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淡名利 林玉萍做出氣質好茶

作者:吳涔溪
font print 人氣: 396
【字號】    
   標籤: tags: ,

桃竹苗一帶地勢海拔較低、又悶熱潮濕,特別適合小綠葉蟬大量繁殖,也因此每到小綠葉蟬繁殖前後,茶區刻意不噴灑農藥,在端午前後、天氣越熱、小綠葉蟬吸食的程度越高,做出來的東方美人茶品質越好。

「因此,只要是東方美人茶絕對是安全的,就算是其他季節有噴藥,至少在做東方美人茶前後一兩個月是不用藥,為了要保留小綠葉蟬!」怡明茶園主人林玉萍說。

新一代年輕人重返老茶區

在日治時期、光復前後,竹東北埔地區因外銷茶葉而致富的姜阿新,在他手寫筆記中記載著臺灣三大最適宜生長膨風茶(東方美人)的頂級茶區,除了新竹北埔大湖村、二寮之外,苗栗頭份細坪、珊珠湖,以及苗栗老田寮也是重要茶區。這個塵封半世紀以上的紀錄,隨著臺茶外銷沒落,逐漸被人所遺忘。

近年來,隨著東方美人茶價水漲船高,今日在頭份細坪、珊珠湖一帶成為美人茶的供應茶區,伴隨著頭份後花園的休閒觀光路線開發,各茶園發展出不同的風味特色。其中位於老崎山區的「怡明茶園」,集特色餐廳、中式茶館、東方美人茶製造販售於一身,成為頭份地區的新景點。

林玉萍是怡明茶園第三代的負責人,也是苗栗製茶界少有的巾幗好手,原本在臺北從事醫療工作的她,因每天接觸傷痛、病患,思考工作的意義何在,28歲那一年決定告別臺北,返回到祖父時代買下的10甲茶園,打算以習茶製茶為志業。

一開始父親林明宗並不支持,父親認為把女兒培養到大學,好端端地怎麼會務農呢?拗不過女兒的堅持,就將承租給茶農耕作的茶園,收回來一小塊地給女兒玩玩,他心想:「等她玩膩了自然就會跑回去上班。」

林玉萍一開始想要返鄉做茶的出發點也很單純,「茶一年只做兩季,其他六、七個月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後來,事實證明當初的想法太過天真。當她走入製茶領域後十年,每看到製茶界的老師傅必定恭敬地哈腰問候,因為她知道那份「堅持」太可貴了。

製茶願望 獲得老師傅加持

1994年,由於父親並不支持,林玉萍轉而向山下珊瑚裡的製茶好手黃文維求教。同年,黃文維因有機栽培和膨風茶製茶技術聞名,獲頒十大傑出農家、神農獎,精湛製茶技術、樂善好施的為人,吸引時任總統李登輝親自登門拜訪。

當時逾70古稀之年的黃文維,擁有半世紀以上的製茶經驗,看著這眼前28歲的女孩說要學製茶,也覺得不可思議地說:「女孩子學什麼做茶?怎麼不嫁一嫁人呢?」拗不過林玉萍的堅持,就說:「那妳到我工廠來,我叫妳做什麼就做什麼。」

黃文維在珊瑚裡自設200坪左右的製茶工廠,在這裡每到採茶製茶期,林玉萍就將500個茶盤端進端出地曬太陽,慢慢地學習攪拌、揉碾、烘焙,進入到第三年,基本上整個製茶過程都學下來了,黃文維訝異地說:「沒想到妳可以做到這個時候!」

跟黃文維師傅學習的階段,林玉萍充分感受到製茶完全靠經驗和智慧的累積,例如南風起了,師傅會告訴他快點收茶;北風起了,師傅說日光萎凋的時間可以再延長一點,問他道理何在?老師傅從來不說,只說:「照我的意思做就對了。」

雖然問不出所以然來,但是師傅拿捏得很準確,林玉萍只好每天寫紀錄,甚至連師傅和其他茶農聊天、品茶論茶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三年下來累積厚厚的語錄,這疊語錄成為林玉萍日後製茶的葵花寶典。其中,光東方美人茶就有24種製法,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採茶、小綠葉蟬著涎程度都可以找到對應的做法。

