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回歸

什麼是傳統武術?

文︰李有甫(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評委主席)/攝影︰戴兵
font print 人氣: 227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三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2011年10月9日落幕。大賽致力於恢復傳統武術,面對許多武術愛好者和武術參賽選手的詢問:「什麼是傳統武術?」評委主席李有甫剖析本義,釐清新武術的誤區,還原傳統武術面貌。

「傳統」二字,重在傳,「傳」字的意思是由「傳道授業」的師教給學生,把學問道德傳授給學生,所以,武術必須是有師父教的;傳字也有延續歷史代代相傳的意思,莊子說,薪盡火傳,即傳火於薪,延續不斷。「統」字在這裡是系統的意思,來源西方教學的制度,是要分成各個學科,系統的教育學生,叫做傳統教育。中國近代學者就在教育上沿用了這個名詞。所以傳統武術在早期是叫作「真傳」,或叫「師傳」武術。

傳統武術顧名思義,由歷史上代代相傳的師父教給學生,而且是分成各個門派(學科)分門別類形成系統傳承下來的武術和武德,叫做傳統武術。

而新武術,不是代代相傳的那種傳統武術,所以他們自己叫做新武術,或自選武術,就是把各門各派的都可以選一些,拿來加進去再自己修改,和傳統武術有很大區別。新武術的來源是1958年「大躍進」時由行政部門制定武術「大躍進」產生的,加了些高難度的翻跟頭、優美的舞蹈動作。到了文化大革命時就徹底改了:把各門各派、舞蹈、體操、雜技、西方藝術體操,全部拿來「為我所用」,叫作「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的這個既不注重用法,又不重養生和內功,像舞蹈也像體操的新武術。這種現象與練新武術的人沒有關係,他們是那個時代和社會環境使然,也是受害者。但是他們如果有好的基本功,找到好老師,改練傳統武術是很有條件的。或者改練中國古典舞也很好。

文明源於高境界體悟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弘揚傳統,傳統武術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家知道,中華文化、道德,各門藝術、學問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是像莊子說的那樣薪火相傳繼承和發展下來的,是經過漫長的歷史實踐和檢驗,能夠獨立於中華文化藝術之林,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錘鍊考驗而形成的。這是傳統文化、道德形成的原因,那麼這傳統的道德文化是怎麼產生的呢?

眾所周知,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儒、釋、道三家為主要源流承傳下來的,其中老子創建道家理論,源於五千年前的廣成子和黃帝,老子以自己的實踐和體悟寫了《道德經》,奠定了道家理論;孔子創儒家;佛家源於印度,在中國流傳近二千年,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民族文化,以道德為根源。老子的《道德經》形成道家學說和修煉方法,爾後二千多年,道家文化的繼承者無不以繼承老子學說為榮。老子所謂道,就是指宇宙規律;而德,就是按照宇宙規律去做事。人類一切文明都由道德而來。人們放下自我的慾望和執著,全身心的體悟自然界和宇宙的規律而感受和體悟出自己的認知。這些人,他的體悟遠遠超出一般常人,可以說是超常的人,我們的古人稱他們為聖人,即神聖的覺者。後人如果達不到他們的境界,就必須向他們學習,獲得他們的傳授,還要刻苦努力才能成為他們的繼承者,這樣流傳的文化才叫作傳統文化,也叫神傳文化。

沒有繼承,如何創建

武術門派的創始者,其實也和聖賢們創建他們的學說是一樣的。只是層次不同。這一門派的創始人,體悟出高層次的武術技藝和理論,超出常人,後人也只能求學乞教,如果師父考驗可以教,徒弟還要修德吃苦,勤學苦練,也要有些悟性,尤其不可以驕傲,往往剛剛學到皮毛,因為自己沒見過世面,就覺得了不起了,可以如何如何了,過不了這一關,就很難形成「傳統」。這樣的徒弟明白過來後,覺得挺遺憾,其實真正難過的是師父,他有「高處不勝寒」的孤獨和寂寞。而那學到皮毛的徒弟如果成為「師父」的話,就更糟糕了。我們的傳統武術就是這樣艱難地傳承下來的。

打個比方,張三豐創了太極拳,後人練的太極拳達不到張三豐的境界;他達不到,就要改,所以各門各派的太極拳很多,流傳很久,但是比起早期的,繼承真傳的如陳常興和楊露禪,以及後來高手名師,就越來越差了。甚至為了自己的名,連創始人都不承認了。太極的理論是哪裡來的呢?不是道家陰陽學說嗎?同樣道理,形意拳、八卦掌、螳螂拳、八極拳、查、花、炮、紅、通備、南拳等等,如果沒有超過或達到前人的層次和境界,就不要改。如果有德大的習練者苦修苦練達到更高的智慧和境界,有一天他真的悟出了某種武藝和學說,就會形成和建立一個新的門派和學說,也會成為而後的傳統文化。但這很難,也許多少年才會有一個,而且真有超越的,同仁和前輩也會印證。如果隨便就把自己當作這樣的人,那是狂妄。

