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到死的唐中宗(六)

子正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六、三思構陷忠良困,社稷中堅終遭難

敬暉等害怕武三思進讒言,以考功員外郎崔湜為耳目,伺其動靜。崔湜見中宗親近武三思而忌諱敬暉等,乃改弦易轍,悉數把張柬之等人的謀畫告訴了武三思,武三思引崔湜為中書舍人,崔湜反過來成了武三思的耳目和左右手。這又是敬暉等人不識人的例證。

古語說,人以類聚。武三思本是奸佞之輩,自其復被寵信以來,先前的奸佞之輩蜂擁而至。這其中,最為壞損的佞臣要數鄭愔。當初,殿中侍御史鄭愔諂事太后男寵張易之兄弟,二張敗,被貶為宣州司士參軍,因牽扯貪贓枉法,逃入東都洛陽,悄悄去拜謁武三思。初見三思,哭的昏天黑地,轉而大笑不止。三思素來貴重他,對其哭笑怪狀甚是好奇,就探問因由。鄭愔見自己賣瘋得計,乘機說道:「始見大王而哭,哀大王將戮死而滅族也。後乃大笑,喜大王之得愔也。大王雖得天子之意,那五人皆據將相之權,膽略過人,廢太后如反掌。大王自視勢位與太后孰重?彼五人日夜切齒,欲噬大王之肉,非盡大王之族不足以快其志。大王不去此五人,危如朝露,而晏然尚自以為泰山之安,此愔所以為大王寒心。」

武三思大悅,與之登樓,問自安之策,引為中書舍人,與崔湜皆為三思謀主。

三思與韋后日夜譖張柬之、敬暉等忠臣,云「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中宗終於相信了讒言。

三思等乘機為中宗畫策:「不若封暉等為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之權。」中宗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分授張柬之等人為王,罷除他們參知政事的權力。

三思令百官復修武則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盡皆復位,大權盡歸武三思之手。

張柬之鑒於武三思權傾朝野,欲退身自保,上表請歸襄州養疾;乙未,以柬之為襄州刺史,不知州事,給全俸。

武三思隨後又將其它四大臣排擠出草堂,貶為地方刺史。

少府監丞宋之問及弟兗州司倉宋之遜皆因牽連張易之而貶嶺南,逃歸東都,隱匿在友人駙馬都尉王同皎家。同皎痛恨武三思及韋後所為,每與親信說起此事,輒切齒痛罵。宋之遜在簾下聞之,遣其子曇及甥校書郎李悛向武三思告密,欲以自贖。三思指使曇、悛等上書,告王同皎等潛結壯士,謀殺三思,乘間勒兵詣闕,廢皇后。中宗命推問,王同皎等皆坐斬,籍沒其家。

武三思與韋后日夜譖敬暉等不已,於是,中宗又貶四大臣官職,與其同立功者也多半被貶。

丞相巍元忠素負忠直之望,武三思憚之,矯太后遺制,奪其權位。後來,魏元忠懾於武三思和韋後淫威,不復強諫,惟與時俯仰,中外失望。

至此,忠於李唐的大臣要麼被貶於外,要麼養病自保,要麼閉口不言,要麼坐罪誅滅,朝堂之上,成了武三思、韋後恣意弄權亂國的場所。

武三思指使鄭愔告敬暉、韋彥范、張柬之、袁恕己、崔玄煒與王同皎通謀。六月,五大臣又被貶為司馬。

武三思依然不滿足,又陰令人書皇后穢行,榜於天津橋,請加廢黜。中宗大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窮核其事。承嘉承三思意,奏言:「敬暉、桓彥范、張柬之、袁恕己、崔玄煒使人為之,雖云廢后,實謀大逆,請族誅之。」三思又使安樂公主譖之於內,侍御史鄭愔言之於外,中宗命法司結案。大理丞三原李朝隱奏稱:「暉等未經推鞫,不可遽就誅夷。」大理丞裴談奏稱:「暉等宜據制書處斬籍沒,不應更加推鞫。」中宗因為敬暉等曾經被賜鐵券,許以不死,乃長流敬暉於瓊州,彥范於瀼州,柬之於瀧州,恕己於環州,玄煒於古州,子弟年十六以上,皆流嶺外。擢承嘉為金紫光祿大夫,進爵襄武郡公,談為刑部尚書;出李朝隱為聞喜令。