三年後,黃文維想測試這個女徒弟學得如何、到底行不行,故意幫她報名頭份鎮公所舉辦的膨風茶製茶比賽,沒想到林玉萍初試啼聲,在黃文維的提點下,獲得了1996年的特等獎,打破從未有女性製茶師獲獎的慣例。

壓力倍增 沮喪中靜坐求解

黃文維辭世後,林玉萍已經可以獨立掌管製茶工廠,但是,師傅走後,所遭遇的壓力和挫折卻是難以想像的,小綠葉蟬叮咬過的東方美人茶的茶菁原料非常昂貴,隨便一堆茶菁採回來,少說就要十萬元,如果其中某個步驟做壞了,損失非常慘重。

「這時候到底是炒,還是不炒好?」有時候看著茶菁卻難以下決定,林玉萍開始懷念起有師傅在,身旁有人可以隨時請教的日子。為了解決製茶的瓶頸,她把師傅語錄拿來研究、到茶葉改良場上課,甚至跑到中國大陸找古籍研究。

那段時間,舉凡參加任何製茶競賽,能拿個貳等、參等獎就算很不錯,難以繼續往上突破。有一回,林玉萍遇到了一位日本茶友,他喝完她做的茶說:「妳做的茶香度夠、原料也好,喝起來口感也不錯,但是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東西?似乎茶湯的感覺過於強硬,少了一份圓融的口感。」

林玉萍為了他這句話,足足又卡在瓶頸里長達三年之久,她試著從靜心打坐中找出路。有一年夏天,連續熬夜製茶炒茶,再加上長期瓶頸突破不了帶來的心理壓力,林玉萍感覺到身心俱疲,即使大熱天、茶廠的溫度高達35到40度,她全身發冷地裹著大棉被躺在工廠裡,心裡沮喪地想:「我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不如不活了。」

那天工人把茶菁採回來了,一倒在地上,林玉萍瞬間眼淚流了下來,「那是這整個茶季裡最精華的一批茶菁啊,可是我把自己搞得連活都不想活了。」那天,她讓工人提早下班,自己拿起蒲團靜坐。

淡泊名利 茶湯更顯氣質

就在她極度低潮、打坐之際,說也奇怪,一個訊息不斷地打進了她的腦中,「妳滿腦子妄念,難怪妳茶做不好,又想得獎、又想茶賣得更好、又想茶做得更香,每天都用不健康的心態做茶,妳的茶當然做不好。」

她心想:「究竟要怎麼樣做一泡日本茶友口中所謂的『有氣質』的茶呢?」心裡又有聲音告訴她:「把功利的想法放掉,每天茶菁回來,只管把苦味、澀味、菁味不好的東西拿掉,剩下來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味道,一定是最有氣質的味道。」

從低潮中甦醒,從那一泡茶開始,林玉萍開始拿頭等獎,茶湯的品質也逐漸走向穩定,自此之後,製茶對她而言變得非常輕鬆,根據當天茶菁的情況來調整做茶的時間、溫度和發酵度,完全把老師傅的語錄、茶改場的筆記拋在腦後。

「茶是佛的語言」這句話令她相當觸動,她開始回想自己怎麼好端端地從臺北回家鄉來製茶,回首一路走來的坎坎坷坷,她心想:「莫非我來做茶,是要傳達一些更重要的語言。」彷彿領悟到她做茶的使命,從那天起得不得獎對她而言已不再重要,客人也常反饋說:「妳已經走出自己的路。」

友善土壤 新考驗與新動力

而林玉萍對於茶園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也因為太有想法,給自己帶來莫大的考驗。自從父親看到她是真心想做茶,而且初試啼聲就抱了一個特等獎回來,就把承租出去的茶園陸續收回來交給林玉萍管理。

她還記得第一天踏入茶園時,簡直嚇呆了,整棵茶樹只剩下頂上是健康的,旁邊都是枯枝爛葉,整個茶園的土壤都硬邦邦的。找中興大學的農業專家來鑑定,斷定是藥物長期累積、有殺草劑殘留,土質酸化嚴重PH3.8。那天起,林玉萍從改變土壤的PH值開始,堅持不噴藥,用石灰扮入土壤中,再加上豆殼等有機肥料,幾年下來茶園的土壤不斷地恢復中。