武術門派的創發與承傳

不是真的境界超越前師,就不要改動,改動就不是傳統了。有人說王羲之的書法是改了前人的。確實,不但王羲之,柳公權和顏真卿也改了前人的,但是,他們那是超越,或者已經達到了前人的境界,才自成一格。武術也是一樣。武術在不是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出現過這樣的人,如姬龍鳳創的形意拳,董海川傳授的八卦掌,王朗創螳螂拳,還有長拳、南拳等,如果後人真的超越,創編,有何不可?但是,沒有繼承,如何創建?所以,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是精髓的承傳。

就武藝武德而言,莊子《說劍》就有天子劍、諸侯劍和庶人劍,以劍論道,以武論德。莊子暢揚劍術,有: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之疾快,但卻為了不用;秦末楚漢時之項莊舞劍納入成語,千古流傳;漢末三國關雲長之武藝,又以義高而稱聖;唐太宗李世民擁神勇良將,止戈平天下,功彪青史;盛唐之時有裴旻劍術,與太白詩、張旭草書共稱三絕;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不戰平天下,後世流傳太祖長拳,是對其武德之讚頌。此外養生部分就有彭祖壽考、華佗五禽戲、葛洪煉丹、三豐擅劍,直至明清,天象使成,古來所傳,斯世所悟,促成了明清時期的武術孕育而成。

明清時期的武術創建和發展,都達到了空前的盛況,他的特點是有承傳,有創建,有普及、推廣和發揚,延至民國,內外兩大家,和各門各派都有廣泛的承傳和發揚。在此承傳的基礎上,武術門派林立內涵豐富理論的基礎上,原本可以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但是,在中共專制制度下,武術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一樣,被視為四舊,在肅反、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大饑荒、文革等歷次運動中,被全面系統地破壞,使中華傳統文化、道德、文明成了一片廢墟,重整道德文化的,要使之復興,談何容易!可以說,今天的繼承傳統,提倡道德,就極其的珍貴,有傳統才能有復興,有道德才能有創建。新唐人電視臺三屆世界武術大賽,環球同道心有靈犀,為了中華道德文化的復興,斯世同仁,捨我其誰。


男子器械組亞軍、來自美國的吳恪霖表演少林地螳雙刀。

男子拳術組亞軍、來自美國的李沛雲表演形意拳。


南方拳術組亞軍、來自臺灣的曾成郎表演少林震鶴。

南方拳術組亞軍、來自美國的黃浩福表演洪家虎鶴雙形拳。


女子拳術組季軍高夏洋子表演劈掛拳。

女子器械組亞軍、來自美國的趙芸表演洪家少林劈掛刀。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術,是一種需要身體各部肌肉,各個關節以及內臟器官都要參加活動的運動。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的靈活性以及腰部的柔韌性、上下肢的力量和氣息的調動,在武術運動中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武術家們常說:「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練拳不活腰,終究藝不高。」
  • 吻靴主要是鍛煉小腿後部的腓腸肌、比目魚肌及跟腱的伸長性,同時也鍛煉了小腿前部的脛骨前肌和肌腱的收縮性。另外,由於屈膝下蹲,也鍛煉了腿部肌肉的力量與彈性。
  • 前俯腰主要是鍛煉腰椎的關節、軟骨和韌帶的柔軟性,使腰椎在運動中能夠達到前屈的極度。
  • 馬襠步主要鍛煉股直肌、縫匠肌、內外側肌、脛骨肌、腓骨肌和比目魚肌等的力量。
  • 混元樁主要鍛煉週身氣血的活暢,並增強腿部股直肌、脛骨前肌、腓腸肌、比目魚肌等肌腱及腳部韌帶的力量和堅韌。
  • 肘鼎主要是鍛煉三角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和肱前肌等肌肉的力量。
  • 鬆肩訓練是鍛煉肩關節靈活性的主要項目,也是鼎臂訓練以後所必須要做的活動性練習。《華拳譜》曾說:「臂有力而肩僵,拳之揮動何能自如................
  • 馬步衝拳動作是1兩腳開步站立,兩腿屈膝半蹲為馬步,兩手握拳抱於兩腰側,拳心朝上,拳眼朝外;2右拳慶腰部向前平伸衝出,變拳心朝下
  • 武術在套路運動方面,分徒手和器械兩種,包含著輕快飄逸的,雄偉渾厚的、趺撲翻滾的,舒展勁拔的,短小緊削的,柔的、剛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
  • 彈腿預備要領是當左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左手;當右手做動作時,眼睛注視右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