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的網絡獨裁專制

人氣 2

【大紀元2012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方菲編譯報導)儘管中共當局百般恐嚇,但近幾年,中國民眾利用互聯網追求正義、進行反腐敗鬥爭的例子依然屢見不鮮。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近期特別摘錄了前CNN駐京處主任麗貝卡.麥金農(Rebecca MacKinnnon)新書《中國的網絡獨裁專制》(China’s ‘networked authoritarianism’)中對此現象的討論。

麥氏指出,在2009年,21歲的女服務員鄧玉嬌在湖南省一家結合餐廳、水療、沙龍服務的娛樂場所工作。這裡的顧客在美酒佳餚後可以享受理髮、修甲、按摩等放鬆服務,該場所也提供性服務。當地一名幹部在此招待朋友,看中了鄧玉嬌並要求進行性行為,被拒絕後企圖用強。鄧玉嬌用修腳刀還擊時誤殺了這名共產黨員。

這一事件在網上迅速傳開,鄧玉嬌被視為女英雄。一名博主追查到鄧玉嬌被關押在當地的精神病院,將照片張貼在網上。女性網民熱情跟貼,題為「我們都是鄧玉嬌」。政府努力壓制此新聞的行為引起人們的憤怒--小地方官員濫用權利、經濟壓力迫使年輕女性在這樣骯髒的場所謀生。可能意識到一旦將鄧玉嬌定罪會引發騷亂,當局最終放棄了對她的謀殺指控,改判較輕的罪行並釋放了鄧玉嬌。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與鄧玉嬌同等遭遇的人可能已經被關押在監獄或精神病房裡,外人不會知道內情。互聯網賦予了普通中國人說真話的權利並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追求正義。然而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用戶對自己的國家和世界有被操縱的和扭曲的觀點。

在1989年學生政治運動後,大學對學生保持相當嚴格的控制。作者最近訪問北大時遇到了一位本科女生,她有一雙小鹿般的眼睛、穿著時髦,她希望為她的學生雜誌採訪作者(以下稱呼她為瑪麗,以避免可能對她造成的麻煩)。她問作者作為CNN記者在中國的經歷以及中國政府如何對待西方媒體。作者告訴她,在1990年左右,「我和我的同事頻繁被警方拘留。」

「真的麼?我不知道這種事情發生在外國記者身上。」「現在情況依然這樣。你知道有時中國記者會因為調查深入而坐牢。」瑪麗很震驚地盯著作者,「我不知道」,她輕聲說。

在所有的現代社會都會有關於如何規範和管理媒體及信息網絡的爭執,並引申到哪種體制偏向有錢有權的人。但是在中國,如何管理、經營和監管信息網絡是完全不透明並且沒有公眾監督。這個總體透明度加上中共當局的政治審查、對私營部門的監督和收買,構成作者稱之為「中國獨特的網絡管制」主要部分。

該系統的成功關鍵是,政府並沒有試圖控制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但是在政治信息上有效地控制了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高等教育的精英們,使他們在關於自己國家的很多問題上不了解真相或有扭曲的觀點,更不用提對其他國家的了解。

2005年PBS紀錄片錄製人員採訪了北京附近大學學生,向他們出示1989年一名男子站在坦克前的圖片。令人驚訝的是(至少對西方人而言),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認出這一圖片。作者認為,中國的大學生對於他們自己社會、歷史和現實的狹隘理解是中共當局最大的成就之一。

1989年前中共領導人胡耀邦的去世引發了天安門抗議活動,但是真正的導火索是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喬夫訪華。學生希望中國領導人學習戈巴喬夫的公開性政策。血腥鎮壓6.4後,鄧小平推翻了中國遵循戈巴喬夫的領導的希望。

作者還寫道,鄧小平的努力給中國網絡帶來有限的公開性:人們可以同過互聯網解決個人或地方的不公,擴大公共話題,但同時政治制度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改變。一旦跨過政府的政治紅線,人們會發現他們並不擁有比20年前更好的法律保護。

例如,觸犯中共當局紅線的人包括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他在2008年底被逮捕,2009年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0年徒刑。藝術家和政治活動家艾未未--以非正統的藝術裝置和對腐敗、政治改革的坦率言論而聞名國際--在2011年初以稅務欺詐為名為逮捕,真正原因是他參與民主改革運動。

據關注中國的人權組織「對話基金」調查,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年)被以「危害國家安全罪」(對政治、宗教或種族異議人士最常用的罪名)的人數是過去三年的兩倍。從那以後,政治逮捕持續高於20世紀90年代。由於網絡監督,一般人很少能了解這些逮捕事件。

作者調侃,一個進行網絡監督的政府可以享受到控製網絡言論的好處。政府追踪網上聊天,提醒官員潛在的不安因素,讓中共官員更能在問題失控前加以控制。有時公民可以通過人肉搜索迫使腐敗官員辭職,甚至有時法律或法規會因為人們網上投票結果而改變。因為,5千萬中國網民感到更自由、不像從前懼怕政府。通訊革命在很多方面改變的中國,然而迄今為止,與期望不同的是,共產黨依然牢牢地掌握著權力。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緬甸網絡管制最嚴 百密終有一疏
中共加強管制個人域名註冊
谷歌聲明 震撼中國網民
分析:互聯網自由和中國特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