在林玉萍的照料下,茶園生態變好了,但是她又面臨了新的考驗,「連續幾年都沒辦法得獎,因為太有有機概念了,紅蜘蛛、蛇等都來了,生態豐富,小綠葉蟬反而變成最弱勢,被吃光光。」她的信心開始動搖。

當林玉萍舉棋不定時,老客戶、茶友們往往是她商量的對象,「如果做有機茶,只會讓你虧錢,沒有頭等獎;你不做有機,讓你有名又有利,那你要選哪一種?」客戶回答她:「當然是要選有名有利啊,但是我告訴妳喔,妳賣給我的必須得是有機茶喔。」林玉萍聽了啞然失笑,似乎又找到了堅持前進的動力。◇

東方美人茶典故

別稱 又稱白毫烏龍、膨風茶、椪風茶,每年採摘季節在端午前後。

特點 全世界僅臺灣產製,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吸食後,長成的茶芽稱為「著涎」的茶菁,著涎的程度決定茶葉品質的好壞。

外觀 茶乾呈現白、綠、黃、紅、褐五色繽紛。

發酵度 是半發酵茶裡發酵度最重的茶,約60~80%。

顏色和口感 茶湯呈琥珀色,茶香中含熟果香和蜂蜜香,口感甘潤香醇、圓滑滋潤。

百年前,當大部分的臺灣茶農認為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菁會影響賣相而刻意捨棄時,生性節儉的客家茶農卻捨不得,依舊將這些有瑕疵的茶菁製成烏龍茶,挑到臺北的英國洋行販賣。

沒想到英國商人品嚐後,驚豔這種被小綠葉蟬叮咬過的烏龍茶,竟能散發自然淡雅的蜜果香,高價收購回銷英國並上貢給英女王。英女王驚訝人間竟有如此美味,賜名為「東方美人茶」。當茶農返回客家莊後,描述自己的茶葉被英國人高價收購,被鄰居笑稱「膨風」(吹牛之意),膨風茶的名聲遂廣為流傳。
 
--轉自《新紀元》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b5/301/11389.htm(新紀元周刊)
*PDF版訂閱一年52期美金$10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十二歲正值人生的黃金歲月,黃賽聰卻毅然放棄科技新貴的優渥生活,帶著妻兒來到南投縣國姓鄉,以生態復育為終生職志,種植有機的台灣咖啡,並以獨特的「冷沖」咖啡讓遊客驚豔。
  • (shown)張俊傑說,繪畫不是技術而是心術,做一個善良、正直、率真的人是繪畫的基礎,藝術的境界走到高處,表達的是對自然與萬物的愛。提升自己的心靈,與自然結合,不斷提高層次,是沒有止境的。
  • 「一個人吃甚麼、怎樣吃,就道出怎樣的人生觀、生活觀和價值觀。」──《真味良食》作者陳嘉麗
  • 興起於維多利亞時代的下午茶,如今已成為英國人鍾愛的習慣。它不僅詮釋了英國的文化,更體現出一種生活的美學。
  • 雖然筆者對茶瞭解不多,但看到漢普斯敦的包裝上有「Demeter有機認證」和「公平貿易」這兩種認證標籤時,便相信這一定是品質上乘的良心好茶。
  • 【大紀元7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特稿)兩年多前柏林市開了第1家珍珠奶茶店BoBoQ。經營者非常低調,並沒有大肆宣傳。雖然現在全歐各地已有106家BoBoQ連鎖店,經營者還是本著勤實做生意的初衷,不希望樹大招風。
  • 八八水災將滿3年,紀錄片「人在草木間」記錄嘉義梅山太和社區的茶農,在漫長重建過程中,重新發掘人與土地、人與茶的關係。
  • (shown)彷彿水結晶實驗,孩子們的純淨之心預告了一壺好茶, 去年在台北花卉博覽會開幕和史博館法門寺文物展中一群小小茶人優雅又嫺熟地注水、奉茶,廣袤中華茶道文化,在21世紀是發揚或沉寂?在小小茶人氣定神閒中看出一點端倪。
  • 【大纪元2012年08月23日讯】中華民族是一個喜歡飲茶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品茶是文人的雅趣,茶能入畫,也能入詩,以茶學禮可以改變人的品性。陸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隨遇而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