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篆書(上)

作者:蘇醒
font print 人氣: 515
【字號】    
   標籤: tags:

篆書,是上古文字的合稱,包括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和小篆等。其中甲骨文質樸高妙;鐘鼎文也叫金文,字體雄偉、凝鍊厚重;大篆,為西周後期太史籀所創,也稱籀文,《石鼓文》就是其中的一種,也是今天所見到最早的石刻文字,用筆雄強渾厚、樸茂自然。小篆又稱秦篆,由秦相李斯所制。有時又把小篆以前的文字統稱為大篆。

小篆線條粗細均勻,藏頭護尾,不露鋒芒,圓潤之中頗見筋力;結構上注重點畫的均衡勻稱,形成修長、端莊、平正的形體。布白劃一,排列方正;風格上,清新秀麗,婉通流暢,有整齊流動之美。

從書法史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冊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帶百官巡視各地,刻石記功,今存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嶧山刻石》和《會稽刻石》等,皆為李斯所書。觀其運筆流暢飛動,轉折處柔和圓勻,挺遒流暢,筆筆如鐵線;結體端莊嚴謹;字形稍長,造型健美;分行布白體勢工整。

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絕妙。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璽,猶夫千均強弩,萬石洪鐘,豈徒學者之宗匠。亦是傳國之貴寶。」筆畫如箸,又名玉箸篆,畫若鐵石,字如飛動,刻諸名山,銘於鐘鼎,為不易之法。

漢魏時期曹喜、許慎、蔡邕皆工書,篆隸絕世。漢碑篆額較多,《袁安碑》、《袁敞碑》、《正始三體石經》等皆傳世名跡。

唐代李陽冰承《嶧山碑》筆法,以瘦勁取勝,結體縱勢而修長,線條遒勁,筆畫從頭至尾粗細一致,婉曲翩然,謂之「鐵線描」。清孫承澤云:「篆書自秦、漢以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今觀《三墳記》,運筆命格,矩法森森,誠不易及。然予曾於陸探微所畫《金滕圖》後見陽冰手書,遒勁中逸致翩然,又非石刻所能及也。」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時謂之「筆虎」。

將小篆書寫到盡善盡美的地步,博遠之外,頗具清麗意象。唐呂總說「李陽冰書若古釵倚物,力有萬夫,李斯之後一人而已。」傳世刻帖有《三墳記》、《城隍廟碑》、《謙卦銘》、《怡亭銘》、《般若台題名》等。

宋代的徐鉉自謂得師於天人之際,精於小學,工篆隸,篤好李斯小篆,曾受詔校《說文解字》,徐鉉篆書,深諳古法,點畫皆有法度,但骨力總不及李陽冰。一個偶然機會獲見《嶧山碑》摹本,潛心學習,終愈發縱橫致逸,氣格多古。現在立於西安碑林的《摹嶧山碑》就是由他的學生鄭文寶書寫的。

元明之間,習篆者不乏其人,吾邱衍、泰不華、李東陽、宋璲、文徵明等各有特色。

清代金石考據風盛行,篆隸之書大興,湧現出許多大家,王澍、洪亮吉、孫星衍、桂馥、錢坫、鄧石如、吳大徵等皆一時名手。洪孫難分甲乙,唯剪毫作書,同於王澍,並沿用吾邱衍法,收出旋筆使圓。嘉慶時鄧石如崛起,震動書壇。

鄧石如,號完白山人,布衣終生,工各體書,以篆書造詣最深,可稱斯冰後第一人。篆隸書凝重遒勁,質樸渾厚,能於緊密中見疏闊,嚴整中求變化。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脫;行氣整飭工穩,體勢森嚴剛毅,韻度豪邁醇厚。其篆舒展寬鬆,字體修長,有縱橫辟闔之妙。影響巨大,晚清吳熙載、趙之謙、吳昌碩等均受其影響。

清末乃有楊沂孫,從獵碣入手,參以鐘鼎款識,自謂歷劫不磨。吳大徴,平整勻凈,凝重簡煉,中年雜參古籀,別闢蹊徑。徐三庚篆書姿媚綽約,或藏或露,起伏頓挫,時人謂之「吳帶當風」。近代吳昌碩,專攻石鼓文,變橫為縱,用筆遒勁,氣息閎深,不拘成法,朴茂雄健,結體以左右上下參差取勢,自出新意,前無古人。

小篆具有統一、嚴整、秩序的形式美,又蘊含著深沉、冷靜、清傲的理性美。小篆自初建之時,何不是體現了大秦帝國嚴整肅穆之風。小篆一如兵馬俑中的戰士,嚴整肅穆,高貴而不可侵犯。唐王朝李陽冰的《般若台》、清朝鄧石如的《白氏草堂記》,哪一個不具有力可扛鼎的力量。

秦始皇刻石,將其立於名山之巔,則是用以炫耀他統一六國的功業,作為帝王的威嚴、自信與長治天下的意願。然而在秦刻石這一精神目地實現的過程中,同時也創立了一種可以使書法更長久留存的形式,開拓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

中國書法藝術的兩大系統,一為碑系,一為帖系。秦刻石則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碑系開山之作。李斯秉承天命,創製小篆。從《嶧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書法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結構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

書藝之高超掩滅先軌,散絕後賢,使一切寫小篆之人皆難入其境。觀其書法,用筆似錐畫沙,勁如屈鐵,體態狹長,結構上緊下松,平穩端嚴,疏密勻停,雍容淵雅,有廟堂之概。唐張懷瓘則稱頌李斯的小篆是:「畫如鐵石,字若飛動」、「骨氣豐勻,方圓妙絕」。《書斷》論曰:「畫如鐵石,字若飛動,斯雖草創,遂造其極。」

李斯,為秦王統一六國立下功績,又因害死韓非、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而遭非議。最後被胡亥腰斬於咸陽,並夷三族。如此爭議人物,竟是小篆的開創者,所寫的小篆,千年而下,竟沒有超過的,真是不可思議。

李斯之後,小篆千年沉寂,至唐李陽冰出,方為一觀。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精工小篆,圓淳瘦勁,被譽為李斯後小篆第一人,對後世頗有影響。自秦李斯創製小篆,歷兩漢、魏、晉至隋、唐,逾千載,學書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學中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常感嘆無人可以共論書藝,於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薦了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後起之秀,這位年輕書家即是褚遂良。
  •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國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入古出新,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並被尊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
  • 宋四家蘇、黃、米、蔡,各有自己的風貌,而四家當中最具藝術創新意識的當推黃庭堅。黃庭堅寫字非常用功,年輕時雖然書法就已經相當出色,但他仍對自己的字不滿意,原因是.......
  •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他的母親曾入宮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蔭而當了個縣官,但他「全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為了藝術,丟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來,見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鮮美,幽靜中泛著鳥語花香,彷彿置身桃花源。不遠處有涼亭一座,依稀傳來聲響,於是緩步走向涼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