縫中生存,前景充滿曲折。陳自強分享他對於香港電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
  • (shown)出道兩年,10歲的陳彬睿寫了50多篇影評,得到「最年輕的影評家」稱號。應邀參加好萊塢動畫片《馴龍高手》新片宴會,陳彬睿在群星燦爛的宴會上游刃有餘,在眾星矚目中採訪了動畫片的導演和主要演員,最開心的是進門時得到兩個玩具,出來後還有玩具!
  • 翻山越嶺,陡峭的山坡,碎石不停落下;荒草蔓長已分不清方向;經受大自然洗禮及歲月刻痕,回家的路已中斷、消失。跟隨老流興部落的泰雅族人找路尋根,促成陳潔瑤開拍《不一樣的月光》,透過電影,看到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溫柔深情。
  • (shown)張俊傑說,繪畫不是技術而是心術,做一個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繪畫的基礎,藝術的境界走到高處,表達的是對自然與萬物的愛。提升自己的心靈,與自然結合,不斷提高層次,是沒有止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