三思又諷太子上表,請夷敬暉等三族,上不許。

中書舍人崔湜說三思說:「暉等異日北歸,終為後患,不如遣使矯制殺之。」三思問誰可使者,湜薦大理正周利用。利用先為五王所惡,貶嘉州司馬,乃以利用攝右台侍御史,奉使嶺外。等到哪裏時,柬之、玄煒已死,遇彥范於貴州,令左右縛之,曳於竹槎之上,肉盡至骨,然後杖殺。捉到敬暉,將其千刀萬剮殺死。強逼袁恕己飲野葛汁,盡數升不死,不勝毒憤,仍捶殺之。周利用還,擢拜御史中丞。薛季昶累貶儋州司馬。飲藥死。

三思既殺五王,權傾人主,常言:「我不知代間何者謂之善人,何者謂之惡人;但於我善者則為善人,於我惡者則為惡人耳。」

時兵部尚書宗禁客、將作大匠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皆為三思羽翼。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僕丞李俊、光祿丞宋之遜、監察御史姚紹之皆為三思耳目,時人謂之五狗。

唉,忠臣遇昏君,均不得善終,這似乎成了慣例。難怪儒家有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然,人之命運,確也不由自己決定。達窮之論,不過是儒家的理想追求,但,命運的車輪往往帶人進入不得已的境地。要是再遇到窮凶極惡的佞臣,欲抽身自保也不可得。所以,儒家也有捨身取義的忠烈選擇。

如果,生命真的是一個輪迴,那麼,無論甚麼角色,都是不由自己選擇的。關鍵是,人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正面的教訓,讓悲劇不再重複發生。這也許正是上天安排人間大戲的初衷吧。但,一般人多關注的是故事情節,往往忘了故事背後的真意。這實在也是人的一個悲哀。(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廷機官風清廉、嚴刻,《明史》記其「遇事有執,尤廉潔,然性刻深,亦頗偏愎,不諳大體。」他主持浙江鄉試與官吏考核時,杜絕舞弊。
  • 種師道,字彝叔,北宋名將。他小時跟從張載學習,因為祖上功勳得以補三班奉職, 經考試後改為文官,擔任熙州推官、主管同谷縣。
  • 陳東以貢生身分入太學學習。當時金兵撕毀同盟協定,大舉南侵,揚言宋朝必須速割兩河謝罪。童貫作為宋軍統帥,不但不組織防禦,反而抱頭鼠竄,將兩河拱手讓給金 兵。
  • 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慈悲普度」 、「善惡有報」,儒家的「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 ,神韻藝術團以其精美絕倫的舞臺藝術,真實展現上下五千年中華神傳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和普世價值,在喧囂塵世中給人以寧靜、祥和和精神指引,讓世界各界名流為之驚歎,世界各地的華人更是感動莫名,心中升起久違的民族自豪感。
  • 林覺民19歲結婚。妻子陳意映,是一位美麗賢慧、又頗有見識的女子,對林覺民一往情深,體貼入微。林覺民也非常敬愛他的妻子。
  • 明神宗時,內閣首輔張居正,是一位「工於治國、拙於謀身」的人。他認為,治理國家的根本宗旨,在於使黎民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 清朝咸豐年間,宜興地區有一位姓吳的秀才,天資聰敏,文學出眾;但屢次考試,都沒有考中。
  •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宋朝著名抗金將領。母親劉氏懷胎時夢見天降大雷電光照自身,第二天宗澤出生。宗澤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進士第。他在廷對時極力陳述時弊,考官討厭他的直率,將其置於末甲。
  • 趙善應,字彥遠,南宋饒州余干縣人,官至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他在歷史上以孝行聞名,雖然拘泥,其中修善的熱情卻令人感動。
  • 昊楓山住在吳興地方的時候,偶然遇到當地發生了火災,火勢很大,燃燒了數十家的房子。昊楓山就立刻拿出錢來,找人救火;而且還跪在地上,叩頭哭泣,悲傷地向天祈禱。
評論