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七十七)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三峽水庫有沒有水力坡度,本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從伊文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有還是沒有水力坡度,這個問題很嚴重,它關係到從中央到地方是不是傻瓜和瘋子的問題。必須指出的是,從中央到地方都不是傻瓜也不是瘋子,但是他們在三峽工程上確實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卻也是一個十分簡單的錯誤。二○○三年六月,三峽水庫蓄水的實踐證明三峽水庫存在水力坡度。這個錯誤的第一個直接後果是,三峽工程必須重新搬遷部份已經安置的移民。二○○六年八月起,長江水利委員會開始調查必須重新安置的移民人數。一九九五年,三峽工程按照每個移民三點五萬元人民幣計算,重新安置已經安置了的移民的費用,將高達每個移民三十萬元人民幣。

然而最困難的問題不是經費,而是如何向這些移民解釋需要再次搬遷?說中央到地方都是傻瓜和瘋子?顯然是不行。另一個問題就是,再次搬遷,搬到哪裏去?還能按照李鵬的辦法,往山後靠嗎?

三峽兩岸古滑坡復活

三峽水庫蓄水,自然水位被抬高一百多米,造成三峽兩岸諸多古老滑坡重新復活,而三峽工程的許多移民新鎮,正是建設在這些古老滑坡體上。

老滑坡重新復活的原因有四:第一,三峽水庫蓄水,庫水上升,使得原來處於比較乾燥狀態的岩土變為飽和狀態,導致力學強度降低。其次,三峽水庫蓄水位每年在海拔一百四十五米至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之間變動,水位大幅度和快速的變動,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復活。第三,三峽水庫蓄水後,江面變寬,波浪的淘蝕作用加強,波浪的淘蝕使得庫岸失去穩定。最後,三峽水庫蓄水後,三峽庫區地震次數大為增加,雖然尚未發生三峽工程論證所認為可能發生的規模六點五地震,但是不斷發生的微震,使得兩岸岩土更加鬆動,更加容易失去穩定。這些被安置在復活滑坡體上的移民,也必須再次搬遷,如此方才能保證生命和財產安全。

移民生活

至二○○六年底,三峽工程已經強迫遷移了一百三十萬居民。那麼這些移民的生活狀況究竟如何?

「三峽壩區移民再就業難,缺乏生活出路。相當一部份壩區移民處在『三無』的境地,即無田種,無工做,無出路。另外,壩區部份移民的生活存在『三低』現象,即收入水準低於搬遷前的水準,低於當地農民平均水準,部份移民家庭生活水平處於當地貧困線下。由此,壩區移民不穩定因素呈『三增』趨勢。移民群眾上訪增多,過激行為增多,與基層幹部、工作人員對立情緒增強,幹群矛盾(註:「幹群矛盾」:指政府和民眾的矛盾)突出,部份群眾的思想情緒隨時可能失控,形式嚴峻。

部份庫區移民安置品質不高,生活比較困難,部份安置移民耕地面積少,土地品質差,水利設施不配套,嚴重影響生產經營。另外,蓄水後線上線下同時生產經營不復存在,生活水準有所下降。

『三民』(城郊農民,占地移民、城鎮純居民)安置不落實,生產生活存在問題較為嚴重,成為影響庫區社會穩定一大隱患。占地移民失去土地生產資料,又無其他穩定收入;大多數城郊農民進場鎮安置後,缺乏收入來源,生活水準下降;大部份城鎮純居民失去原有生存依託,新的收入支撐尚未形成,生活困難。

部份外遷安置移民不夠穩定。一是政府組織外遷移民尚存房屋品質、承包土地品質和數量、享受遷入地待遇、生活習慣語言差異等方面問題;二是自主分散外遷移民強烈要求全額返還『兩費』(生產安置費、基礎設施費),部份移民生產生活還未完全落實,要求調整承包土地。三是自謀職業、農轉非遷出庫區安置移民,要求享受外遷移民補償政策、資金補償標準。」

這段文字,不是出自哪一位三峽工程反對者的手,而是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信訪局報告中的結論。所以,三峽工程移民並不像重慶市委書記汪洋所說的那樣,勝券在握,反而是問題重重。

掩蓋決策錯誤

如何解決三峽工程移民無田種,無工做,無出路的「三無」問題,是三峽工程決策者最頭疼的問題。而如何向已經安置的三峽工程移民解釋需要再次搬遷的道理,將是三峽工程決策者最丟臉的事情。

中央有難處。為此,重慶市黨委和市政府提出了「一小時經濟圈」的城市區域發展戰略,強制移民四百萬,用「城市區域發展新戰略」的需要,來掩蓋三峽工程決策中的錯誤,用四百萬移民,給三峽工程移民畫一個句號,以開始另一個新的、更大的移民過程。

「金蟬脫殼」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一計。吳承恩在《西遊記》第二十回寫道:「這個叫做『金蟬脫殼計』:他將虎皮蓋在此,他卻走了。」「古兵法原文」為:「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意指:「保持陣地原形,保留完整的既定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妄動,要在他困惑時轉移主力。」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出現重大失誤,將六百公里長的水庫作為一個沒有水力坡度的平湖,一來少計算了要搬遷的移民,二來將移民安置在未來也將被三峽水庫淹沒的地區。為掩蓋此重大錯誤,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出面,以實現城市區域發展戰略為由,再搬遷四百萬移民,這便是「金蟬脫殼」之計。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峽工程36計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修建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議。毛澤東本來是竭力支持以建設大壩和水庫來治理中國河流的想法,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來,三峽水庫蓄水的實踐,恰恰證明:高峽出平湖,根本是無中生有。
  • 為了支援三峽工程統一領導建設,李鵬在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建立三峽省,為此,必須先行組建一個籌備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