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與人體生命之正見(三十六)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生物學中這類現象也比比皆是。當我們自信的斷言生物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之後,2011年4月,英國的一支由南安普敦國家海洋學中心的海洋化學家康奈利等人帶領的科學研究隊,於加勒比海的開曼海溝地區,距離海面5公里的海床的「黑煙囪」(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溫熱液活動區,因熱液噴出時形似「黑煙」而得名)處,發現新品種「耐熱」盲蝦,能夠抵受高達450攝氏度的高溫。而當我們教科書中認為,從微生物、植物到動物,六種主要化學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碳、氫、氮、氧、硫和磷,然而,2010年12月2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一種可以在高濃度砒霜(砷化物)中生存的細菌,而這種細菌的遺傳基因中,卻用砷取代了磷元素,而磷不再是它的必需元素。其實,我們可以類似的思考一下,當我們試圖去探索外星生物的存在性時,把我們地球生物,甚至人存活的必需條件當作一切生命生存的必須條件,這樣做究竟是不是合理呢?

人類體能的研究方面,很久以來,許多學者根據人身體對抗空氣的阻力和體重對地面作用後的反作用力等因素,計算出了不至於引起肌肉斷裂的人類100米的速度極限是9秒64。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生物機械學博士吉迪恩·阿里爾預測:從人體機械的角度來講,對於100米而言,短於9秒60的高速度,會導致骨頭斷裂,關節軟組織脫離。然而,2009年8月17日的柏林田徑世錦賽上,牙買加選手博爾特以9秒58的成績奪冠,打破了這些專家的斷言。

在1900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威廉•湯姆遜)在一篇瞻望二十世紀物理學的文章中說:「物理學大廈已經基本建成,後輩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但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這兩朵「小小」的烏雲指的就是人們在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和黑體輻射研究中的困境;然而,後來這兩朵小烏雲卻分別變成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帶來的暴風雨使得經典物理學大廈搖搖欲墜,並且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它們構建了煥然一新而又更加基礎堅固的物理大廈,也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世界觀。

就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本人而言,他的兒子愛德華曾經問他:「爸爸,你為甚麼這麼有名呢?」愛因斯坦說:「你看到這個大皮球上有一隻瞎眼的大甲蟲嗎?它並不知道它爬行的路線是彎曲的,但是愛因斯坦知道。」這句話實在意味深長,中國人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想認識一個系統就必須跳出系統之外去觀察,而不應給自己人為設定思維定勢的框框。

我們已經列舉了多個方面的研究歷程來說明開放性思維的重要。說到這裏,我們可以澄清一個流傳很廣的觀點了: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的確,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像西方實證科學這樣的「科學」體系,所以他們認為中國古代只有一些零散的不系統的科學知識,只能算「技術」,而不是「科學」。(待續)

--摘編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