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攝影家張照堂紐約攝影展開幕

人氣: 1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3月17日訊】3月16日下午6時,紐約臺灣書院在曼哈頓42街1號,舉辦臺灣著名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潛越臺灣意象1960-2005」紐約攝影展開幕式。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高振群處長參加開幕式並講話。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高振群處長,臺北文化中心主任游淑靜,攝影家張照堂先生,策展人Michael Mehl在開幕式上(攝影﹕戴兵∕大紀元)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在紐約展出(攝影﹕戴兵∕大紀元)

開幕後策展人Michael Mehl主持藝術家座談,分享攝影家張照堂先生半個世紀的創作過程與創作理念。

攝影展由美國德州 FOTOSEPTIEMBRE USA攝影節總監Michael Mehl擔任策展人,展出不同時期的代表作27件,展出「潛越臺灣意象1960-2005」之主題。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在紐約展出(攝影﹕戴兵∕大紀元)

張照堂先生是臺灣攝影界重量級人物,他從1958年開始拍照,至今未歇寶刀不老,同時從事電視片、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創作、策展與教學;他策劃、主編、撰寫多種臺灣攝影家的叢書,與攝影主題的專書。

Michael Mehl認為張照堂的攝影,無論是早期拍攝捕捉鄉村老人、孩子的生活場景,到大學時代受現代藝術的影響,體現知識青年對個人生命價值、對生活的思考,還是進入社會後對社會各階層人生活的關注,所有的攝影作品看似寫實,而背後反映了攝影師對於這個現實本質的內心思考和意向,帶有一種超現實的散文式風格,因而攝影展的主題其實反映了一個大視野下的人的反省或攝影家的覺醒,別有意味。

60-70年代戒嚴的臺灣,許多題材是禁忌,張照堂將鏡頭聚焦在臺灣的自然環境與民俗風情,也以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為題材,「透過鏡頭,發現臺灣生命的內蘊與美麗。」將紀實報導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層次。

「不自由會使創作上更自由,因為你想突破這個限制,讀書、思考,通過創作表達自己對現實壓抑下的反抗,所以壓力變成一種助力,用創作來表達這種反抗,那就是助力」張照堂說。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藝術家座談(攝影﹕戴兵∕大紀元)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藝術家座談(攝影﹕戴兵∕大紀元)


80 年代後期解嚴,以往禁忌的議題,如政治、經濟、文化、人權、性向、族群等各式各樣的議題,逐一浮出檯面,張照堂先生因而更大量地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華,除了擔任公共電視紀錄片系列「歲月中國」的編導、剪輯與攝影工作外,也陸續企劃編輯了「影像的追尋」、「臺灣攝影家群像」、「看見淡水河」、「女人.臺北」、「看見原鄉人」、「家園重見—走過九二一影像報告」等攝影文集,多方面觸摸、描摩臺灣社會的肌理與脈搏。

Michael Mehl說,張照堂是藝術家,但從某種方面說他也是政治家,因為他通過自己的創作表達對社會現實的個人觀點,和突破這種限制的反抗,而不僅僅是記錄自己身邊的事情。2011年張照堂因「展現臺灣社會變遷的各種精神面貌,忠實反映社會的發展,風格犀利而強烈,樹立現代攝影里程碑」而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張照堂的攝影作品展將展出至5月18日。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在紐約展出(攝影﹕戴兵∕大紀元)


台灣攝影家張照堂先生攝影展在紐約展出(攝影﹕戴兵∕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