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一):茶能洗胃 茶能洗心

作者:明湖水
font print 人氣: 860
【字號】    
   標籤: tags: ,

茶是水寫的文化,不僅能洗胃,更能洗心。無論大隱於市,還是小隱於野,他們都要喝茶。趙州和尚教人佛法,曰吃茶去。茶不入禪,皆為俗事。禪不入心,皆為文字。拈花微笑,喝茶悟道。酒越喝越糊塗,茶越喝越清醒。品至清至潔的茶,悟至靈至靜的心。

茶前應敬神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喝茶當學盧仝:

「一椀(*同碗)喉吻潤,兩椀破孤悶。三椀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椀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椀肌骨清,六椀通仙靈。

七椀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開門七件事,雅俗共嘗,品味人生。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現在只剩下摻茶倒水。所謂茶藝,本末倒置花拳繡腿,能泡出壺好茶嗎?曾進茶坊,因惜茶貴,而將茶喝白。過後肚裏翻江倒海,回家嘔吐。之後再不上茶樓,一懼茶價,二怕茶劣。不以真心待茶,永遠不入茶道。

男人喝普洱保健,女人喝普洱瘦身。老人喝普洱益壽,小孩喝普洱開胃。聽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說,普洱茶好就好在保持了原生態,而原生態是不能用科學去定義的。科學的精神,並非唯我獨尊,而是不斷超越。@*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茶道是以修道、行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
  •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融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 茶是自然的東西,周邊相應的東西都要自然,包括我們的內在,心裡帶著煩惱,泡的茶湯會好嗎?樹也是天地精華,在生命結束時,被利用成炭,供養它最後的能量。炭有一種力量叫遠紅外線,穿越壺、水到茶湯。
  • (shown)在台灣現正興起一股禮儀學習法,以禮示茶,以茶學禮,將茶由物質層次提昇至精神層面,藉由茶藝的薰陶變化學生氣質。茶藝課程藉由靜心、冥想及禮儀態度,能使學生情緒穩定下來,守紀律。
  • 六大傳統茶葉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泡製它們?通過了解茶葉和泡茶的藝術,你可以發現這六種茶葉背後都有各自的魅力,並品味這些已流傳數世紀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茶的沖泡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備茶學的基本功底,對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宗教、哲學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養,尤其是抽象藝術,這樣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環境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並從中創作出讓自己與參與者都能享用的茶湯境界與茶道氛圍。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許不難,能辨別出是江岸邊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別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現吧!與「井水不犯河水」異曲同工。因為它們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 唐、宋、明三代都是中華飲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茶之神、茶之韻、茶之趣的影響直至今日。你知道唐宋明各代的古人是怎麼做茶、飲茶的嗎?體現了中華茶道的哪些特質特色呢?
  • 中國人飲茶的同時,時時觀照生命、處處洞察心靈。從茶而生的「茶聯」,提昇了茶的精神層次,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