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古承襲的皇家冕服

作者:袁昊
font print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冕服是中國古代帝王、官員的禮服,通常在祭祀時穿著。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稱為「六冕」,以花紋種類數量相區別。君王根據不同的祭祀對象,穿著不同的衣冠服飾。

據《周禮.春官.司服》載:「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小祀則玄冕。」

帝王穿著具有深刻含義

帝王穿冕服時佩戴冕冠。冕冠上有一塊板,做成前圓後方形,戴在頭上時後面略高一寸,使冕冠呈向前傾斜之勢,以示帝王向臣民俯就,真心惦記臣民、尊重臣民。前後有成串的垂珠,一般為前後各十二串。根據禮儀的輕重、等級差異,也有九串、七串、五串、三串之分。每串穿五彩玉珠九顆或十二顆,穿用的線為絲線。冕冠戴在頭上後,須以簪子從一孔穿髮髻再由另一孔穿出來固定。戴用者耳上方還有垂下的兩個小珠,主要是提醒君王不要輕信讒言,這同冕板向前低就的戴法一樣,都有深刻含義。

帝王十二章紋沿用兩千年

東漢以前,章服制度作為皇家禮儀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還沒有正式確立。東漢永平二年,確定漢代的服制。此後,十二章紋作為帝王百官的服飾,一直延用了近兩千年。

十二章紋圖案是中國帝王的專有紋飾,用在帝、後的服飾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這十二章紋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徵皇帝是大地的主宰。這十二章紋自出現開始,雖歷經兩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因其意義深刻,始終保持著原始的形態,幾乎沒有改變,這也是其他普通裝飾圖案無法比擬的。

「十二章紋」就是以十二種固定的紋飾,或畫、或織、或繡在天子及諸侯的官服上。一種紋飾稱為一章,並以飾章的多寡來表示等級,而且一章有一個含義。十二章紋是中華皇權的神聖像徵。

中國章服制度影響日韓

中國的章服制度對周邊地區也有深遠的影響。唐代,冕服由遣唐使傳入日本。在文武天王大寶元年(七零一年)發佈的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天王在正式場合需採用類似十二章紋冕服的「袞龍御衣」。聖武天王在天平四年(七三二年)正月首次在正式儀式上以冕服為禮服。此後,冕服最終被確定為日本正式禮服。

明代,中國同朝鮮王朝為宗藩關係,朝鮮國王許穿明代親王等級的冕服,飾九章紋,上衣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部,火、華蟲和宗彝在兩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蔽膝、佩、綬等配件,成為韓國傳統宮廷服飾流傳至今。

本文轉自第73期【新紀元週刊】「封面故事」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女子服飾可謂多種多樣,相比男裝更富於變化。當時社會崇尚理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觀念。
  • 襦裙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漢樂府》詩中就有「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的描寫。從那以後,一路走來,歷經各個朝代,兩千多年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明末。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的樣式始終都沒變。
  • 朝陽大學陳美合教授說:「身為中國人,能夠穿漢服,是一種驕傲!能夠把文化穿在身上,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我覺得未來是可以期許的,讓大家都能夠穿漢服,找回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服飾。」;漢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育綺則說:「我喜歡這文化,不想讓它失去、消失,只想要把它留下來。」;設計師曾英儒說:「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真的屬於我們中國漢民族的服裝,可以站在世界的舞台,登上一個正式的場合。」
  • (大紀元記者良克霖費城報導)6月11日,在費城傑弗森醫院校友大禮堂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時裝秀,為「蒙哥馬利郡萊姆病信息和幫助團體」(MontCoLyme)慈善募捐。這個時裝秀由「傑弗森-麥娜‧布林德綜合醫學中心」(Jefferson-Myrna Brind Center of Integrative Medicine)贊助協辦,吸引了萊姆病患者、親朋好友、醫保人員及活動贊助商等各界人士150多人觀賞。
  • 由新唐人文化協會主辦的「悠遊漢服之美系列特展」,於2日假台南生活美學館舉行開幕儀式。此次展出10套漢服,分別代表唐、宋、明三個朝代,還有Q版的鳳冠、官帽。透過漢服設計師王文花的現場導覽,讓人對漢服有更深入的認識。
  • 清代皇家服飾的繡工技藝巧奪天工,無論禮服或常服,圖紋繡工精美,配色優雅,令人眼睛一亮。古董服飾足以媲美世界一流工藝水準,三百年前的宮廷奢華時尚,今人望塵莫及。
  • (大紀元記者李晴代高雄報導)由高雄市立圖書館與神傳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神傳文化尋根之旅」系列講座,第五場「中華千年之美-漢服現場展示」7日下午在高雄市加昌國小盛大舉辦,漢服設計師王文花除講解傳統服飾的設計理念及內涵,現場並有精采絕倫的歷代漢服秀,當身著華美漢服、端莊婉約的模特兒走上伸展台,與會民眾紛紛拿起相機,爭相捕捉中華千年的古典之美。
  • (大紀元記者詹亦菱台灣花蓮報導)花蓮首次辦「富而有德」善舉餐會,18日在福容飯店舉辦,為支持新唐人回歸傳統所創舉,在台灣已邁入第4個年頭了,新唐人電視台9大賽事已經引起國際最大反響,也引起花蓮各界熱烈迴響,席開30桌的餐會,共有300多人參與。
  • 近年出現了漢服回歸熱,在國際時裝舞台上受到矚目。旅居紐約的設計師、2009年第一次參加國際漢服大賽就獲得銀獎的陳穎女士的作品,也在9月紐約「精品時裝周」(Couture Fashion Week)設計師作展列中。
  • 近年,一些愛國的年輕人在網絡上發出感嘆:漢族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自己傳統民族服裝的民族。「復興漢服」運動主要是希望鼓勵人們能多在傳統節日、重要場合……穿著傳統「漢服」,他們認為,今天的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改良和發展而來。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後,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裝,卻始終沒有恢復漢服。於是,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份並希望將其保留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