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父母:協助或主宰子女的生活?

font print 人氣: 4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素華編譯報導)所謂的「直升機父母」普遍被認為是指那些有著大專以上學歷的父母,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實不然,他們存在於社會的各階層。究竟自己是身為那個出於關愛而參與孩子生活的家長,還是被外界認定是那種過度介入孩子世界,所謂的直升機家長,那分際是真的愈來愈顯模糊。

據《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新的研究顯示,直升機父母是一種不一樣的教養方式,對於成年子女來說,有些會因此受益而得到正面影響,但也有些負面影響。那麼,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是我們的家長操之過急給成年孩子太多壓力,還是孩子真的有需要如此被關照?研究指出,其實協助未成年人和替他們做決定,這完全是兩回事。

《青春期期刊》在十月份刊載了一個針對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18-29歲族群的調查結果,發現直升機父母似乎對子女有不適當的打擾和愛管閒事的情形,但是基於對孩子的幸福和成就的強烈關注。猶他州楊百瀚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說:「直升機父母獨特的教養方式造成父母高度參與孩子生活,與孩子低自主性和情感依賴。」

此論文第一作者人類發展教授渥克爾( Laura Padilla-Walker)表示:「他們參與孩子的生活,只是不適當地,他們並不重視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這項研究的數據是來自國內四個大學的438名大學生及他們的父母。結果發現,家有直升機父母的學生較少參與學校事務。

渥克爾表示:「可能是孩子原本就較少參與學校事務,所以父母介入而給予協助,或是也有可能是父母一直以來對於孩子過度關注,造成孩子習慣性地被動。我不希望父母因此而不參與孩子的生活,在這個年齡的孩子其實真的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注。關鍵是,是否應該讓孩子和父母雙方一起來做決定,還是由父母一方主宰?」

在一個有592名年齡在18-33歲之間的成人及399名家長參與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家長對孩子「熱情支持」的正面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八月份的《婚姻與家庭期刊》,內容指出那些受到父母親財務、諮詢、情感的熱情支持的成年孩子比其他孩子有較好的心理調適。

多數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著重在目前就學的大學生或大學畢業生,此研究三分之二的成年子女並非是大學生,這反映所謂的直升機父母,不單發生在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群中。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認為他們的成年子女需要太多的支持的直升機父母對生活的滿意度較差,這是唯一的負面影響。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類發展與家庭科學教授芬格曼(Karen Fingerman)表示:「當直升機父母認為事態有些嚴重時,已為時已晚。」

然而,去年發表在《社會學系列》(Social Spectrum)的一項研究發現指出更多負面的影響。直升機父母教養下的孩子幸福感降低且有使用過多的抗焦慮、抗憂鬱和止痛藥物的情況。

加拿大王家山大學(Mount Royal University)社會學副教授布坎南(Tom Buchanan)為論文共同作者,他說:「直升機父母的程度越嚴重,相對地,孩子的幸福感下降。」

布坎南說,在對317名田納西大學的學生進行研究時,也發現有直升機父母教養方式的現象,正如同在楊百瀚大學的研究發現。直升機父母無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你忙於孩子的事,但你似乎替孩子在某些問題上做決定,而抹殺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

(責任編輯:古惠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大學校園裡最近流行一個新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比喻家長像直升機一樣整天盤旋在上大學的子女頭頂上,一旦孩子有需要,就會迅速現身相助。 (w2007-11-13-voa38.cfm)
  • 根據一本新出版的書,與其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在小孩身上,父母不如多注意自己的婚姻,以確保家庭幸福。
  • (大紀元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過分溺愛、呵護孩子的父母,所謂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可能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持久的影響,並與孩子的依賴性、神經質、不開朗等許多不受歡迎的個性有關。
  • 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叫「直升機父母」。把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叫做 「直升機父母」—— 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中國是個「直升機父母的超級大國」,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孩子是父母的小王子、小公主。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毅然擔當起兒女的終生保姆和人生規劃師。目前在中國的高校裡悄然刮起的一股「陪讀風」就是這些「直升機父母」的典型寫照,一些家長甚至是從中學開始一直陪到大學,陪到研究生的都有。在大學生學習成長的日子裡,父母陪讀會對他們產生甚麼樣的影響?
  • 家長、老師常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台北市敦化國小教師李章瑋分析台灣現況認為,過度保護孩童的「直升機父母」、無視學生的「機車老師」,都阻礙人權教育的進步。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歡迎來到少兒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個不能小覷的常見現象是:與父母交談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後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開啟與孩子的對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