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選讀:徐人歌

黃千峰
font print 人氣: 422
【字號】    
   標籤: tags:

徐人歌

延陵季子(2)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註釋

(1)劉向《新序》曰:「延陵季子將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於是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乃為之歌。」
(2)季子: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四公子,曾出使列國。後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史載其有讓國之義及掛劍完諾之事,《史記‧吳太伯世家》:「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捨之。……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賞析

此詩為徐人歌詠季札守信重諾之事。吳國公子季札出使晉國,途經徐國拜見徐君,而徐君對季札佩劍的喜愛之情見於顏色。季札看在眼裡,心中默許從晉國歸來後要將這柄寶劍相贈;但當回程又至徐國時,徐君卻已亡故,季札便解下寶劍懸掛在徐君墳前的樹上,以為誠信。

季札動之於心的承諾其實並沒有人知道,徐君也早已死去不會需要這把寶劍了,但季札以為「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承諾重在真念而非酬答,季札掛劍,如此簡單而純淨的守信之舉,足令後世聞之者心慕且慚愧不已。

參考語譯

美哉吳國的季札啊!沒忘早先默許之承諾,
解下千金的寶劍啊,繫掛在墳前以贈徐君。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更多:古詩選讀:《詩經》子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歌謠為散見於典籍中的上古逸詩,其辭簡短雋永,自然和韻,而未收於《詩經》。今所見者多錄於郭茂倩《樂府詩集》與清‧沈德潛《古詩源》中
  • 古歌謠仍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潛在其〈古詩源序〉中便提到:「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猶觀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崑崙之源,於詩教未必無少助也。」
  • 鳳凰與麒麟都是上古傳說中的仁獸,只有太平盛世時才能見著,而今卻在亂世出現,還淪落獵人之手;一如仁者之不遇明君,竟遭逢輕視戲弄。
  •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的大夫,於昭公時為相,從政期間使得鄭國富強,百姓有禮。由於他不以利益為尚,而以禮義和全民的福址做為施政的考量,認為「為善者不改其度」、「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左傳•昭公四年》),重新分配田地,擬定軍賦制,觸犯到了許多人維護自己的私心…
  • 楚狂接輿作歌之事見《莊子‧人間世》及《論語‧微子》篇。《論語》所載較簡:「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 明月皎皎,秋桐藹藹,她是獨坐青軒的淑女,也是悵望雙燕的思婦。沒有人知道她一生經歷了什麼,唯有在她留存的詩歌中,勾勒出一道清麗朦朧的身影。
  • 西晉的華麗深宮內,住著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傾國的容貌,反而姿陋無寵,體弱多病。但她憑藉獨一無二的才德,位居眾妃嬪之首,深受宫人禮敬。當三千佳麗湮沒於歷史洪流,人們卻記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 南朝的沈滿願,應是那個時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名門閨秀,將軍嬌妻,才女詩人,都是她身上令人豔羨的標籤。
  • 映日荷花,接天蓮葉,正是夏季賞心悅目的風景。藕花深處,輕舟之上,一個個窈窕婀娜的採蓮女,比那碧葉紅葩更具詩情畫意。
  • 一花一木皆成字,一水一山可入詩。他是遊走於江南形勝的貴公子,用審美的眼光遊賞四季山川,用精美的妙筆勾勒天然畫卷。南朝時期,山水詩初興,他就是當時最為傑出的山水派詩人之一——謝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