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日知其所亡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998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1),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論語 · 子張第十九》)

【註釋】
(1)亡:無也,謂己之所未有。

【語譯】
子夏說:「每天學到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每月溫習一下我所學會的,不把它忘記,這樣就可以稱得上好學了。」

【研析】
孔子於論語首篇《學而》之第一章便開宗明義的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見,孔子相當重視作學問的累積功夫。透過認真記憶,不斷鞏固,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再接受新的知識,這樣累積起來的學問是厚實的,這對我們今天的知識分子或學生也有相當的借鑒作用。

【延伸思考】
1、面對學習,你有做到溫故知新嗎?
2、面臨較難的科目,有沒有想過在學習態度上如何突破?

【相關資料】

牧豕聽經
一斗

後漢時琅邪有個叫承宮的,是個孤兒,從8歲給人放牧豬羊。鄉里人徐子盛給幾百個學生講授《春秋經》。一次承宮放牧經過,在那兒休息時聽見《春秋經》,於是請求留下,為學生們拾柴。雖然過了幾年艱苦的生活,但承宮都勤學不倦。

後來天下大亂,承宮和妻子到了蒙陰山,努力耕種。莊稼快熟時,有人來說那地是他的,承宮也不和他計較,把地讓給他就離開了。

永平年間,承宮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後還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聲一直傳揚到了北方遙遠的匈奴。

「牧豕聽經」 一面放豬,一面聽講。比喻求學努力。

(出自《後漢書•承宮傳》)

【課後作業】
對照故事中孤兒的勤學態度,請找出自己在學習上還可以努力的空間。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條扁嘴鯰魚與一條藍鯰魚體型不相上下。兇猛的扁嘴鯰魚死死咬住了藍鯰魚的頭,扁嘴鯰魚吞不下藍鯰魚,藍鯰魚也掙脫不了扁嘴鯰魚的嘴,兩條魚就這樣僵持浮上了水面。最後,兩條魚可能都會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餚。
  •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 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能做到「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孔子便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承擔社會責任的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辭辛苦地周遊列國四處呼籲,為天下太平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 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在古時候的家庭中,如果父親是當鐵匠冶煉金屬的,他的子弟因為從小看慣了這種熔合的技術,所以比別人先學會用獸皮縫合成袍裘,以作為日後學習的基礎;同樣的,一個造弓的能手,他的子弟也會先學著用竹、柳等柔韌的物品來編製畚箕,為將來造弓踏出第一步。
  • 袁盎,字絲,西漢時楚地人。他的父親以前曾與強盜為伍,後來搬到安陵定居。在呂後時期,袁盎做過呂後侄呂祿的家臣。後來漢文帝即位,袁盎在哥哥袁噲的保舉下,得以擔任中郎的官職。
  • 趙高是個生性貪詐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篡奪秦朝大權。秦始皇去世後,次子胡亥繼位,即秦二世,趙高則當了丞相,可是趙高根本不把胡亥放在眼裡。
  •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後,很想得到這塊玉,便派人捎信給趙王,願意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趙王左右為難,送的話擔心秦王不守信用,不送的話又擔心強大的秦軍來侵略。於是大臣繆賢建議趙王請藺相如前來商討應對之策。
  •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有一位名叫婁師德的宰相,他待人寬厚有度量,由於十分愛才,也屢屢舉薦人才。
  • 微子是殷商末代皇帝紂王同父異母的哥哥。紂王繼承了帝位後,荒淫無道,微子幾次勸諫,紂王都不聽。
  • 汲黯是漢武帝時的大臣,個性正直不阿,守節死義,不畏權貴,以民為本,有什麼不滿就直接對武帝勸諫,武帝因此不重用他,外調他到東海當太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